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725778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开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开展的热点地区之一。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根底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

2、详细规划工作。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工程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工程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意见,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第一章 规划背景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开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开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效劳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开展的需要。

3、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本钱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表达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适宜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根底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为进一步标准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第二章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方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那么?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那么?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1?第三章 现状条件分析一、 区位分析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

5、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二、 土地利用规划区内现状主要以耕地、水塘、山地为主,城市建设用地很少。包括鲍思高职业培训中心,石滩二中等教育科研用地,零星的工业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22.55公顷,只占规划区总用地的5.53%,村镇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仙塘村和顾屋村,分别位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总用地面积约为25.5公顷。包括村镇建设用地在内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占到规划区总用地的94.47%,规划区内大局部用地还没有开发为建设用地。三、 地形地势区内除北部、中部局部地区为坡地以外,其余用地相对平坦,地势由北往南,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标高在420米之间。流经规划区东边的增江河江面宽约200350

6、米不等,水深约45米,是本区最大的水体。四、现状交通分析规划区内的交通主要由增滩公路疏导,通过增滩公路与旧镇区以及荔城镇相连。目前,区内南北向的工业大道已完成北段工程,东西向的石滩大道也已经完成西段的局部工程,其余路段正在施工建设中。另外,区内其余的道路还包括有由增滩公路联系仙塘村的村道,增江大堤等。区内道路十字型的主骨架已经根本搭就,但其余道路系统缺乏,现有村道等级低,且不符合规划的要求,道路建设任务重。五、现状景观分析规划区内地势较平坦,以大片农田、丘陵山体和水塘为主,景观一览无遗,呈现一种田园水乡风光。增江自用地东边蜿蜒流过,沿江景色秀丽。增江、小山、水塘、农田及自然村落构本钱区主要的自

7、然景观要素。六、 现状水系分析规划区内水网较为分散,具有水道狭长、水陆高差较小等特点,水体以水塘、灌溉水渠为主,自然水体生态环境较好。七、 现状设施分析规划区内教育设施包括鲍思高技术培训中心和石滩二中。规划区南面有一座110KV的石滩变电站,各种等级高压线分布较为密集,为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规划区内现状配套设施极不完善,尤其缺少商业、市政公共效劳设施和公共绿化。八、 存在优势及问题石滩镇是广州中心镇之一,也是增城增江地区一河两岸重要的组成局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其中新城区主要以行政、居住、文化、娱乐、休闲、体育等功能为主的城市新区,将建成高档次、高标准的城市新区,其区位投资优势显

8、而易见。新区临近荔城、东莞,而且增江自新区北面往南流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区内的道路通车后,将使石滩镇与其他镇区、城市的联系更为直接。区内东临增江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居住生活条件非常良好。由于现状交通不兴旺,新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开发。现状存在的企业及公共效劳设施也只是沿增滩大道布置,布局凌乱,根底设施严重缺乏,影响社会经济的开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区内地势变化较大,地势高差最大达10多米,导致填方、挖方量增大,土地开发本钱高。另外区内行政村的搬迁与改造,涉及村民搬迁安置、房屋拆建、旧村的改造等问题。使新区的建设、开发难度增大。土地利用现状构成表序号用地性质代码用地类别用地面积(公

9、顷)百分比1C公共设施用地2.02%2M工业用地0.55%3S道路广场用地2.75%4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0%5小计城市建设用地5.53%6E水域和其它用地94.47%其中E1水域74.8618.36%林地31.077.62%耕地253.6962.23%E6村镇建设用地25.506.26%7合计100%第四章 规划建设目标1配合石滩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带动整个石滩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的优化。2把该区建设成为广州市21世纪中心镇建设的示范城市新区,充分表达滨水、背山的生态型山水城市特色。3突出新区行政科技文化中心和效劳信息中心特色,营造优美的居住和效劳环境,把该区建设成为增城南部地区重要的有吸

10、引力的科技、信息、效劳、文化中心,承当辐射和效劳周围城镇的任务。4实行分层、分区、分级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推进,提升城市的生活居住气氛,营造繁荣的城市新区。第五章 规划定位与开展规模根据石滩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石滩镇总体开展性质,在综合考虑规划区在石滩镇的区位和社会经济开展中的地位的前提下,明确规划区是石滩镇的行政管理中心、金融贸易中心、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居住新区,具有传统与时代特色的新型城区。根据总体规划的人口和用地安排,考虑到本规划区的开展定位和用地安排,到规划期末,规划区内共安排人口10万人。第六章 规划布局一、总体构思遵循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道路骨架和布局结构,

11、寻找新城区环境特质与土地开发效益的最正确结合点,引导新城区开发与风景园林的共生共荣,突出创业、居住全面开展的规划主题,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创立高效、便捷、舒适、优美的城市意象,构筑“有珠三角特色的小城镇新区风貌。二、空间结构结合镇区总体规划功能结构以及新区网格状道路网络,新城区形成“一心、六轴、多点的网络状空间结构。1、 “一心由行政中心及其周边的效劳配套设施构成的新区的核心节点,是石滩镇的指挥中枢。2、 “六轴“三纵三横六条开展轴,包括南北向的城市核心功能和生态景观开展主轴以及东西向的城市商业效劳业功能开展主轴,两条南北向的城市居住和商业开展次轴,两条东西向的组团联系开展次轴。南北向的城市核

12、心功能和生态景观开展主轴主要联系新区的核心功能区以及北部和南部的居住中心区,包括行政中心、市民广场、体育中心、北部居住区中心公园、南部居住区滨江公园等主要的功能节点,是新区的最重要的开展轴。东西向的城市商业效劳业功能开展主轴沿石滩大道构成,是石滩商贸业等公共效劳设施积聚的主要地带,形成石滩重要的商业效劳业积聚带。各开展轴相互交织,通过功能和景观节点形成网络式的结构。3、“多点分布于新区内的多个城市节点,包括交通节点、景观节点、商业效劳节点等。这些城市节点由城市开展轴相互串联,形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开放体系,也有助于形成有机的开放空间,为新区创造良好的环境。三、功能分区本规划区以效劳和居住功能

13、为主。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和规划结构,规划区共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包括中部的核心功能区,北部、南部和西部的居住综合功能区。中部的核心功能区位于规划区的中部,由行政办公、商业效劳、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构成,是石滩镇的核心效劳功能区。北部居住综合功能区位于核心功能区北部,是规划建设的新居住区。其中,滨河地带结合良好的区位和自然条件,规划建设一类居住区。南部居住综合功能区位于核心功能区南面,规划结合顾屋村的改造,形成城市化的新型社区,并注意结合原有的自然水体,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西部居住综合功能区位于核心功能区西面,规划考虑与老镇区的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配套设施,形成良好的居住气氛。第七章 用地

14、规划一、原那么1、遵循镇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框架,结合当前珠三角土地利用的新特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规划新城区用地,力求最大效能地开发土地资源。2、充分利用增江这一有利自然条件,结合现状区内自然山体较多,沟塘渠堰纵横的环境特色,寻求各类用地与自然环境的相生共荣,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突显城市新区形象。3、强化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可操作性,将新城区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及可持续开展统一考虑。4、注重与镇区其它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镇区的有机组成局部。二、用地布局新城区规划用地总面积4.08平方公里,用地类别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设

15、施用地C、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水域和其它用地E6大类用地。1、居住用地R布局居住用地集中成片布局,用地类别有一类居住用地R1、二类居住用地R2两种,主要分布于滨河居住区、北部居住区、西部居住区、东部居住区,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集中安排于滨河居住区北部居住区包括现状仙塘村的村镇建设用地,规划村镇建设用地改造为二类城市居住用地。南部居住区的建设要结合顾屋村的改造来进行,规划强化绿地水体的安排,形成新型的城市居住区。西部居住区着重强调与旧镇区的有机联系,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住区。规划区内共安排居住用地133.47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33.74%。2、公共设施用地C布局公共设施用地采用集中成“面、沿主干道成“线、特殊地段成“点布局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网轴状布局结构,用地类别有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业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