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7243644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新版粤教沪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光和眼睛检测卷 (100分45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他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并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时,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折射(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所示,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等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3.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

2、面,如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在白色纸板上的甲区域主要呈现的颜色是红色,乙区域主要呈现的颜色是黑色。4.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A点(选填“A点”“B点”或“S点”)才可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B点射出,因为光折射时遵循光路可逆的规律。6.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个椭圆形

3、的“阴影”,“阴影”形成的原因是空气泡和水组成的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阳光透过试管的其他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亮线。7.由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借助不同的光学仪器。如我们观察酵母菌的结构时,要用的仪器是显微镜;我们观测宇宙时,要用的仪器是望远镜(均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8.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近(选填“近”或“远”

4、)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列表格内,答案未填入表格内的不能得分)题号91011121314答案DDCBCD9.如图所示,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10.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

5、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11.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12.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13.对下列

6、图示中光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1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D.只有一个实像

7、三、作图与实验题(第15小题7分,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15分,第18小题15分,共44分)15.竖直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人站在平面镜前,他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人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答案:如图所示16.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答案:如图所示17.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

8、的位置(3分)。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分)关系;(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3分)是否相等;(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3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3分)(选填“实”或“虚”)像。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 cm)。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实像22020倒立、等大、实像31823倒立、放大、实像415倒立、放大、实像56正立、放大、虚像(1

9、)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 cm时,成倒立、缩小(3分)的实像;(2)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3分)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30(3分)cm;(3)第5次实验时,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异(3分)(选填“同”或“异”)侧;(4)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2(3分)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