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725053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浮力压强易错题+历年中考题(共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压强、浮力易错题讲解一选择题1.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同一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的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的重力越大。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军舰总质量保持不变,根据上述信息,比较军舰在青岛和亚丁湾两地海域所受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B、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C、在两地所受浮力相等D、不知两地海水密度是否一样,无法比较浮力大小2、( 上海)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兵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里吹气,并将开始顶住兵乓球的手指移开,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

2、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B兵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C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D兵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3 ( 长春外国语 ) 将一满罐“纯净水” ( 高约 40cm) 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2 所示,结果是()A 仍是满罐水B水将流出一部分C 水将全部流出D以上答案都不对4( 长春外国语 ) 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 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AF 木=F 铝B F 木 F 铝D无法判断5. 如图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A

3、上浮一些B静止不动C下沉一些D无法确定专心-专注-专业6、(浙江)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 ,又称“载重线” ,如图 2 所示。其中标有 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若不考虑常数 g 的变化 , 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 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 1 和 2 的关系是A浮力增大, 1 2C. 浮力不变, 1 27. 如图 7 甲所示, A、B 两个实心正方体所受重力分别为GA、GB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A 、 B ,它们的边长分别为hA 、hB 。若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若将它们放入柱形容器的水

4、中( 水未溢出 ) ,物体静止后, 如图 7 乙所示, A 物体有 1/3的体积露出水面, B 物体静止在水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1 ;若将 B 物体取出轻压在A 物体上 ( 水未溢出 ) , 待物体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比未放入两物体时增加F2 。若已知 pA =2pB, F1=1.52N, g 取 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图 7A hA ?hB =2 ? 1B hB =0.04mC. pA- pB =200PaD GA+GB= 1.52N ; F2 F18. 如图 8 所示,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A 、B 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均

5、为V,所受重力分别为GC 、GD的小球 C、D 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且C 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D 球全部浸入液体中。此时两种液体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 pB ;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要使 C 球刚好完全没入液体中,须对C 球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F,若用与 F 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D球,可使它有V1 的体积露出液面。已知C、 D两球的密度比为2:3 。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A. p1p2; 2GC =3GDB. 3p1=4p2; pApBC. 3GC =2GD;3V1 =2 VD. 3pA=4pB; 3V1 = V9(房山)如图 4

6、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着体积相同的A、B 两物块悬浮在水中,2将细绳剪断后,物块A 漂浮且有5A A=0.6g/cm3 , B=2 g/cm3B A=0.6 g/cm3 , B=1.8 g/cm3C A=0.6 g/cm3 , B=1.4 g/cm3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 沉入水底。则A、B 两物块的密度分别为D A=0.4 g/cm3 , B=1.6 g/cm310(石景山) 如图 7 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分别为V 甲、 V 乙,密度分别为 甲、 乙,质量分别为m甲、 m乙,两个容器A、B 中装有密度分别为 1、 2 的液体,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1 甲 乙 p2

7、 F1 = F2C. p1 p2 F1 F2图 6212(顺义) . 图 8 所示容器内放有一长方体木块M,上面压有一铁块m,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1(图 a);用细绳将该铁块系在木块的下面时,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2(图 b);将细绳剪断后(图c ),木块浮出 水面的高度h3 为21h铁( hA水h1)h2B 铁(h 水h1)h1h2h321h木(hC. 水h1)h2D 铁 ( h2木h1)abc图 813(顺义)如图9 所示,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相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容器装满质量为m1的水后总重为G1;铝容器装满质量为m2 的水后总重为 G2。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

8、A G1G2,m1G2,m1m2C G1m2D G1G2,m1m2图 914 . 图 8 是某太阳能淋浴器构造示意图,其中A 、B 是重为 6N ,底面积为40cm2,高为 12cm 的两个圆柱体,通过细绳与压力传感开关相连。储水器的底面积为0.5m2,高为 0.5m,压力传感开关的作用是当它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达到10N 时闭合,使水泵从进水口向储水器内注水,当拉力达到4N 时断开,水泵停止向储水器注水,此时储水器内的储水量为0.2 m 3。当剩余水量为0.0 4 m 3 时又开始注水, (压力传感开关与储水器间的距离、绳的质量与体积、计算储水量时圆柱体排水体积忽略不计,g 取 10Nkg),

9、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储水器顶部到B 底部的距离是0.47m B停止注水时圆柱体A 受到的浮力是2N溢水口压力传感开关进水口4AC. 停止注水时储水器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410PaD. 压力传感开关与A 之间的绳长是0.17m储水器B出水口图 815. (大兴)如图11 甲所示,底面积为S1=690cm2的圆柱形容器甲内放置一个底面积S2=345cm2的圆柱形铝筒,铝筒内装一铁块,已知铝筒和铁块总重40N,容器和铝筒均高20cm, 铁的密度为7.9 103kg/m3,g 取 10N/kg, 在容器中加适量的水,让铝筒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铁块从铝筒中取出,浸没在容器里的水中, 水面高度变化

10、了4cm,如图 11 乙所示,容器中装有适量煤油,煤油中有一弹簧固定在容器底部,把此铁块放在弹簧上面。则弹簧给它的支持力是N。(煤油密度为0.8 103kg/m3 )图甲图乙图 1116(怀柔)如图 8 甲是一个底面为正方形、底面边长l 20cm 的容器。把盛有h10cm 深的某种液体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边长a=b=10cm、c=12cm 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放入这种液体中(液体未溢出), 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木块底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7.2 N ,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 g 取 10N/kg ),由以上条件可以得出 A液体的密度为0.98 103kg/m3 B木块漂浮在液

11、面上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12.2cmC以图乙所示方式将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7.5cm D以图丙所方式将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下表面离容器底的距离是4.75cmbca ca bl甲图 8乙丙二填空题:1(怀柔)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 将物体 B 放入水中时, 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个杠杆提起物 体 B,发现当杠杆C 端挂钩码A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 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天平示数为70g。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 1cm。则物体B 的密度为10N/kg ) kg/m3。( g取图 132(西城)圆柱形容器

12、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只装有配重的薄壁长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 为 20cm,如图15 甲所示。将金属块A 吊在烧杯底部,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 为 5cm,容器中水的深度H2 为 35cm,如图 15 乙所示。将金属块A 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 为 1cm,如图 15 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 杯底面积的2 倍。则金属块A 的密度为 kg/m3。至3(顺义)如图 11 所示,某同学把细沙放到一支细试管里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沙与试管的总重为1N,和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为1103 kg/ m323310 kg / m,刻度线部分的长度ab 为 10cm,求这个密度计上分别写有1.2 g / cm31.4 g / cm3 cm 。图 10图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