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的水文地质调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724374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的水文地质调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一水文地质测绘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课程目的掌握泉的水文地质倜查工作内容、方法及倜查成果内容与形式,具有 泉的水文地质调查专业技能课程任务1、掌握泉的形成条件及泉的分类2、掌握泉的形成条件及泉的分类3、掌握泉的水文地质倜查工作内容、方法及倜查成果内容与形式课程内容1、泉的形成条件及泉的分类2、泉的形成条件及泉的分类3、泉的水文地质倜查工作内容、方法及倜查成果内容与形式重点、难点泉的水文地质倜查(一)泉及泉的水文地质意义地下水露头:自然出露和人工揭露的地下水标志。天然露头:泉、地下水溢出带、沼泽、湿地、岩溶区的暗河出入口及溶穴、落水洞等。地下水人工露头:水井、钻孔、矿山井巷、地下开挖工程等。地下

2、水露头点用规定的符号标绘在图上。1、泉泉:地下水在地表出露的天然露头。其形成有三种情况:地形受到侵蚀,使含水层暴露在地表;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阻挡,合地下水位升高而溢出地表形成泉;承压含水层如果承压水位高于地面标高,且有通道与地表相通,则沿通道上升到地表形成泉。(1)根据泉补给来源分类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泉口有翻花、冒汽泡的现象。流量一般稳定,水质较好。下降泉:由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流量和水质随季节性变化明显。(2)根据泉形成条件分类侵蚀下降泉:当沟谷切割到潜水含水层时,潜水便在出露部分排出地表形成泉。接触下降泉:当地形补切割到潜水含水层底板时,潜水被迫从含水层与底板接触处形成的泉。大的滑

3、坡体前缘常有泉出露,按其成因应属接触泉。溢流泉:潜水流的前方,遇到弱透水层或隔水底板隆起,或受隔水断层阴挡时,潜水受阻雍高而溢出地表形成的泉。侵蚀上升泉:当河流、冲沟等切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时,在含水层与顶板接触 处,承压水流出地表面形成的泉称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当承压含水层被断层切割,且为导水断层时,承压水沿断层上升至地表 形成泉。接触带上升泉:在岩脉或岩体与围岩接触处,地下水沿岩体边缘的冷凝裂隙上升 到地表形成的泉。2、泉的水文地质意义(1)判断岩层的含水性(2)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加:根据泉流量判断含水层富水程度)。(3)根据泉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了解各含水层的水质特征。(4)通

4、过泉的动态观测,获得地下水动态的初步概念(5)泉流量可作为论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保证程度的依据(6)根据泉流量计算地下水径流模数地下水径流模数(MC):不管含水层的厚度,单位地下水流域面积上的泉流量。Mc=Qo*103/F (L/s.Km2)(7)判断地质构造(二)泉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1、找泉: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结合调查访问寻找泉水点2、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含水层,确 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判明地下水类型。3、观测泉的流量、涌势及高度。观测流量方法有3种:容量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浮标法。堰测法流量计算:三角堰 Q=0.014h2.h1/2梯形堰

5、 Q=0.0186B.h.h1/2矩形堰 Q=0.018B.h.h1/2流速仪法:Q=v.w4、调查泉的动态a: a二年最小流量/年最大流量泉的类型极稳定的稳定的变化的变化极大的极不稳定的a11-0.50.5-0.10.1-0.03小于0.035、重要泉水点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6、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7、对矿泉、温泉和矿泉水,前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与 周地下水的关系,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三)泉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成果泉的调查成果为“泉一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记录表”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记录表实训组:天气:20 年 月 日点 号泉井溪沟其它水的类型气温(:水温C泉、井口或沟底的高 程m点的位置地理位置坐标X:Y:水 文 地质 特 征地层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相互关系出露地形地貌条件水 文 地质 条 件补给补给源物理性 质颜 色补给方式气 味径流径流方向口 味径流方式透明度排泄排泄方式水流量点位实测值l/s排泄终点测量方法井、泉的结构动态变化井、泉沉淀物取编号数量井、泉卫生条件样 记 录加保护剂日期月 日照片记录及编号分析要求现场测定PH值:平、剖面示意图(标比例、方向)调查人员:记录: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