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7232690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需要“精彩极了”也需要“糟糕透了”浅谈丧失批评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大兴小学 王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文章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的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批评。环视当今社会,一味的倡导赏识教育的例子屡见不鲜。专家旁征博引,家长著书立说,教师介绍经验,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均离不开一个“夸”字。高考状元是“夸”出

2、来的;特长生是“夸”出来的;后进生的转变是“夸”出来的;优秀的课改课也是“夸”出来的。总之,似乎没有“夸”,便没有教育;只有“夸”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一次习作练习中,海曙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晶晶的一篇作文,得了18颗星星。面对语文老师如此高度的赏识,孩子自然是欣喜不已。孩子的母亲也很开心,可看到孩子得意扬扬的神态,家长却心生一丝担忧:小学生赏识教育,会不会过了头?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缺少的就是适当的批评和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极尽宠爱,这样的孩子往往表面上“完美”,实际上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谁也说不得,动辄伤心落泪,甚至离家出走,这样就会重蹈溺爱教育的覆

3、辙。本来一篇作文的评价该打多少颗星没有明确要求,对孩子多关爱也无可厚非,但是赏识应有针对性,有衡量尺度,并不是盲目的。如果做得出色要夸奖,做得不好也夸奖,赏识就失去了应有效果。是孩子们出问题了?还是赏识教育惹的祸呢?其实,赏识教育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家长和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忽视了教育还有另一只重要的翅膀批评教育,导致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严重失衡才使得孩子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一、批评教育沦丧之源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于是乎,“什么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的论调成为我们的传统教育的主流从古代师塾使用的戒条,到后来上课的教鞭,都成为打骂教育的佐证。学生不会背书,打;作业没有完成,打;回答不出问题,

4、打。可谓怎一个“打”字了得。在提倡人文关怀的今天,这样的打骂教育显然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周弘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很精典的话,赏识让智障的周婷跨越了无数的障碍而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人。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成为不少家长和教师竞相采用的教育方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对于批评,人们往往认为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以至于批评教育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二、 批评教育缺失之痛 课改十年,赏识教育迅速兴起,批评教育远离教育舞台,教师变得不敢批评,不会批评了,导致批评教育与赏识教育严重失衡。(一)重赏识轻批评,导致孩子承受能力

5、减弱案例一:据新华网重庆频道报道,2003年8月18日,长寿区万顺镇大松村二组10岁女童杨敏起床早读,妈妈做好她最喜欢的地瓜炒瘦肉。吃毕,杨敏要求带一包去学校,但地里已没地瓜,她挨了批评:“不听话,就别读书了。”5分钟后,杨敏乘人不备,喝下家里灭杀蚊子的毒药。一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只因一个小小的愿望没实现,10岁女童就服毒自尽,孩子们脆弱的心理给社会敲响警钟。重庆市心理咨询专家朱美云就此事发表评论:学生自杀的低龄化趋势应当引起重视,该多给他们一点挫折教育。(二)重赏识轻批评,导致孩子丧失自我 案例:心比天高 陈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能歌善舞,才艺发展比较全

6、面,在大学是个受欢迎的学生。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又把她捧为掌上明珠,对她宠爱有加。 有这样能干的学生,班主任老师更是将她视为不可多得的骨干成员,一直都很重用她,凡事都让她管理,可是渐渐地,陈丽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这个学期初,她所在的班级重新成立班委会,班主任征求她的意见,她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意思十分明显: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了!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普遍不满,班干部竞选时,她以11票之差落选了。当时,她看见结果就哭了,下午也没去上课。案例中的陈丽因为身边听到的一直是赞誉之词,没人对她的缺点提出批评,导致她自以为是,认为

7、自己所有方面都是最好的,没有一点缺点,于是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在各种光环中,丧失了自我。 (三)重赏识轻批评,导致孩子是非观念模糊 案例:这是一名刚读高中的男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都很顺利,但是到高中进校住宿后,却无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最终死活不愿意再上学了。追问之下,原来男孩的爸爸妈妈从小都依着他、哄着他,孩子做什么都认为有道理,长期包容孩子的缺点。过度的使用赏识教育,就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滋长骄傲情绪,从而变得盲目自信。这样就会让他们陶醉在一片虚幻的赞美声中,因一叶障目,而不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缺乏竞争意识,失去继续向前的的动力。因此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多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的同时

8、,也必须引导他们不断的反省自我,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扬长补短,而不能扬长避短或盖短,掩盖学生的缺点,甚至是纵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这样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不辨真假美丑,不明是非曲直,从而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甚至误入歧途。不能过度的使用赏识教育早有古训。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颜之推在其著作颜氏家训一书中就指出:家庭教育要走出“过度关爱”、“过多保护”、“过高期望”的“三过误区”。在儿童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也应回顾历史,传承古代家训的优良传统。三、批评教育回归之喜(一)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层面倡导批评教育回归。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教基一200912号)

9、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16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就有效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此外还可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二)专家学者从教育理论层面呼吁批评教育回归 关于批评教育,在论语中就有孔子批评学生的记载。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来却成了孔子的高足。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不也是在韩麦尔先生真诚的批评声中逐渐懂事而走向成熟的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深得教育的真谛,他不仅擅长激励教育,对批评、惩罚教育也

10、颇有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他摸索出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等惩罚措施,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教育效果。知名教育专家林越在左手赏识,右手批评一书中提到“适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耐挫力,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纵观古今,无数的大家们都重视批评教育的力量,批评教育必须回归教育本身。(三)学校教师从教育操作层面渴望批评教育回归1充分发挥批评教育的独特功能,弥补赏识教育的缺陷。(1)批评教育让学生学会判断,培养是非观。 歌星杜德伟小时候很顽皮,常常在外头惹事生非。有一天,他又跟街头小流氓打架,父亲忍无可忍,决定惩罚他。但有两种方式让

11、儿子选择:挨揍与挨饿。杜德伟选择了前者。一阵痛打之后,杜德伟没哭,父亲转身而去的时候却流泪了,他心疼。夜深了,杜德伟推开父亲的书房,父亲的眼睛仍红红的。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扑到父亲怀里痛声大哭。从此,他痛改前非,好好学习做人,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是父亲的批评教育,让杜德伟学会了判断,明白了是非。,(2) 批评教育让学生学会担当,找到自我。 通过批评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掉任性,自私,自以为是等毛病,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 (3)批评教育让学生学会承受,培养耐挫力。从青少年的发展来看:挫折无处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鲜花铺就的坦途,可能会遇到荆棘或沼泽,可能要经受挫折和

12、委曲。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接受批评”,“经点挫折”,同时让孩子明白挫折是不可避免,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教育他们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耐挫能力。耐挫能力增强,在教育中孩子的创造性,自觉性,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做为一种内在动力,加强批评教育,培养孩子的耐挫力是非常必要的。2批评教育实施的策略(1)抓住批评教育的出发点爱心,让学生接受批评爱,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在学生犯了错误,对其进行批评时,我们只有让学生体会我们对他们的爱,才能让帮助他们弄清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

13、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会因为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心。(2)抓住批评教育的着力点沟通,让学生理解批评批评学生时,应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和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最好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语言,将“但是”改为“如果”等。依据“首固效应”,周一早晨,课前不批评学生,关键时刻不批评学生,吃饭时不批评学生,当着“外人”不批评学生,当着家长不批评学生 (3)抓住批评教育的归宿点成长,让学生正视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折翼的翅膀,我们努力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探索批评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和功效性,其最终归宿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扬长避短,在循循善诱的批评中不断成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完整的教育,既要有人说“精彩极了”,更要有人说“糟糕透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教育之路走的更稳,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