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709908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定西市公园路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教学内容。下面本人就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环节来进行探讨。一、课程标准依据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对学生来讲,这两个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本节教材独立成章,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教材主要描述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地图和正文,突出了两地“冰雪覆盖”的特殊环境。同时,从位置、气

2、候、地形、海陆分布、居民、动植物、矿产资源等方面对两极地区作了比较。由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材将两个地区放在同一节讲述。与其他地区相比,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特殊性。本节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本节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具有以下两方面特色:1.用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在学习“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时,通过设计活动“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学生用比较法归纳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学习“极地地区环境保护”时,通

3、过演讲形式的学生活动,强化学生保护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意识。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南极,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对极地地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2.注重挖掘教材内部的因果关系。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其纬度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光热少,气候严寒,降水以冰雪为主。由于蒸发非常微弱,这些冰雪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越堆越厚,形成了今日的冰雪世界。在南极地区,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由于地势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南极洲储备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同时将煤、铁等矿产资源深深地埋在冰雪之下。这里保

4、存良好的原始风貌,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来考察、探索,一个个极地科考站成了他们栖息之地。根据课程标准及上述对本节教材的分析,再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4)提高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景观,形成感性认识。(2)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分析,层层递进,分析本

5、区突出特点及原因。(3)通过实例演练,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在探究学习中,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3.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2)能够根据气温图,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3)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科考价值。确立依据: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所达到的目标要求。4.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南极洲气候酷寒的成因确立依据: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

6、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和“南极洲气候严寒的成因”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说学情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经过前几节课的区域地理学习,学生已经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归纳总结区域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科普书籍等信息渠道,对两极地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南北极地区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都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本节知识。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以“知识问题化,问题生活化”为设计理念,针对教学重难点呈现给学生一些探究问题,应该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学生探究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如实参与到以小组探究

7、式为主的学习过程当中,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四、说教法、学法 1. 演示法、讲授法。 2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五、说教学流程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更好地将教学目标实现,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雪龙号”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景观?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雪龙号”是我国最大的极地破冰船。船体用特殊钢板制成,适应极地的低温环境。2014年10月31日上午,执行我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科考船缓缓驶离位于浦东外高桥港区的中国极地科考码头,281名科考队员正式踏上前往南极的征程。据悉,科考飞行机

8、器人“大白鲨”也将在本次南极科考中正式亮相。教师点拨:同学们,南极和北极分别在地球的南北两端,与我们相距遥远,让人感到充满神奇色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两极地区神秘的面纱。设计意图:一开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问、欣赏景观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了解极地地区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其目的是较好的体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了地理学科生活化的特点。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流程一: 探究“独特的自然环境” 1.自主学习 1.阅读 “北极地区图”(教材第93页图10.2),找出下列事物:北冰洋北美洲欧洲亚洲北极圈格陵兰岛(用序号填注在图上)。2.阅读

9、“南极地区图”(教材第92页图10.1),找出下列事物:南极洲南极半岛中山站长城站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极圈(用序号填注在图上)。3.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风库”,南极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4.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的“寒极”,分析一下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 2.小组探究探究一:南极和北极的含义 (1)读一读有关地球知识的教材中,对极点的定义是“地球不停地绕人们假想的地轴自传,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极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的一点叫北极,与之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由此可见,北极和南极只是地球上一个点,即90N 和90S。而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南极和北极演变为一个地区。因此,“南极和北

10、极”一词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狭义上的南极和北极,即南极点和北极点,也叫南极极点和北极极点。二是广义上的南极和北极,泛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2)想一想 你是怎样理解“极点”、“南极点和北极点”的?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南极和北极”含义的理解?(3)做一做 地图上相差1个纬度,而实地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南极圈(北极圈)到南(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2608千米 B1400千米 C1300千米 D3000千米探究二:极地地区方向的判定(1) 读一读 北极地区俯视图 南极地区俯视图 阅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俯视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极地地区”俯视图的判读方法: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

11、向自传;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传。特殊的经纬线。俯视图的中心是南极(或北极)点,其他纬线都是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图中的经线是以极点起点向外辐射的直线。离开南极点(或北极点)沿任何一条经线前进,都是向北(或向南)前进。除南极点和北极点以外,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任何地方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无论在哪个方位看,都是上北上方指向北方;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无论在哪个方位看,都是下南下方指向南方。东西经范围。从0经线出发,沿着地球自转方向至180度经线是东经度的范围;从0经线出发,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至180度经线是西经度的范围。东西方向的判断。根据地球自转的方

12、向来确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方,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方。(2)想一想说说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如何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经线和纬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南北极点的方向?在“极地地区俯视图”中如何确定东经、西经范围?如何判别东西方向?(3)做一做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按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依次是( )A欧洲、亚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大洋州C. 欧洲、北美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流程二:探究“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自主学习(1)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2)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的建站的纬度位置有什么规律?你知道我

13、国的三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的原因。(3)我们从人类冒险探索南极的行动受到什么启示。(4)南极考察如火如荼,阅读课本97页图文资料,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5)极地地区具有哪些主要资源?你知道南极地区储存着大量的煤炭和石油的原因吗?(6) 阅读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2. 小组探究(1)读一读 我国南极第三个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地区(8025S ,7706E)胜利建成。如果说,我国1985年2月建立的首个南极科考

14、站长城站( 6213S,5858W),实现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1989年2月建立的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22S,东经7623E),实现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从小到大”的发展,昆仑站的成功建立,将实现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考察站建成后,我国将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实施冰川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生遥感数据接受、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等科学考察和研究。(2)想一想我国先后建立的四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之内的有哪几个? 请同学们说说昆仑科考站的建立,对我

15、国极地考察事业有什么特殊意义?(3)做一做一天,一位太原的中学生琳琳接到了正在南极考察站工作的爸爸的电话,父亲告诉她现在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一连数天全是黑夜。据此推测,琳琳爸爸工作的科考站不可能的是 (填“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这时的日期可能是 (填“12月”或“6月”)20日。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是中山站 B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C三个南极科考站都建在南极圈以内 D气候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的高效课堂理念下的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