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疫苗总论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7246041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用疫苗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用疫苗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用疫苗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用疫苗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用疫苗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用疫苗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用疫苗总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用疫苗总论1概述疫苗是以病原微生物或其组成成分、代谢产物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技术制备而成,用 于预防、治疗人类相应疾病的生物制品.疫苗接种人体后町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体液免 疫和或细胞免疫应答,使人体获得对相应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本总论所述疫苗系指用 于传染病预防的人用疫苗,按其组成成分和生产工艺可分为以下类型.1.1灭活疫苗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培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后制成的疫苗,如百口咳疫苗、甲型肝 炎灭活疫苗等.1.2减毒活疫苗是指采用病原微生物的自然弱毒株或经培养传代等方法减毒处理后获得致病力减弱、免 疫原性良好的病原微生物减毒株制成的疫苗,如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等.1.

2、3亚单位疫苗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培养后,提取、纯化其主要保护性抗原成分制成的疫苗,如A群脑 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亚单位疫苗等.1.4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是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重组到细菌如人肠杆菌、 酵母或细胞,经培养、增殖后,提取、纯化所表达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的疫苗,如重组乙型肝 炎疫苗等.1.5其他类疫苗由不同病原徼生物抗原混合制成的疫苗为联合疫苗,如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麻嗯风联 合减毒活疫苗:由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血清型的抗原混合制成的疫苗为多价疫苗,如A群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由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组分与 蛋白质载体结合制成的疫苗

3、为结合疫苗,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本总论是对人用疫苗生产及质量限制的通用性要求,具体品种还应符合本版药典各论的 要求.2过程限制的根本要求2.1全过程质量限制疫苗是由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组成,生产过程使用的各种材料来源及种类各异,生产工 艺复杂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工艺坏节以及使用的每一种材料进行 质量限制,并制定其可用于生产的质量限制标准;应制定工艺过程各中间产物可进人后续工 序加工处理的质量要求,应对生产过程制定偏差限制和处理程序.2.2批间一致性的限制应对关键工艺步骤的中间产物的关键参数进行测定,并制定可接受的批间一致性范围. 对半成品配制点的限制应选择与有

4、效性相关的参数进行测定,半成品配制时应根据有效成分 测定方法的误差、不同操作者之间及同一操作者不同次操作之间的误差综合确定配制点.对 成品或疫苗原液,应选择多个关键指标进行批间一致性的限制.用于批间一致性限制的测定方法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验证,使检测结果可准确有效地用 于批间一致性的评价.2.3目标成分及非目标成分的限制疫苗的目标成分系指疫苗有效成分.应根据至少能到达临床有效保护的最低含量或活性 确定疫苗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或活性;添加疫苗佐剂、类别及用量应经充分评估.疫苗的非目标成分包括工艺相关杂质和制品相关物质/杂质.工艺相关杂质包扌舌来源于 细胞基质、培养基成分以及灭活和提取、纯化工艺使用的

5、生物、化学材料残留物等:制品相 关物质/杂质包括与生产用菌毒种相关的除疫苗有效抗原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以及抗原成分 的降解产物等.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材料,必须使用时,应验征后续工艺 的去除效果.除非验证结果提示工艺相关杂质的残留屋远低于规定要求,且低于检测方法的 检测限,通常应在成品检定或适宜的中间产物限制阶段设定该残留物的检定项.应通过工艺研究确定纯化疫苗的制品相关物质/杂质,并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予以鉴定. 应在成品检定或适宜的中间产物限制阶段进行制品相关物质/杂质的检测并设定可接受的限 度要求.3疫苗生产用种子批系统疫苗生产用种子批系统包扌舌生产用菌毒种及基因工程疫

6、苗生产用细胞株,应符合本版药 典的相关要求.种子批系统通常包括原始种子/细胞种子、主种子批/主细胞库和工作种子批/工作细胞 库,建立种子批系统的目的旨在保证疫苗生产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应建立主种子批/主细胞 库和工作种子批/工作细胞库并规定使用的限定代次.3.1三级种子系统原始种子/细胞种子是指经培养、传代及遗传稳定性等研究并经鉴定可用于疫苗生产的 菌毒种或者细胞株,可以是一个代次的,也可以是多代次菌毒种或者细胞株,是主种子批/ 主细胞库前各代次种子的总称;原始种子/细胞种子用于主种子批/主细胞库的制备.外购或 经技术转让获得的生产用种子,应按规定建立主种子批/主细胞库,主种子批/主细胞库前的

7、种子应根据原始种子/细胞种子治理.主种子批/主细胞库是指由原始种子/细胞种子经传代,并经同次操作制备获得的组成均 一的悬液.主种子批/主细胞库应为一个固定代次,用于工作种子批/工作细胞库的制备.工作种子批/工作细胞库是指由主种子批/主细胞库经传代,并经同次操作制备获得的组 成均一的悬液.工作种子批/工作细胞库应为一个固定代次,用于疫苗的生产.种子批系统各种子批/细胞库应在符合中国现行?药品生产质量治理标准?的条件卞建 立和制备,并应有详细的记录.主种子批/主细胞库确定无外源因子污染时,来自该主种子批/主细胞库的工作种子批/ 工作细胞库只需排除制备工作种子批/工作细胞库所需的材料和过程可能存在的

8、外源因子 污染的风险;如因主种子批/主细胞库数量限制而无法进行全面的外源因子检查时,应对工 作种子批/工作细胞库进行全面检定.3.2细菌性疫苗种子批系统应详细记录细菌的来源、传代及其所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的情况.对种子批的建立,应确 定菌种制备、扩增方式以及次数.应根据菌种的储存特点及生产规模,尽可能制备批量足够 大的工作种子批,以满足一定生产周期的使用.种子批的保藏应依据不同细菌的特性可采用在培养基上保存培养物、冷冻枯燥、液体超 低温冷藏等方式保藏菌种以保证其稳定性.生产用菌种种子批的检定应符合相关各论的要求.检定内容应包括菌种形态特性、培养 特性、增殖水平、分子遗传标识、免疫学特征、毒力、毒性

9、、毒性逆转、免疫原性、免疫力 等试验;同时应采用相对敏感的方法检测种子的菌株纯度,以保证菌株没有外源因子和杂菌 污染.3.3病毒性疫苗种子批系统应详细记录病毒的来源、传代历史以及传代过程中任何町能对病毒表型产生影响的操作 如冷适应、不同物种动物体内或细胞传代,或有目的的基因操作等.种子批的保藏应符合相关各论的要求;冻干保藏有利于种子批的稳定.种子批检定工程确实定应根据每个病毒株种子批建立的特定情况,以及对病毒种子相关 特征的评估,包括在生产细胞基质、禽胚或动物体内的生长特征、组织嗜性、遗传标志、鉴 别对重组载体目的蛋白基因或目的蛋白的鉴别、贮存期间的活力、生产过程中的遗传稳 定性、减毒特性、纯

10、度以及无外源因子污染.如果毒种的减毒或驯化是通过不同物种间传代 获得的,那么应对该病毒种子进行评估,以证实无相关物种的外源性因子污染.种子批遗传稳 定性的评估,通常应自主种子批代次起至少超过疫苗中病毒代次5代以上.生产用毒种的检定应符合相关各论的要求.种子批的检定工程至少应包括鉴别血清学、 全病毒或局部特征性序列测序、外源因子、病毒表型、遗传稳定性等.外源因子检测如需进行病毒中和,应防止抗血清中存在中和潜在外源因子的抗体,使用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最人限度防止这种偶然性;如使用动物免疫血清中和病毒,应使用非疫 苗生产株病毒免疫SPF动物制备的血清.人类血清抗体谱较广,不宜用作外源因子检测时中 和

11、用抗体.为增加外源因子检测的敏感性,可增加聚合酶链反响PCR,基因测序技术等 敏感检测技术排除外源因子.对具有神经嗜性的病毒,应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方法及评分系统进行神经毒力评 估.对于具有神经毒力的病毒或可能具有神经毒力回复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必要 时应对超过主种子代次的毒种进行神经毒力评估.在病毒别离和种子批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应防止使用人血白蛋白和抗生素等添加物.3.4基因工程疫苗种子批系统应按规定建立工程细胞库系统,通常可采用有限棉释法以到达生产用细胞库同质性目的. 应通过传代稳定性分析确定工程细胞的传代限度,应采取适宜限制举措保证建立细胞库时细 胞不被外源因子污染.种子库保藏一般可

12、采取液体超低温冷藏或液氮等方式保藏,以保证其稳定性.种子库检定时应证实表达系统的遗传稳定性、目的基因表达稳定性和生产稳定性等.主 细胞库需进行全面检定,工作细胞库重点检测外源因子污染.4病毒性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4.1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的选择选择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应基于风险效益的综合评估,包扌舌细胞的种属及组织来源、细 胞对病毒的敏感性、扩增病毒的稳定性、细胞的特性及全面检定的可行性、细胞对制品的安 全性、生产工艺的便利性以及下游纯化工艺能够去除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和到达的平安水平等. 通常情况下应选择风险较低的细胞用于生产,如人二倍体细胞等.4.2细胞基质的类别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通常包括原代细胞、

13、二倍体细胞和连续传代细胞.原代细胞是指直接取自健康动物的组织或器官,通过采用具有高度可重复性的组织别离、 细胞处理及原代细胞培养工艺制备成细胞悬液并立即培养的细胞.原代细胞保持了来源组织 或器官原有细胞的根本性质.疫苗生产时应只限于使用原始培养的细胞或有限传代的细胞 原始细胞传代一般不超过5代.二倍体细胞是指在体外具有有限生命周期的细胞,通过原代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获得如 MRC-5、2BS、KMB17及WI-38细胞,其染色体具有二倍体性且具有与来源物种一致的染色 体核型特征.细胞体外倍增一定水平后会进入衰老期,即细胞复制停止,但仍存活且有代谢 活动.连续传代细胞是指体外具有无限增殖水平的细胞,

14、但不具有来源组织的细胞核型特征 和细胞接触抑制特性.有些传代细胞系是通过原代细胞在体外传代过程中自发突变产生的, 如Vero细胞.4.3细胞使用代次确实定疫苗生产用细胞应在与生产条件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连续细胞传代,确定细胞 可使用的传代水平.每次传代时应采用固定的培养时间、接种量或传代比率,通过细胞倍增 时间的变化或传代水平,确定细胞在该条件卞的最高传代水平:并结合细胞的生长特性、成 瘤性/致瘤性及对病毒的敏感性、生产工艺及生产水平等参数,分别确定主细胞库、工作细 胞库、生产代次及生产限定代次.通常,二倍体细胞应至少传代至衰老期,并计算其最高群 体倍增水平,其最高使用代次应限定在该细胞在该培

15、养条件卞细胞群体倍增水平的前2/3内. 传代细胞如Ver.细胞,用于疫苗生产的细胞代次应限定在细胞未出现致瘤性的平安代次 内.4.4细胞库的治理细胞库根据三级治理,即细胞种子、主细胞库及工作细胞库.细胞种子可以是自 建的或经过克隆化筛选或经改造的,并证实可用于疫苗生产的细胞,也可以是引进的或引进 后少量冻存的证实可用于生产的细胞,细胞种子用于建立主细胞库,主细胞库用于建立工作 细胞库.5生产用培养基/培养液培养基的成分应明确且能满足其使用目的,并符合本版药典的相关要求.禁止使 用来自牛海绵状脑病疫区的牛源性原材料.5.1细菌用培养基培养基中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包拾蛋白质、糖类、无机盐、微量

16、元素、氨 基酸以及维生素等物质.应尽可能防止使用可引起人体过敏反响或动物来源的原材料,任何 动物源性的成分均应溯源并进行外源因子检测.5.2细胞用培养液病毒疫苗生产用细胞培养液应采用成清楚确的材料制备,并验证生产用细胞的适 应性.对使用无动物源性血清培养基的,应详细记载所有替代物及添加物质的来源、属性和 数量比率等信息.疫苗生产用培养基中不得使用人血清.使用生物源性材料,应检测外源性 因子污染,包括细菌和真菌、支原体、分枝杆菌以及病毒.对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具有潜在毒 性的外源物质,应对后续工艺去除效果进行验证,残留物检测及限度应符合相关规定.5.3常用添加成分5.3.1牛血清牛血清应来源于无疯牛病地区的健康牛群,并应符合本版药典的要求.通过灭活 程序的牛血清更具平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