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问:“何以战?” 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曹刿说:“不行齐人三鼓刿曰:“可矣译文: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译文:齐军大败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下:下车 辙:车轮印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译文: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 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逐:追赶译文:于是就追赶齐军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译文:战胜之后,鲁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夫战,勇气也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第一次 鼓:击鼓 作:振作 再:两次 衰:衰弱,衰减 竭:尽,耗尽,枯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克:战胜译文: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推测 伏:埋伏、伏兵译文: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害怕他们在那里有埋伏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译文:我细看他们的车印混乱,远远看到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赶他们主要内容:1.通过记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说明“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且掌握战机才能取胜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2.鲁国取胜的原因(鲁庄公取信于民,相信并听从曹刿指挥;曹刿善于指挥,把握了战机《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欲:想要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起行:起来散步;(只见)月光照进窗户,(于是)高高兴兴地起来散步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 ,考虑 遂:于是,就心想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怀民也没睡下,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照在院中,像一潭水似的清澈透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藻荇:泛指水草,文中指竹柏的影子藻:水藻;荇:荇菜盖:原来似水的月光下,像交错在水中的水草,原来是竹柏的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处没有月夜?何处没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 耳:罢了只是少了像我和怀民这样被贬的“闲人”罢了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起,被任用 畎亩:农田 举:被举用译文:舜是从田野之中被提拔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的;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译文: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中被拔任用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录用为相的;3.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市:市井之中译文:孙叔敖是隐居海滨被提拔任用的;百里奚从市上(被赎买后)提拔任用的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降:降下 于:给 是:这个。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受苦形容词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译文: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6.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饿:使……经受饥饿之苦 空乏:使……资财缺乏译文: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遭受贫困之苦,7.行拂乱其所为, 拂:不顺译文: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动:使……惊动曾:通增,增加 忍:使……坚韧译文: 通过那些使他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9.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常常 过:犯错误译文:人总是犯了错误才能改正 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堵塞、不顺 作:奋起,有所作为译文:内心困苦,思虑梗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色:脸色 喻:明白译文:憔悴表现在脸色上,叹息吟咏之气发于声音,人们才能了解他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 恒:常常译文: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1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知:知道译文:这样以后知道,忧患可以使人(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国家)萎靡死(灭)亡 主要内容:一、列举历史上六位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作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的二、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三、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往往会灭亡的道理四、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同时得到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甚:严重、厉害 于:比 苟得:苟且得到 苟:苟且,随便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6.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患:指“死” 不避:不逃避死死也是我厌恶的事情, (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祸患也不逃避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假如,假使 可以:可以用来如果人们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还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死亡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由是: 用这种办法用这种办法就可以保全生命,可是有人却不用;用这种办法就可以用来避免死亡,可是有人却不做10.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人们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1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 不仅 是心: 这种思想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并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了分析论证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箪:古代盛饭的容器,多用竹制。
豆:古代盛汤的容器,多用木制一篮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1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踢如果吆喝着给他,路上来往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过去给他,乞丐也不屑于接受第二段:运用事例论证,从正面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未丧失其本性的表现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钟:古代六斛四升为一钟 辩:通“辨”,判别,区分 加:益处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5.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徳”,感激是为了住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吗?1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通“向”,从前 为:接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为了住室的华美而接受了;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从前宁死也不接受的 ,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宁死也不接受的 ,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1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已:止 谓: 称作、叫做。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第三段:运用事例论证,从反面论述了“见利忘义”是人丧失其本性的行为本文阐明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