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文城》有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39030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余华《文城》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余华《文城》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余华《文城》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余华《文城》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余华《文城》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资料,仅供参考,下载后可编辑读余华文城有感一个人一座城一段情 读余华文城有感 张凌雁 记得暑假前,看到班级一个男生的桌子上放着余华的活着,我很冲动地问他,“你也喜爱读余华?”虽然这个问题的表述有些蹊跷,但是这种喜爱却让我们超越了问题本身地聊起了他的作品。孩子说他看了许多余华的书,即使是被外界争议的兄弟和第七天他都读过,我忽然有一丝佩服,我开始读余华是大学期间,而他初中就开始了,不得不说,阅读没有界限,也拉近了我俩的距离,如同我俩因为余华才开始认识一般。我对余华又多了一分好感。 暑假开始选书,不可否认被腰封上“暌违八年,余华全新长篇作品”所吸引。虽然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是总体不变的,但是每

2、部作品带给读者的感受和思考确实不尽相同的。 时隔八年,余华终于出版新书。因为第七天口碑不好,所以这部作品也就格外引人期待。 小说利用倒叙和补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先用倒叙介绍主人公林祥福的经历,最后补叙小美和阿强的际遇,让我们对整部小说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准确地了解。可以说,喜爱一部书,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名字。“文城”,就像边城一样给人一种向往和向往,书中“总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既让我们感觉到前方的期望,有带给我们丝丝的悲凉。主人公林祥福就为了一句承诺,变卖家产,背井离乡,带着孩子从北方来到溪镇查找小美。在他离开溪镇继续查找心中的文城时却笃定溪镇就是文城,这是一份坚决,也是一份勇气,正如他当时履行承诺

3、只身来到这里一样。为了一个人,奔赴一座城,共续一段情。只不过在查找的过程中,其实一切都已经如同不再重要了。穷其一生的寻找,最后林祥福的棺材在小美墓碑前的短暂停留,或许是对心中那份追逐的火光最好的点亮和诠释,也让我们觉得终究是寻到了“文城”,寻到了心中的那个人。当然,余华的作品永久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儿女情长的阐释,他往往把小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叙事构架,这篇小说发生在清朝灭亡、民国初立的20世纪初,当时社会身受兵乱匪患的侵扰,也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林祥福最终死于土匪之手,尸体被田氏兄弟运回北方家乡。可以说,这部小说中,几乎人人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光芒,林祥福为人忠厚谦卑,田氏兄弟知恩图报,顾益民作为

4、商会会长的顾全大局,陈永良和李美莲夫妇给予他的友情和亲情,陈耀武换林百家的英勇坚决,和尚的善念尚存,甚至是全书最让我们觉得可恨的小美和阿强,也在读完文城补这局部之后,怨念渐渐飘无。文城或许真的存在,因为在这里,不仅有社会的动乱,还有人间的情义,还有彼此的真诚,还有大家的团结,这里有林祥福苦苦找寻的小美,这里有对他们父女二人的接纳包容,这里有林祥福后来落地生根的沉着,这里有中国乡土的温情! 温情之中尚有悲情。阿强随口而出的文城,却成了林祥福毕生找寻的精神家园。一轻一重,压得我们有一丝喘息的困难。林祥福又何尝不知道文城的虚幻呢?文城是一个赤裸的谎话,但他却情愿为了心中的家园去找寻,并且最终断定溪镇就是阿强口中的文城时,毅然决然定居在此,从此,这里成了他的家。这也是一种让我们感到敬佩又心痛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南方的小镇上,时代的洪流推动着每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娓娓道来中,我们感悟到人性身上的美好,也感受到时代在每个人身上的烙印,善和温情肆意流淌,但其中也有苦涩的味道。小美入土为安,她生前经历了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死后避开了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是,活着的人呢?一切故事又将重新演绎。一切都还没有结束,一切都只是开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