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739931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讲 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

2、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之俱至于亶父 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 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 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 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地拽摇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

3、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的情况,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4、,完成后面的题目。宋 人 御 马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断首)而投之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宋人有取道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B.如此者三 者:助词,的方面C.虽造父之所以威马 所以:的原因D.而徒得其威 徒:副词,只是解析:C项,“所以”,用来的办法。答案:C参考译文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这样做了有三次。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

5、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非刺蛟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杀之而复上船(2)舟中之人皆得活 (3)未之见也 (4)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答案:(1)代词,代蛟;(2)结构助词,的;(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4)结构助词,的。参考译文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返回的

6、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这时次非问船家道:“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船家回答:“没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

7、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答案:

8、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

9、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是吾师也A. B. C. D.解析: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答案:B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

10、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均为“比”。答案:D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

11、(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六、下面的短文中共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例句:(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2)此皆言其可目者()(3)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12、)(4)以手拂之,其印自落()(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8)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9)其皆出于此乎()(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其如土石何()答案:(1)(2)(3)(4)(5)(6)(7)(8)(9)(10)(11)(例句中的“其”的意义依次是:它的、它、其中的、那、难道、自己的、一定、如果、大概、是还是、不译)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大概是很鲜美的吧!你如果有这种欲望,不妨从羊群中叼一只来吃,也好一饱你自己的口福。”狼说:“那把凶猛的牧羊犬怎么办呢?”狐狸挑拨牧羊犬说:“羊多次咒骂你,它的话不堪入耳,你却一

13、点也不发火,是没有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等它嬉戏追逐的时候,我愿意为你洗尽那耻辱。你一定要答应这件事!”牧羊犬笑着说:“欲加之罪,难道还找不到理由吗?”牧羊犬保护羊群更加小心谨慎了。狐狸与狼气愤地离开了。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饱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A.遂而则 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

14、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答案:B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 B. C. D.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答案: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