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723688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1 先秦、秦汉时期 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融汇贯通拓展练(一)先秦、秦汉时期(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7浙江金丽衢联考)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A王室子弟B功臣C商代贵族D诸侯解析: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鲁,伯禽是王族,故A项正确;受封于鲁的伯禽是王族不是功臣, 故B项错误;受封于鲁的伯禽是王族,不是商代贵族,故C项错误;受封于鲁的伯禽是王族,受封之后才是诸侯,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北京朝阳期中)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

2、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A贵族执政B层级严密C尊卑有秩D代远情疏解析:宗法分封保证政权掌握在各级贵族手中,这是它的精妙之处,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下等级森严,层级严密,这是它的精妙之处,故B项错误;宗法制下有大宗和小宗之分,分封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尊卑有序,这是它的精妙之处,故C项错误;分封以同姓王族为主体,宗法按照血缘亲疏来划分政治等级、维系统治,随着代际传递,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黄石调研)山东博物馆藏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

3、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A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B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C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D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解析:材料没有与其他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相比较,不能说明青铜铸造术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西周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形成,故B项错误;颂簋作为有系统铭文的西周中晚期的出土文物,是研究历史比较可靠的第一手史料,故C项正确;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是商代的甲骨文,颂簋的铭文是大篆,故D项错误。答案:C4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

4、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表明了()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末年从事农耕,牛变为畎亩(田地)之勤”即春秋末年,农业生产中牛力的使用即为牛耕,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是农耕,并没有提及游牧经济,齐国属于古代农耕区域,故B项错误;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走向瓦解,但是宗法观念与宗庙仍受重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铁器,而且铁器与牛耕的普及是在汉代,故D项错误。答案:A5(2017太原模拟)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

5、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D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解析:抓住材料“礼记王制”“公田”和“私田”,可判断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为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故B项错误;在井田制下,有“公田”、“私田”之分,规定“私田就不再纳税”,可知政策相对宽松,有公私二重性,故C项正确;从材料“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可知土地商品化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资阳模拟)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

6、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强调的是服从中央的重要性,并非是规范官吏从政,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可以看出,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服从政府的统一调配,目的是加强中央集

7、权,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体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严惩官吏腐败,推动吏治清明C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D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解析:贾谊所说“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指的是西汉的王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汉初地方上郡县、封国并存,诸侯王势力膨胀给中央政权造成严重威胁,所以他建议统治者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

8、中没有涉及官吏腐败,故B项错误;传染病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善人民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A8下图所示生产工具主要用于()A纺织B冶炼C制瓷D灌溉解析:材料所示的生产工具是水排,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不是用来纺织的,故A项错误;水排是用来冶铁的,故B项正确;水排是用来冶炼的,不是制瓷工具,故C项错误;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不是用来灌溉的,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北京卷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

9、展情况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BCD解析:根据材料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可以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故正确;根据材料中“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可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手工业、商业情况,故正确;通往通州的大运河是元代修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10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解析:根据材料判断是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的体现。“以法为教,以

10、吏为师”是法家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中强调“德”“礼”不符,故A项错误;“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讲求的贵贱等级秩序,但无法体现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为政以德”即德治,与材料强调“德”相符,故C项正确;“我欲不欲,而民自朴”是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山西五校联考)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C主张民众平等接受学校教育D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解析:材料中董仲舒的主张没有体现其将儒学发展成为主流思想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

11、体现出当时风气不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民众接受教育的平等性,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最后达到了移风易俗的目的,体现了其教化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12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省份地点铁器物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重庆云阳铁削、铁锄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在西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铁制生产工具,这表明铁器在西南地区逐步推广,故C项符合题意;铁农具是实现农业精耕细作的一个方面

12、,但不能说明有铁农具能逐步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排除A项;铁器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不能说明它是否已成为西南的主要劳动工具,排除B项;西南地区所使用的铁器是从外地引进,还是本土所产,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因而不能判断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天津卷12)(25分)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

13、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

14、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8分)(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4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制度,从材料一“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可知刘贺是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封号是汉代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的封国制度的体现,故刘贺封号与汉代郡国并行制有关;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

15、;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可知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是违反了封国制、宗法制的礼仪规则,导致政治制度紊乱。第(2)问第一小问解释,从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急欲亲政,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可知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的解释是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第二小问说明,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出处,材料一是对汉书的翻译,材料二廖伯源的昌邑王废黜考,是对史书的考据分析,可知二者的不同在于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史实,从材料三出土的文物,可知孔子及其著作在当时很受重视,故可印证的史实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二小问价值,出土文物是更接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证据,故其可为相关的历史记载提供更加丰富、充实的证明,故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的价值是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