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烛制备过程的安全技术措施摘要:氧烛物料中的氯酸盐、镁粉、铝粉等具有危险特性,其制备过程具有燃 烧爆炸的安全风险本文依据氧烛物料的危险特性、工艺特点和粉尘燃爆条件, 提出了控制燃烧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为氧烛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关键词:氧烛、氯酸盐、金属粉尘、安全技术一、 引言氧烛是利用氯酸盐热分解反应放出氧气的原理研制出的紧急供氧装置,因其 药柱形和燃烧过程似蜡烛,称为"氧烛”[1]氧烛作为一种固态氧源,具有单位体 积储氧量大、使用过程中无需外加动力等特点[2],已作为应急氧源在潜艇[3]、太 空空间站[4]、野战急救[5]和高原缺氧[6,7]等领域得到研究应用氧烛主要由氯酸 盐、金属粉末燃料、催化剂、抑氯剂等原料组成,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粉碎、筛分、 球磨、压制、烘干等工序[1,8,9]氧烛的制备原料涉及危险化学品如氯酸盐、金 属粉末,存在燃烧爆炸的安全风险[10,11]本文依据氧烛的工作原理、原料的危 险特性、工艺特点和安全技术要求,提出氧烛制备过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为氧烛 制备提供安全保障二、 氧烛的工作原理氧烛工作原理是氯酸盐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热分解放出氧气为维持氧烛燃烧,常用金属、非金属单质粉末如铁粉、镁粉、铝粉、钻粉、 钛粉、硼粉等粉末燃烧提供热分解反应需要的热量[12]在氯酸盐分解反应中若有水存在,会产生氯气、氯化氢、氯氧化物及次氯酸 等,Li2O2、Li2O、LiOH、CaO、CaO2等作为抑氯剂[12,13]。
在氧烛药块中,常用 BaO2抑制C12产生在氯酸盐的热分解反应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不仅提高了其反应速率,而且 能显著降低氯酸盐的分解温度常用的催化剂有Co、Fe、Ni、Mn的氧化物或相 应的盐类[12]为提高氧烛强度,防止燃烧物熔融流淌,常用的粘结剂有玻璃纤维、石棉纤 维、硅藻土、高岭石、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8,11]三、 氧烛物料的危险特性物料的危险特性是工艺设计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信息氯酸钠为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C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 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 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过氧化钡为强氧化剂,助燃,高毒,具强刺激性特别是在少量水的润湿下, 与可燃物的混合物在轻微的碰撞或摩擦下会燃烧遇低级醇和水起化学反应而分 解镁粉易燃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和 氧化剂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大量铝粉尘遇潮湿、水蒸气能自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 酸类或强碱接触也能产生氢气,引起燃烧爆炸氧烛中物料组分具有化学特性的不相容性,粉体相互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遇火或受热条件下有可发生燃烧爆炸。
四、 氧烛的工艺流程氧烛的工艺流程为:原料烘干T粉碎T筛分T配比T混料T成型T烘干T真空贮存氯酸钠经120°C下烘干2h〜4h,在万能粉碎机进行粉碎,然后筛分机中过 100目〜120目筛网作为燃料的Mg粉和催化剂,同样以120C干燥4h后粉碎 过120目筛网,烘干至恒重以备用按配方重量配比称料,将物料放入球磨机内 混料30min〜60min,倒出物料,称量粉体混合物,并倒入模具,用油压机压制成 药柱药柱经烘箱115°C±3°C烘干20h〜24h,放入真空箱中防潮备用[7,8]氧烛的工艺过程存在粉体产生、受热干燥、受压成型、撞击摩擦等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发生粉尘燃烧爆炸五、粉尘爆炸发生的条件已明确的粉尘爆炸发生的五个必要条件:(1) 存在可燃性粉尘,且粉尘浓度处于爆炸极限内2) 存在足量的氧化剂3) 存在点火源,其点火能量要达到粉尘的最小点火能4) 可燃粉尘与氧化剂以一定比例混合,粉尘呈云状,这样可以增大气固接触 面积,加快反应速度5) 粉尘云在相对密闭空间内,压力和温度才能急剧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在 某种工况下粉尘在未完全封闭的空间内发生燃烧反应,若热量无法及时释放,也 会发生粉尘爆炸。
以上五个条件是粉尘爆炸的充分条件,缺少上面的任一条件爆炸就不会发生, 所以也是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发生重要依据六、安全技术措施1、 控制可燃性粉尘和助燃剂的浓度及混触条件(1) 把可燃性粉体放在密闭设备或容器中储存或操作,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而 形成燃爆体系2 )油浴烘箱、粉碎机、球磨机的密封垫应完好上紧球磨机、粉碎机的锁扣, 防止粉尘外泄3) 接触粉状氧化剂的生产传动装置,要严加密封,定期更换润滑油,以防止 粉尘漏进变速箱中与润滑油混合接触而引起火灾4) 在有危险粉尘的工房内安装防爆型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畅,以降低粉尘 浓度,使之在爆炸范围以下5) 粉碎氧化剂、还原剂应在分别在单独专用工房进行2、 控制点火源点火源包括:明火源、电气火花、摩擦撞击、高温、光线照射等,需要严格 控制1) 控制明火源1 )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吸烟、普通照明,禁止携带火种 应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的标志2) 明火作业开始前,应清除明火作业场所的可燃性粉尘,消除物体和环境的 危险状态并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进行明火作业的区段应与其它区段分开或隔开 在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无误后,方可动火作业3) 使用有"回字型〃标识的手持电动工具。
工具绝缘状态、电源线、插头和插 座应完好无损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或调换2) 控制高温1) 禁止氯酸钠粉体、金属粉末或废料与高温物体或高温设备表面接触2) 确保加热设备温度控制系统指示及控制正常3) 氯酸盐为强氧化剂,应专库贮存,不得与有机物、易燃易爆物、硫、磷 酸类等共同存放,以免发生反应生热引起火灾爆炸4) 铝粉、镁粉为高能可燃物,装在密封金属桶内,与氧化剂、酸、碱隔离存 放,通风防潮3) 防止电气火花1) 粉尘爆炸场所应采取防雷措施2) 爆炸危险环境采用的电气设备应使用防爆型设备3) 防止静电危害一是要控制静电的产生,二是要防止静电积累4) 控制投料、出料速度和数量,防止物料进出速度过快产生静电5) 严禁使用铁质、塑料等工具,应使用铜、木、竹等材质的工具6) 所有金属设备应采用防静电直接接地,确保接地可靠4) 防止撞击摩擦1) 装卸、搬运时,严禁碰撞、拖拉、摩擦、翻滚、重压、倾倒、剧烈振动 应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防止撒落2) 机械轴承存在缺油、润滑不均等问题时,会摩擦生热,具有引起附着物着 火的危险3) 物料中的金属杂质以及金属零件、铁钉等落入粉碎机、筛分机等,由于铁 器与机件碰击,产生火花使易燃易爆物料着火爆炸。
4) 严禁金属机件摩擦撞击或混凝土地面撞击,以防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事故地面应用摩擦、撞击不产生火花的材料铺筑3、 个体防护生产人员应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穿戴呼吸保护装置、耳罩、手套,防止尘毒、 噪声、高温灼伤、低温冻伤对人体伤害工作完毕,应立即冲洗人体裸露部位,所用防护用具如工作服应及时清洗4、 管理措施1)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 组织应急救援演练4) 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七、结论氧烛原料中的产氧剂氯酸盐和金属粉末燃料对明火、静电火花、撞击摩擦、 高温等具有敏感特性控制和消除爆炸条件,可减少或避免爆炸事故发生通过 隔离作业、灭火技术、清洁、个体防护和应急演练等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可以减 缓燃烧爆炸引起的危害参考文献[1] 孙高年.化学法制制氧研究[J].低温与特气,1997(3):54-58.[2] 丛继信,张光友.氯酸盐氧烛及其在推进剂集体防护中的应用研究[J].航天发射技 术,2002,(3):38-40.[3] 刘晓峰,王额尔敏,李泰峰,等.核潜艇远航舱室气体调控模式对艇员动脉血气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3) :342.⑷周兴明,胡晓,毛胜华,等.空间站氯酸盐氧烛备份氧试验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26(5):394-397.[5] 吴剑威,张鲁闽,马继民,等.野战便携式固态氧气发生器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 备,2012,33(7):12-13.[6] 高亮,王琰,王昆,等.氧烛对高原人体血氧饱和度及血乳酸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2-23.[7] 马广全,朱金山,尹春晓,等.氧烛对心养性肺动脉高压青年血氧饱和度与心率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 :787-789.[8] 韩旭.小客车内氧烛紧急制氧技术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5):43-45.[9] 张彦军,马军,田涛,等.便携式无燃料低温燃烧氧烛工艺研究[J].兵工学报,2019,40(6):1317-1322.[10] 陈文博,张雪峰,钱勇.常见金属火灾事故处置的思考[J].中国应急学 报,2019,76(4):31-33.[11 ]孙维生.氧化剂物质的危害及其防治[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7,25(6):297- 298.[12] 范敏,卜建杰,郑邯勇.氧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舰船科学技术,2006,28(2):16-28.[13] 王雅娟,马丽娥,宁建法.用于氧烛的抑氯剂及氯气过滤材料[J].舰船防 化,201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