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H变化图像的专题解析编辑:刘振中例1.九年级教材P5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实验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pH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各点的意义ABC07tpHA点是 ; B点是 ;C点是 解析:根据图示,A点处为pH>7,为碱性溶液,故A点处为氢氧化钠溶液B点处为pH<7,为酸性溶液,故B点处为盐酸溶液C点处为pH=7,为中性溶液,故C点处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形成的中性溶液例2.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中和胃酸某种消化药片“胃舒乳”(其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时间/tApH7时间/tBpH7时间/tDpH77时间/tCpH解析:人胃酸时,pH<7,而氢氧化铝溶液或氢氧化镁溶液显弱碱性,能够中和酸性,降低酸性至中性,使pH曲线接近于7 故选B例3.酸性、碱性溶液的稀释<1>酸性溶液中加水 <2>碱性溶液中加水 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7V(H2O)0pH0 水的体积/L7pH解析:pH=7的稀盐酸溶液,逐滴加水(pH=7)稀释,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其pH变化将逐渐增大,但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不会等于7。
pH=7的NaOH溶液,逐滴加水(pH=7)稀释,溶液碱性逐渐减弱,其pH变化将逐渐减小,但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不会等于7例4.向水中不断加入酸性、碱性溶液<1>向水中加入酸性溶液 <2>向水中加入碱性溶液 向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 向水中加入熟石灰7V(CO2)0pH0 熟石灰的质量7pH解析:水的pH=7,不断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由中性变为酸性,其pH变化由pH=7变为pH<7向水中加入熟石灰,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其pH变化由pH=7变为pH>7例5.酸性、碱性溶液的过量<1>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NaOH的质量(M)与溶液的pH值关系的是 【 】 MDpH7MBpH77MApHMCpH7<1>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M)与溶液的pH值关系的是 【 】MBpH77MpHMCpH7MDpH7解析:<1>稀硫酸的pH<7,逐滴加入NaOH溶液(pH>7),使溶液酸性减弱,碱性增强,其pH将逐渐增大,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pH>7。
故答案为A<2>NaOH溶液的pH>7,逐滴加入稀硫酸 (pH<7),使溶液碱性减弱,酸性增强,其pH将逐渐减小,当稀硫酸过量时pH<7 故答案为B 例6.酸、碱、盐溶液的相互反应——坐标型向H2SO4 和CuSO4 的混合物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00溶液的pH Na2SO4的质量/g H2SO4质量分数% 沉淀质量/gNaOH溶液质量/g NaOH溶液质量/g NaOH溶液质量/g NaOH溶液质量/g007A B C D解析: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优先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反应当NaOH溶液过量时,溶液的pH>7当稀硫酸反应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保持不变(出现平台)溶液均一稳定,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NaOH溶液反应完H2SO4后,才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当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沉淀量达最大值。
故该题答案为D例7.酸、碱、盐溶液的相互反应——表格型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 0 加入y的质量7溶液的pH14 xyANaOH溶液稀HCl(过量)B稀H2SO4BaCl2溶液(少量)CCa(OH)2CO2(适量)DCa(OH)2Na2CO3解析:根据图象,开始时溶液的pH>7,显碱性,最后溶液的PH接近7,然后根据表格给出的物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最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故A错误;B、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若X为硫酸则开始时溶液的PH不会大于7,故B错误;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加入适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pH逐渐减小接近于7故C正确;D、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即使溶液的pH减小,也不会减小到7,应该几乎不变故D错误例8.酸、碱、盐溶液的相互反应——圆环型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 甲乙丙丁Na2CO3Ca(OH)2H2OH2SO4图1图20 加入物质的质量/g7pH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在图2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正好是碱的溶液不断滴加酸溶液后的过程,只有氢氧化钙与硫酸的反应正好符合。
在图1中Na2CO3 和Ca(OH)2均显碱性,pH由大于7,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也大于7,故甲的pH是大于7,不能等于或小于7;乙的pH减小,接近于7;丙为稀硫酸的稀释,酸性会减弱,pH增大,接近于7例9.依pH图像分析酸碱中和反应pH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右图所示:7<1>此反应操作是向 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得到中性溶液,需借助 试液,0 加入溶液的质量当溶液恰好中和时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壁温度升高,证实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你认为可行吗? ,理由是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由图象可知,溶液的pH由大逐渐变小,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因为NaOH和H2SO4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要根据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来实现。
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故恰好中和时的现象为红色刚刚褪去<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出大量的热,会干扰实验的测定答案:<1>氢氧化钠,2NaOH+H2SO4==Na2SO4+2H2O;无色酚酞;红色变为无色;<2>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例10.依pH图像分析酸碱中和反应07用滴管加入溶液的量pHC甲图 乙图NaOH稀HClNaOH稀HCl含有酚酞溶液下列图象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请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2>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曲线上C点表示 <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4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 g解析答案:<1>乙;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Cl=NaCl+H2O;<3>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4>80。
综合、依pH图像分析酸碱中和反应07a b加入溶液质量/gpH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解析: <1>开始时溶液的pH<7,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4>氢氧化钠是碱会使酚酞变红,滴入硫酸后,两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会使酚酞变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盐酸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也会产生气泡.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2>HCl和NaCl;<3>红;<4>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不正确;如果稀盐酸剩余也会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