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718902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反思的不只是网络音乐】杭州不只是杭州音乐业内声音中国音乐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会员范忠东觉得,优秀的词作者,能把他(她)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的感与悟,对生活的爱与恨,对社会变化的悲与喜,统统化为音乐,化为歌声,由心而动,去表达人们的悲伤与无奈,表达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怀念和留恋。这正是这么多年来优秀音乐人如罗大佑、李宗盛等始终为大众所喜爱的原因。“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不文艺,而是娱乐了。”著名音乐人、华纳唱片中国区前总经理黄小茂觉得,歌词创作的低俗化比较普遍,而这种低俗化跟整个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黄小茂觉得,互联网时代给社会出了一个大难题。明星正面的东西没有人关注,负面的东西却引人入

2、胜。太正面的东西没有人看。为什么现在大家喜欢这种低级趣味?“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大家都有猎奇的心态。”对歌词创作的低俗化,黄小茂认为媒体也要负责,很多媒体也是追求眼球效应,只追求商业目的,客观上为那些低俗的歌曲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看看那些娱乐新闻,有多少是有价值的?大多都是刺探别人隐私,如果不是天天去追踪名人隐私之类的话题,创作的风气会出现大的改观。流行态度在京音乐界的一些高端人士日前举行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的座谈会。座谈题目不禁让人吃惊,恶俗与健康,谁来定义,由谁确定?或者,谁有定义和确定的权力?很显然,参加座谈会的人自认为有这个权力,因为与会人员表示,“广大

3、音乐工作者和网络从业者一定要共同携手,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自说自话地抢占传播先进文化的话语制高点,坐实对方的恶俗。是的,绝大多数网友也不喜欢低趣味的网络歌曲,但我们更害怕这样的标题,这是一种诉诸权力的_表达,不得不让人警惕。从历史上看,什么叫恶俗,什么叫健康,世人如果不是铁板一块,两者的标准也就不可能划一。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很多是当时各地民歌,很俚俗。其中十五国风,和雅、颂相比,后者如果被视为纯正,前者就被视为低俗了,特别是其中的“郑卫之风”。孔子固然宽容,删诗过后,还声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可是到了朱熹那里,因

4、其所认为的低俗,还要把郑卫两风从十五国风中“净化”出去。其实郑卫多情歌而已,儒家讲究发乎情止于礼,可是那些民歌不管这些,我口唱我心,并不到礼为止。比如这首郑风中的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是一女一男隔河对歌,女的很主动:你要是想我,就把你的下衣撩起过河来。你不想我也没关系,难道就没有别人了?最后还笑骂:小狂人看你狂得那个样儿。这样的直白出自女子之口,在鼓吹“男女之大防”的道学家眼里,伤风败俗,又岂止是不健康!所以朱熹在卫风之外,更反感恶俗的郑风,说:“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可是,去掉道学的眼镜,这首诗包括其他郑风在内,也就是女性情感的直

5、端表露,何不健康之有?在某种意义上,网络歌曲也就是借助网络形式传唱的民歌,风而已。它重娱乐不重教化,并以轻快的风格在网络上流传,其风头显然压倒了翰林音乐院。我们很理解后者的心情,研究对策并非不可,但不必义正词严地指责对方是恶俗,这样健康和高尚就是你的品牌了,你就成了先进?还以当年诗三百说事,风雅颂,风乃各地民歌,雅为京畿之音,颂是庙堂祭祀之曲。以地位论,风为下,颂包括大雅属于上层音乐。因此,风当然俗,颂当然雅。可是以历史眼光看,恰恰是那些被视为俗的国风,比雅颂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以后,颂之类的音乐在皇权社会中更加翰林化和庙堂化,可是它的音乐地位再高,背景再硬,在传唱上,还是敌不过被它视为鄙俗的

6、草根歌曲。这样说,并不是判断座谈会上的音乐家们谱不了好曲,事实上他们曾经有过不错的曲子在流传。只是感到他们的发言脱不了翰林味和庙堂腔,这样的腔调于艺术创作不利,这里便善意地提个醒。俗就是俗,未必就是恶俗。就俗而言,它完全有它存在的理由。人本来就处在一个世俗性的世界中,这个世界需要雅,但不能因此排斥俗,更不能因为自己反感,就把对方打成恶俗。甚至,即使恶俗(说到底,这是因人而异的),也不能兀自以为正义,大张舆论,要求剪灭恶俗。我们不知道什么叫“一定要共同携手”,“自觉抵制”和“净化”,莫非是在呼唤_?那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反感和可怕的了。以净化之名,行其反多元之实。一个正常的文化生态,多元比净化更重

7、要。其实抵制所谓恶俗的最好的办法,不是大张挞伐,而是埋头创作。只要你能拿出吸引听众的作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至于什么“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就更不必。这块土地人人都是主人,包括那些网络歌手。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固可嘉,但就艺术创作而言,如果灵感比责任感更重要,那么,攻讦之心却是灵感的杀手。网友评论这是一个社会愈趋开放、文化愈趋多元的时代。在我以为:“精英”们理应充分尊重网络歌手的创作自由,理应充分信任大众的判断能力、鉴赏能力。事实上,网络歌曲多矣,为什么能走红能唱到人心坎上的也就其中一小部分呢?为什么芙蓉姐夫人们听了不过付诸一笑,而并不会脍炙人口呢?这恐怕已足以说明问题。歌曲的优劣与否

8、,“恶”不“恶俗”,最终只应是交由市场来检验!交由大众来评判!交由时间来裁断!“精英”们的审美观替代不了大众的欣赏趣味!我想诚恳地问一句:“音乐界知名人士”们,你们真的了解广大青少年都爱听、爱唱什么歌吗?你们真的知道他们为什么爱听、爱唱吗?如果你们这两个问题没想明白,你们怎么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歌曲呀?当然,就事论事地说,若认为网络歌曲恶俗,就首先要搞清楚何谓恶俗?对此,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表示,恶俗有三个标准,一个是内容侵犯他人的利益;一个是它侵犯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一个是违_的法律法规。以嘻唰唰、老鼠爱大米、不怕不怕为例,这些歌曲究竟有无违反法律法规、侵犯他人和社会利益?相信人们自有判断。网友调查:您认为是否应该抵制网络歌曲?1. 应全面抵制。2. 提倡创作自由,不应抵制。3. 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4. 说不清。(中国网友报)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