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351552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介绍 曾捷 曾宇 许荷 张江华 李建琳 盛晓康 吴燕 薛明 杨金明 徐亚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北京100013) 摘要:本文介绍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和体系结构,详细讲解了规范中各主要章节的内容,分析了各章节条文内容的设置原因、关注重点和创新特色。 关键词:绿色建筑 建筑设计 规范1 规范编制背景 2008年6月4日,建设部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建标2008102号),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称规范)列为该计划的行业标准制订项目。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

2、限公司,参编单位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组经过两年的调研、研究和编制工作,于2010年5月25日召开了审查会,根据审查委员会的建议,将规范名称改为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2010年11月17日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06号),批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29-2010,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2 规范编制原则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的编制原则是: (1)与相关标准规范合

3、理衔接。以绿色建筑设计关键因素为主要对象,兼顾各专业的系统需要,与相关标准规范合理衔接。处理好规范和其他设计规范的关系。处理好规范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关系。 (2)针对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综合分析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与设计方面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在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采用适宜技术,实现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3)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根据我国气候分区、水资源分布、太阳能资源分布等的现状,研究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控制参数、定量指标。 (4)鼓励创新,推荐适用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

4、材料”。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工程实践经验,鼓励采用“绿色”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13 规范体系结构 考虑到规范的主要使用者为设计人员,规范的章节划分上,打破绿色建筑标准按目的划分章节的常用模式(分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等章节),而是按照场地、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来划分章节,以便于设计人员、各相关专业人员迅速了解本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规范特别设置了“绿色设计策划”一章,强调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策划环节,鼓励建筑在设计初期充分调研和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充分协调各专业进行技术集成和优化,选择出适宜的、高效的、可行的技术措施。 因为节材是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

5、料涉及到各专业,规范中将“建筑材料”设置为单独的一章,以提醒各专业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注意节材和3R材料的运用。 4 规范主要内容 4.1术语与设计策划 4.1.1 术语 为了理清民用建筑绿色设计的概念,分清绿色建筑、绿色设计和常规设计的概念,规范中对“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做了如下解释: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在绿色建筑领域中,“被动措施”和“主动措施”是经常被提及的名词,但也经常被曲解滥用,为规范被动与主动的概念,规范尝试着解释了这两个概念如下:被动措施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

6、、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措施;主动措施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采暖、空调、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措施。 规范还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了解释。增量成本是所有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各方特别关注的问题,其定义关系到成本计算的标尺和科学性。建筑全寿命周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定义来能让规范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原则。 4.1

7、.2 绿色设计策划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设计的前期统筹规划绿色建筑的预期目标,预见并提出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完善建筑设计的内容,将总体规划思想科学地贯彻到设计中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绿色设计策划的成果将直接决定下一阶段方案设计策略的选择。绿色设计策划注重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技术,强调技术集成与优化。绿色设计策划是绿色建筑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设计的方法不同之处。 规范中指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目标,强调采用团队合作的模式,并分别明确了策划过程中的前期调研、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绿色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各自应包含的内容,为绿色建筑项目进行技术策划提供了

8、一个框架。 4.2 场地与建筑设计 4.2.1 场地与室外环境 在“场地与室外环境”一章中,包含了场地基本要求、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等内容,涉及环境学、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市政规划、建筑物理、园林景观等专业领域,涵盖内容丰富,共分为四个小节:一般规定、场地要求、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本章特点如下: (1)提出在环境承载力内采用适宜的场地资源利用技术。场地内可利用的资源较多,不仅包括地形地貌、表层土壤、地表水体、地下水等自然资源,也包括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无论利用何种资源,都应对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对利用和改造方式进行技术经

9、济评价,确保在场地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阈值内进行利用,不能不顾场地条件堆砌各种“时髦”的资源利用技术。本章详述了在设计中利用各种资源时需要关注的要素,意在强调将“因地制宜”的策略贯穿于设计全过程。 (2)强调在利用场地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因此,在开发利用场地的同时,需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调查场地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场地的植被、湿地及生物多样性。本章详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设计关注点,引导设计师关注生态保护,并在设计中重视生态保护。 (3)协调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设计,关注室外舒适度。场地规划布局作为场地环境设计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室外环

10、境的优劣,影响着室外舒适度。因此,在场地规划时需关注规划布局对建筑室外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在后期场地设计时需重视植物选择及配置、雨水收集及入渗等方面内容,前后两个阶段相互协调,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本章分条对风、光、声、热环境的设计要求及相对成熟的措施进行了论述,旨在协调设计全过程,最终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 (4)提出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再生用地。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利用再生用地,是节地的首选措施。再生用地包括经过生态改良的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盐碱地、废弃砖窑等场地。在此类用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确保场址的安全、健康。本章分情况论述了利用

11、再生用地时需要关注的要点,引导设计师关注场址安全、健康。同时,旨在强调选址对节地的重要性。 (5)提倡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场地共用设施的资源共享。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鼓励资源共享,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因此,在场地开发前,需采取措施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实践共用设施共享可减少重复建设,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本条意在提倡规划阶段合理确定空间利用效率及共用设施的资源共享,以节约资源。 4.2.2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 在“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一章中,包含了建筑空间设计、建筑本体节能、建筑室内环境、建筑工业化、建筑寿命等内容,涉及建筑学、建筑物理、建筑技术、结构等专业领域,涵盖内容较广,共分为九个小

12、节:一般规定、空间合理利用、日照和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室内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工业化建筑产品运用、延长建筑寿命。本章特点为: (1)强调被动措施优先。建筑专业涉及到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大部分是低成本、效果好的适宜技术,比如充分利用日照和天然采光、合理组织建筑的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等等,这些措施大部分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主要由建筑的精心设计来实现。如合理设计外窗的位置、方向和开启方式,能更好的促进建筑物内部的自然通风,大大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为建筑提供健康、舒适、充足的室外新风,而没有增加任何成本。本章中将建筑设计的各种被动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引导建筑师在设计时充分运用

13、绿色建筑适宜技术。 (2)提出新的绿色建筑理念: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建筑空间强调得不多,但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提倡建筑空间与设施的共享,避免过多的交通空间和过于高大浪费的空间,对于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建筑能耗,都有一定的作用。房间的合理布局,会使人们在建筑中更多的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并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使室内环境更舒适。 (3)列举相对成熟的技术措施,以提示设计人员,便于设计人员选择运用。在建筑设计的各种具体技术中,规范选择推荐了相对成熟、有效的一些具体技术措施,以增加规范的实用性。如改善室内的天然采光效果的措施、加强建筑内部自然通风的措施、外墙和屋顶

14、保温隔热措施等。 (4)节约资源的同时关注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本章不仅强调通过被动手段节约能源、土地和材料,还对室内声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相对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要求有一定的提高。 (5)增加了建筑工业化和全寿命周期的内容。规范强调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因此特别增加了建筑工业化和全寿命周期的小节,引导建筑采用工业化建筑体系或工业化部品,选择耐久性好的材料和构造。 4.2.3 建筑材料 在“建筑材料”一章中主要从绿色建筑的角度,对选材的标准、节材手段以及材料的使用等进行了规定。内容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专业领域,共分为三个小

15、节:一般规定、节材、选材。本章特点为: (1)明确提出绿色建筑对材料选用的要求,并以此引导建筑、结构设计师根据绿色建筑的理念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2)对设计工作中如何落实绿色建筑对材料的要求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设计文件中应注明与实现绿色目标有关的材料及其性能指标。 (3)对建筑设计师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控制建筑规模与空间体量来实现节材目标的要求。 (4)对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当地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利废材料的使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同时引入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速生材料的概念。 (5)强调了土建装修一体化的理念,同时进一步提出了“简约、功能化、轻量化”装修的概念。 (6)提出了评估材料的资源和能

16、源消耗量,并据此进行选材的原则。 (7)提出了对材料的生产、施工、使用、拆除这一全寿命周期内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估,并据此进行选材的原则。4.3 机电设计 4.3.1 给水排水 在“给水排水”一章中,包含了水源选择、给排水系统设计、卫生器具选用、景观与绿化的供水设计、节水措施等,对节水、节能均提出了要求,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本章共分为4个小节:一般规定、非传统水源利用、供水系统、节水措施。本章特点为: (1)强调水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客观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各种水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和潜力,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减少市政供水量和雨、污水排放量。水系统规划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制定,水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