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隍大西村事迹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24KB
约14页
文档ID:477107719
城隍大西村事迹_第1页
1/14

城隍大西村事迹大西村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 700 多年历史位于城隆镇西面, 邻近圩镇,全村共辖 2 个自然村,32 个村民小组,大西村经济发展 主要以商贸、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种养为辅近年来,大西村相继建 成了剧场、图书馆、灯光球场,成立了舞狮队、粤剧队、舞蹈队,经 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继续传承古村的传统文 化大西村先后获得了广西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殊荣源简公史记创业祖讳廷居,字源简号少泉是本家族人桂始祖梁达斋第十代 孙祖妣元配陈氏不育,副配何氏生子讳大机、字裘号昭箕,继配潘 氏生子讳大祖、字鸣后祖传家孝友,如世慈仁,祖于嘉靖年秋八月由县北门外、坡头村 下迁城隍龙池村,即今大理村祖创业开基,克昌厥后,购置田产不胜枚举,后又携第廷犹公周 迁本村上村居住,祖拔部分田产与弟、俾弟亦有营施焉,此体恤同胞 同气之义,又拔部分田产为腾选,文泰父祖蒸尝,与弟轮流祭扫遇大荒之年,人之饥饿极甚、祖则散粮赈灾,于城北门外白脊岭 大坡煮粥济之,历时三月,后县主申详旨准九品冠带义官祖乐建寺庙于县城北门外建一庆元寺,寺内梁上有祖之名字可 考,又于嘉靖年间在大李村建一寺名佑圣堂,明末年间重修改名化龙 寺,故因大李村(县志)有人龙古迹,并拔给田产作为供养庙祝,及 香油用,祖享年九十九岁,因近百故称百岁祖,奉旨族匾,正德遐龄, 此匾原挂在正堂左边。

念及吾祖,处世慈仁,济困扶危,仗义疏财我等裔孙,务当勤 耕苦读,传德育贤,创基金,展宏图,树后代之典范,慰祖德之美灵丙申年 2016 年秋月(整理)万民伞清朝末年,在广西兴业县城隍镇一带流传一个“万民伞”的故事, 当代的梁氏族人更为津津乐道,引以为荣因为这个故事说的有关梁 宗辉闲人的趣事轶闻梁宗辉,号体堂,广西兴业县城隍镇大里村人,1935 年生,其 父是当地一名教书先生,长兄宗昌系清咸丰年间丙辰科举武,官至广 西行省驻京提塘宗辉自幼收父兄熏陶,勤奋好学,25 岁中秀才, 28 岁中举人中举后即被朝廷任命为贵州黄平州知事黄平州抵触 黔东,匪患严重,是汉、苗等多民族聚居地,虽然不大富贵,但历史 悠久,文化发达,科名辈出,一些讼棍与匪霸富绅勾结,对抗官府, 鱼肉百姓,凡至此任职不与之同流合污者都被他们设法赶走,历来是 为官者最怕去的地方年轻的梁宗辉接到朝廷的委任状后,没有大张 旗鼓的招摇赴任,而是乔扮成商人,一路考察民情,特别是进入黄平 州境内后,他更是放慢行程,访贫问富,细细收集乡情民意通过调 查研究和认真思索,在赴任途中就对如何治理黄平州成竹在胸梁宗辉到任后,首先从审理前任留下的各种案件入手,以树立威 信。

在翻阅旧案卷中,他发现有一宗未结命案很是蹊跷:原告说凶手 李某欲强奸民女黎某,被黎父撞见,与之撕打,李不但打死了黎父, 还强奸了黎女而被告却说黎女勾引自己,黎父撞见不知内情要杀他, 出于自卫过当才导致身亡本来案情清晰,证据证词都明显表明原告 有理,却为何迟迟不结案呢?梁宗辉决定从这个案例打开缺口他亲 自带人对此案重新调查,查明凶手李某乃当地一富绅,平时与一些讼 棍狼狈为奸,鱼肉乡里,还与山上一伙以刘四爷为首的土匪勾结,捉 参绑票,罪恶累累此案也是他指使一姓宁的讼棍的杰作,宁状师通 过师爷对当时知事送钱送物,还明里暗里进行恐吓,软硬兼施,使得 此案经两任知事审理均未能结梁宗辉一一查实,掌握了大量罪证后, 决意惩办,以平民愤却说梁宗辉计划着要抓李某的时候,李某却自己找上门来了原 来李某认为梁宗辉年轻可欺,蓄意巴结,总给他千两白银和一担礼物 梁宗辉心中有数,定下了软绳缚虎之计,礼物照收(后将礼物如数交 公)第三天发出请柬,请李某到府衙做客,李某受宠若惊,带上宁 某一同前往但他们一到衙门刚坐下就被官府的兵丁抓了起来梁宗 辉不仅严锁消息,并强令李某写一封亲笔信,约土匪刘四带队于明晚 下山抢劫某村,由其派人做内应。

梁宗辉则组织人马布好了口袋阵, 刘四接到李某的信后信以为真,亲率众匪钻进了梁宗辉的口袋阵,即 被一网打尽捉到匪首刘四后,梁宗辉即公开审理李某一案,历数李 某强奸妇女罪、杀人罪、通匪罪以及欺善逼良等罪状,判处死刑,立 即严明正身,斩首示众;判定讼棍宁某帮凶作恶、欺压良民罪,处打 一百五十大板,罚银一千两充公,从此以后不能再参与讼事判匪首 刘四抢劫绑票、杀人越货,扰乱社会秩序罪,罪大恶极,处以极刑, 立即示众李案一结,立即引起轰动较应,广大百姓看到新来的知事 秉公执法,有冤者纷纷前来投诉梁宗辉一一细心办理,使新老旧案 都得以妥善处理,很快就赢得了民众的拥戴对山上的土匪,他采取 剿抚结合办法,先礼后兵,贴出告示,限五天内自动下山接受招抚的 既往不咎,否则就是刘四的下场由于有了刘四杀一儆百的作用,多 以许多土匪主动下山接受招抚,少数负隅顽抗者最后很快被剿灭了梁宗辉还正确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和解宗族之间 的纠纷,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为了发展经济,他组织民众建桥修路、 拦河筑坝,还动员他们植树造林,推广烟叶、油桐、猪苗等良种,发 展农林业和畜牧业生产;在工商业方面倡导蓝靛业,整顿交易秩序, 严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疏通当地土特产行销渠道。

经过一段时间 的强化治理,黄平州匪患顿平,豪强敛迹,民众安居乐业,一片繁荣 景象梁宗辉对民众生活体贴入微,经常深入民间考察,对州治内的情 况了如指掌有一年天大旱,百姓闹饥荒,他一方面请朝廷减免赋税, 一方面赈济饥民,再动员富户开仓平价卖粮,以解民困,深得民众的 拥戴一转眼几年时间很快过去,梁宗辉任黄平州知事期满回京述职 鉴于其政绩,朝廷晋升他为工部水司员外郎正当梁宗辉准备在新的 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不料黄平州匪患又起,各民族之间矛盾不断, 民怨沸扬,件件上奏朝廷,朝廷在找不到更合适人选之下,只好再派 他众人黄平州知事听说梁宗辉重返黄平州任职,黄平州的民众欢呼 雀跃,都说梁宗辉回来,黄平州又得重见天日了梁宗辉重返黄平州 一如既往,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政绩斐然再次任满卸职回乡时, 黄平州的民众依依不舍,自发制作了一把有一万人签名的“万民伞”敬 赠给他,以作纪念梁宗辉非常珍惜这把“万民伞”,带回家还好好保 存据说他时候,她佳人将此物作为他的陪葬品万民伞”的来历事 迹后来成为城隍镇的口头流传的佳话上梁四杰(一)中宪李大夫梁宗昌梁宗昌号盛堂兴业县大西村人,1827 年生自幼好文习武, 乐善好施,经常为人排忧解难,24 岁时得知拜上帝会党四千余众围 攻郁林县城月余,宗昌迅即聚集乡勇,并以重金聘用灵山县洋枪队一 百人协助,配合使郁林城池得以官兵、团练一起前往解救,内外夹击, 身负重伤,叔父济河战死。

广西解围宗昌英勇奋战,提督孙锵鸣特 赐一块“见义勇为”金匾给他,并书:“城功议叙八品,军工议叙六品”,, 后于 1856 年考取丙辰科武举,领武翼都尉都司衔旋任广西行省驻 京提堂,兼理直棣、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 湖南、江苏、安徽等省堂务事在京任职20 年,公正廉明,深得各 省及朝廷赞誉1880 年病辞还乡,光绪皇帝诰封他为“中宪大夫”,并 封其母为宜人,任其子奏功为户部山西司员外郎加四级返乡后耗散 家资排解贵县木梓井头、岗塘及兴业砂石等村纠纷注:梁宗昌:中宪大夫,官阶四品,相当于现今的省部级正职二)两任知州梁宗辉梁宗辉号体堂宗昌胞弟)兴业大西村人,1835 年生,清同治甲 子科举人先后任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两任贵州贫平州知事任职期 间,勤政为民,成绩卓著,廉洁奉公,爱民如子有一年天大旱,百 姓饥荒,他设法减免赋税,账济灾民,动员富户平价卖粮,深得民众 爱戴,任满回京,晋升为工部水都司员外郎岂料黄平州匪患又起, 民族矛盾不断加深,朝廷再派宗辉二进黄平任职匪患平息,组织民 众植树造林,推广猪苗,倡导蓝靛业,疏通当地农副土发展烟叶、油 桐、特产行销渠道经过一段时间整治,民众安居乐业,宗辉任满回 乡时,当地百姓送了一把有一万多人签名的“万民伞”给他,以示敬仰 拥戴之情。

两任黄平知州、户部水都司员外郎,注:梁宗辉:官阶从五品,相当于现今的地厅级专员、市长、厅局 长三)清末员外郎梁奏功梁奏功号睿臣,宗昌之子清道光年间生于北京,就读于国子监公自幼好学,对诗词八股 颇有研究,所作诗文,饮誉一方,地方志书多有刊载二十余岁便当 上清室皇廷的户部山西司员外郎,由于工作出色,光绪皇帝曾为他增 加了四个职级可谓少年得志满门清官,荣耀至极注:梁奏功:户部山西司员外郎,官阶从五品,相当于现今的地厅 级副职、如副专员、副市长、副厅局级四)禁烟局长梁焕功梁焕功号昆南(1886-1942),兴业县人,出生于大里上村民 国九、十年时任桂军统领(营长)的李宗仁,带着500 多兵枪走避粤军 追击,驻扎城隍,营部设在大里下村《梁氏宗祠》其时,他兵少粮 缺,军心涣散,处境危艰焕功和其兄长福初(圣功)积极发动乡绅、 商界集资,为李部提供粮饷,又将自家赌馆和宗祠蒸赏田的收入,无 偿献给李部,使李部迅速发展壮大,安全摆脱困境两年多时间,兵 员由原来的500 多人增加到近万人职级由统领(营级)晋升为军级司 令,并培养出几十名军师旅团营连干部焕功还亲自警卫李的卧室, 又主动带领侦察兵深入六万大山侦察匪情,李见焕功工作主动热情, 精明能干,不久即委为文书,后又提任为郁林知事(县长),兼酬饷局 局长,以及龙州、梧州、南宁禁烟督察局长、广西永康公司副总经理、 广西省出口贸易处处长,首次开展进口信托业务,创广西之先河。

后 又逐渐引进外国一些设备,开办炼油厂、硫酸厂,拓展对外贸易,开 创了广西近代化学工业的历史注:粱焕功:广西省参议员、省外贸处处长,相当于现今的地厅级、 专员、市长厅局长梁远健:一九七五年九月五日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 某旅旅长大夫第自古便有“吃水不忘挖并人”之管世良言我们更知饮水思源,报 本追远之理大夫第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一百三十多年是先祖 宗昌公在京为官期间,遣请清京城建筑师,仿北京四合院风格设计而 建,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庄重简洁,古朴素雅,独具一格是一座 在南方少见的清代北京四合院式建筑因先祖宗昌公于光绪七年诰封 中宪大夫,故有大夫第之称也身为大夫第之后人,时常追思忆念先祖宗昌、宗辉兄弟二人,好 武善文双中举,兄弟登科传美名;更喜宗昌之子奏功亦能秉承父志, 成就了兄弟子侄两代同朝为官,造福百姓,享誉一方之典范如今面 对如此巨大的荣誉和宝贵遗产,欣慰之余也有一种愧疚的不安其实, 从那以往,数十年后,因人口发展快,子孙不断分家,使原本宽敞舒 适的居住环境不断恶化,致使开始逐渐地向外另谋发展而今反过来, 因住户纷纷侨迁楼房新居,只剩下一户暂留守祖屋,造成了大夫第正 面临弃置荒废之忧。

为让大夫第重放异彩,于今秋重阳节,众商孙欢 聚一堂,共商大计,决定进行恢复原状的大修缮行动以保护大夫第 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为宗旨,制定长期可控的维护管理措施,保持经 常性活动,对外开放游览参观,扩大知名度,促进和谐发展,凝票力 量,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借此大修绪之机,顺便撰抄兴业县梁氏宗谱志第1048 页《别具 特色的大夫第》和 1048 页《万民伞》文章节和相关史料张贴公示, 以供鉴赏2010 年大夫第大修缮 大夫第大夫第,又名石砖屋座落在兴业县城隍镇大西大里村上梁宗祠 东南边,与当年李宗仁屯兵城障时“火烧天棚,连升三级”的故事发生 地下梁宗祠相距约 500 米,是一座在南方少见的清代北京四合院式建筑大夫第是大里村梁氏的一所民宅,建于清同治年间整座大石夫 第乃白石墙基,青砖青瓦建筑,座北向南,大门向西,是仿北京四合 院的结构,上下两座主房,左右厢房,呈回字型,占地800 多平方, 共 30 多间房因为整座房子的墙基全用白色大石砖砌成,每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