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24027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内容。3、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3、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本文的主旨。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复核课文,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3、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崇高的献身精神。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尚的心灵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

2、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爬过山吗?爬山时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样?累、渴、筋疲力尽,上到山顶之后自豪等。我们爬的山往往海拔不过千米,走的是修好的山路,我们还带着充足的水、食物,中间可以随时休息,即使如此,我们仍感到疲惫不堪。如果面对世界的最高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只能望山兴叹了。登山,锤炼的是人的信念、勇气和意志。50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用超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挑战人类极限,在珠峰成就了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今天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力量。二、解题。学生交流后媒体展示珠穆朗马峰、作者的简介等资料。

3、三、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1、谁要登上地球之巅?2、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3、登山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4、最后登上山巅了吗?5、文中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五、自学。1、齐读字词,正字音。2、自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人物心理、感受、环境描写的句子。3、完成学习目标。六、交流。1、概括课文内容。课文生动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出顶峰的过程。2、理清结构。开始登顶(1-3)攀登第二台阶(4-8)与黑暗博斗(9-12)刘连满过度疲劳停止攀登,冒死将氧气留给队友(13-15)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勇登峰顶(16-23)3、复述课文内容

4、。4、联想问题(1)王富洲、屈银华、贡布。(2)从上世纪初世界登山爱好者就开始尝试攀登珠峰,印度人曾一度叫嚣,中国人从来没有登顶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领土范围。从这种意义上看,1960年独立攀登珠峰北坡是中国人民带着巨大的热情和智慧,不顾一切地捍卫祖国的利益与尊严。国家登山队特别是最后登顶的三个队员完成了人民的重托,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民族是伟大、坚强的民族。(3)他们四人从8500米处开始冲刺,两小时后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刘连满甘当人梯,他们同心协力登上了陡滑的第二台阶。接着他们又遇到了黑夜、缺氧的挑战。黑暗中他们借着星光和白雪夜的反光,摸索前进。刘连满因体力消耗过大,

5、不得不停止前进,半昏迷中他把自己的氧气留给队友。最后的三个勇士在苍茫的夜色中匍匐在冰面上艰难前进,那些时刻,时间和空间都凝固了,每一步都无比艰难,每一次喘息都清晰可闻。从8830米处他们勇敢地进行危险的无氧攀登,在闪闪的星光下登上顶峰,把五星红旗、毛泽东的半身塑像庄重地放在顶峰。(3)他们先后遇到了山路险峻、黑夜、寒冷、缺氧、严重的高山反应、身体虚弱等困难。(4)三个人登上了地球之巅。(5)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命感,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崇高的献身精神,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解疑、拓展。1、最后冲刺的是四个人,成功登顶的只有三个人,你认为刘连满会觉

6、得自己委屈吗?他不会。因为他是个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为了完成这次使命,不顾一切的人,他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更不会在意个人的名利、得失。2、文中为什么要详写攀登第二台阶的过程,刘连满作人梯、留下氧气给队友?因为这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详写刘连满作人梯、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为了集体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他是登山队的杰出代表。3、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登山中遇到的困难?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毅力,

7、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4、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紧张的阅读之余可以放松一下,欣赏美丽的珠峰景色。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5、小游戏。启示:在危难面前,要先考虑到他人,让别人先出去。八、自测。1、听写并解释划线词语。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勇往直前 轮廓 崎岖 缭绕2、片断写作。探险,需要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以前文的奥茨、本文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写一则心得笔记。(100字左右)3、展示学生作品。九、自我总结。回顾学习过程,突出重点。从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本课学习作一总结。十、总结。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生生不息,热爱国家、坚强不屈、前赴后继、无所畏惧、团结互助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根,在登山队员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些精神,我们要传承民族精神,在人类探险史上留下更多中国人书写的辉煌的篇章!十一、作业:整理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