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735159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声慈善慈善公益旗舰平台2017 年的国际社会注定不会平静,即便我们是处江湖之远的一介布衣,也会在各种媒介的报道中和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不断发生的区域性、地缘性和宗教性的摩擦与争端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全球几大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或正在进行换届更迭,各种鹰派领导人及其强硬言论也频繁出现,并令人惊讶的受到了大批选民的追捧,代表保守和封闭的力量似乎已经卷土重来。我们的时代,似乎处在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变局之中。把视线转回中国,以稳健发展作为主基调的我们似乎所受冲击并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图景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中国正在成

2、为一个有能力、有实力的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而根据国际经验,在一个国家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左右时,可能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持续发展, 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其二,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被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的国家,似乎处在了一个逆水行舟的大势之中。在这种乱云飞渡的局面和挑战下,无论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似乎哪种社会思想都有一定的现实和未来合理性。而变势之中,最早的觉悟者往往也来自于思想界。2013 年,在关于中国现状与未来的若干共识 (“牛津共识” )中,中国学界曾经写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大变局,任何一家一

3、派的社会思想都是有局限的,一个可爱亦可信的未来社会蓝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可见,中国的思想界已经迎来了一个以融合为指向的思想生态。思想界并不是一个边界僵化的界别,除了学术界与其有天然的亲近性,其他社会各界中最早开悟、发现趋势并能将其理论进行系统化表述、传播、启蒙的知识分子都可划归于此。只有兼容性强、善于吸收其他思想的思想,才能茁壮成长,在未来的思想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卢德之博士的论资本与共享正是这样一本以包容、吸纳和接收的态度对待其他思想,吸收其所包含的有价值的成分或因子的著作。特别是其中对共享战略路径的规划,已经从基础的精英共识,进阶的官民共治,推演到最顶端的追寻资本文明、谋求协

4、同共享这一影响人类发展的宏大命题。当今的时代,思想要获得普遍认同,靠强力的宣传机器或单纯的组织动员都绝难达到。只有依靠思想本身的包容、创新和引领能力,扩大其宽度、深度和包容度,提升感召力,才能获得“心同此理”的效果。对于这一点,卢德之博士有着非常前驱性的认识, 他指出“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必须是在中、西、马基础上的超越发展,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只有优秀的文明融合起来,进行超越,人类才有希望。超越的目标就是共享。” 作为一本思想著作, 论资本与共享包含了卢德之博士诸多方面的思考精华,意蕴深远。本文仅试图从个人、行业、国家的发展动力与归宿这条线索出发,发掘其中关

5、于共享观的路径进行分析理解,供读者参考。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共享资本观对财富阶层为善深层动因的分析,共享观对慈善与共享的天然联系的构建以及共享治理观在经济与政治领域的跨界应用。 一、 共享资本观的真正价值这是一个亟待造富的时代,放眼望去,我们可以在最受欢迎的热销书榜上找到车载斗量教人如何赚钱、如何积累财富的速成著作,虽然其中多数未必真实有效,但依然作为一个希望的符号在各个书店和电子媒介受人追捧;这也是一个匆忙炫富的时代,随着中国整体国力和民间财富的增强与积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锦衣夜行的低调作风显然不足以让他人见证自己的成功与荣耀, 各种教人花钱的杂志、 书籍铺天盖地,各类的奢侈品与追求物质的生

6、活方式迅速被中国的新富阶层接受并熟识。应该承认,财富阶层及其所拥有的财富,都处在一个社会仰慕链的顶端。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相对于其他阶层而言,对社会未来的走向有着更大的影响。但散财这个概念,似乎从来没有轻易的被中国的富人和社会所习惯。或许是因为在中国致富颇不易,富人们格外看重财富的“私有”属性,而某些一夜暴富的人,对自己的财富更缺乏起码的安全感,担心稍有不慎财富就可能灰飞烟灭,因此总是要把钱紧握在手中或是低调潜行,不希望为外界所关注。但财富中最具有灵性的资本,却不能就此被禁锢,它天然的活性要求自己被配置到社会建设的再循环中去实现最大的功用。而如何进行财富安排和配置资本?一直存有和不停涌现

7、出各种不同的观念。卢德之博士总结了 21 世纪以来的两种主流资本观,即比尔 .盖茨的慈善资本观和 21 世纪资本论 作者托马斯 .皮凯蒂的新制度资本观。 书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这两种资本观标明了 “资本性善” 和“资本性恶”的标签,他认为比尔 .盖茨的理论以宗教信仰和社会理想为思想基础,通过倡导和唤醒富人的自觉,将资本投入慈善作为一种主动选择,通过“自我革命”的方式回馈社会,消除不平等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托马斯 .皮凯蒂的理论则认为 “资本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与手段,拥有资本的人得到财富的方式与速度相当快,甚至可以不再参与劳动” ,而因此所造成的收入不平等不能等待富人的觉醒,必须依靠税收

8、等制度的再分配让他们将手中的资本投入社会。作为一个曾在体制内担任过政策官员,正在市场经济中经营企业,又在新资本时代投身慈善的卢德之博士来说,其复合型背景让他对资本观的思考更加全面和动态。他所提出的“资本中性”概念,摒弃了以往对资本泾渭分明的简单二分法,而是认为资本与共享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相转化的关系。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感召对于平衡二者关系同样重要。资本无好坏,关键在治理。通过发展资本的手段,达到社会共享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协同共享,是在鼓励发展的同时,强调了赋予资本以责任。这种协同共享的视角,无论于某一阶层、国家还是世界而言,都是极具抽象力度的总结。我们以往所熟知的对资本的描述,因为论者所处

9、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极易裹挟自己所在群体的情绪,所以冲突多于对话,分歧大于共识。但在共享资本观中,通过探讨和举例的方式,经过抽丝剥茧得出的结论对财富阶层而言,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作者了解中国这代富人的心路历程,清楚他们内心深处的忧虑,洞悉他们中大多数人多创富终极动力的迷茫与彷徨。这不是所谓的“逼捐”或“劝善” ,这是通过科学、理性的观念传递,让富人们充分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当个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尽管在所有权上属于“私有” ,但在财富创造、使用以及产生辐射带动效应的过程中,个人财富已经具有高度的“公用”属性,富人将部分财富用于社会慈善事业,是这些财富最好的归宿。二、 共享慈善观的实践意义早在 2

10、012 年 8 月, 在“中国慈善发展的历史审视与现实思考”全国学术论坛上,卢德之博士就做了一个题为“慈善就是共享”的主旨演讲,当时的发言让人耳目一新。但是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慈善的共享内涵会这么快的被行业管理者所吸收引进。2016年 9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慈善法提出,共享发展成果是慈善法的核心理念。法案的第一条所指出的“共享发展成果” ,已经从立法角度认可慈善是参与共享经济的重要机制,慈善对于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慈善也是财富的调节装置。而对于行业来说,这种认可更多来自于实践的检验。通过共享的方式做慈善,已经被热心公益的个人,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11、。为什么说把慈善与共享等量齐观能激发更大的社会活力呢?因为这会促进一种社会分工的进阶状态。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先后把人类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固定工作场所,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以便成为一个产业链中的“螺丝钉” 。而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慢慢成为最大的产业。服务业不涉及生产,其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如今,互联网的发展又为此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够直接进行。在网络化的慈善时代,慈善项目参与者不一定只是捐款捐物,每个人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技能,参与到慈善活动中。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做慈善,更好地实现自我

12、价值和社会价值,发掘自己可能成为的“社会身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发现慈善因为共享变得更潮、更酷和更有范儿。比如近年来非常流行的 Pro bono 和斜杠青年的提法。 Pro bono 即专业志愿服务,是拉丁语 Pro bono publico 的缩写,本意是“为了公共利益”(for public good )。最早大范围使用这一术语指代专业志愿服务的是美国法律界,此后这种由专业人士贡献专业才能的志愿服务逐渐从法律界传播到会计、 IT 工程、公关、设计等各个专业领域。在上世纪 70 年代,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兴起,企业主动发起的员工志愿者活动成为专业志愿服务的重要推动力,企业视慈善

13、活动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员工视志愿服务为履行公民责任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专业志愿服务在提高员工技能、降低员工离职率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专业志愿服务成为能够为企业、员工和公益组织创造共同价值的重要工具。而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的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 /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技能共享,充分挖掘人的力量,能爆发更大的社会价值。于是,大批多技能的“斜杠青年”应运而生。而在组织化慈善上,各种的联合劝募的

14、出现,平台型组织的进一步演化发展,乃至民政部希望推广的慈善组织间共享志愿服务记录的举措,其背后都闪耀着共享的理念。第三部门,或者说公益慈善行业,如徐永光老师所说,在人才,资源与环境上面都和商业领域相比有所欠缺,所以为了行业的长远发展计,徐老师提出了规模化的发展思路。但知易行难的重点在于,商业是靠共同的利益把不同的企业牵系在一起的,协同发展更加容易。但公益慈善行业,倡导多元价值,而价值是很难达成共识的。所以,各行其是、各得其所的同时,也让行业的做强做大变得困难。那慈善应该共享什么,我们觉得是彼此的优势,而非模式。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慈善支持型组织不断涌现,他们中有的做 IT ,有的做 HR ,有些

15、做咨询调研,这使得行业可以各类的项目和解决方案五花八门,而项目组的某些支持功能外包,共享专业头脑。这样一来,个性化与规模化可以最大程度的和平共处,利用共享做慈善的理念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三、 共享治理观的跨界应用如果说共享的治理理念应用在慈善领域是水到渠成,那么在经济与政治生活领域的应用则应该是恰好切合了他们发展的痛点与转型的时间点。共享经济的本质其实是一句话,弱化“拥有权” ,强调“使用权”。无论是资源还是技能,对于拥有者而言因为私有化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今得到更广阔的价值。所以我们在出行打车上,看到 Uber 和滴滴的出现;在外出住宿上,看到了 Airbnb 和小猪短租, 而因为我们中国对新概念的本土化改造又是这么的与时俱进,我们又看到了完全原创于中国的共享单车模式。仿佛一夜之间,摩拜、ofo ,Bluegogo 等各种厂牌、颜色、款式的单车席卷了中国大中城市的大街小巷,真是漂洋过海开始解决着发达国家的短途出行问题。用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