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7089075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切根机设计】(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届毕业设计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大蒜切须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前 言大蒜又名胡蒜,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地区。早在公元前3200年,埃及就己经开始种植大蒜,后来通过“丝绸之路”被引入我国陕西关中地区,在我国己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一直以来,大蒜因其独特的风味,常被作为食品配料,是地中海地区、欧洲和亚洲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大蒜作为营养保健品和药品的巨大价值不断被开发利用,其在抗菌抑菌、预防癌症、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有独特的功效。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

2、动力来到城市、发达地区从事非农产业,致使农村劳动力用工紧张,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效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在大蒜收获环节尤为明显,制约了我国大蒜产业的发展。机械化收获是解决当前大蒜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大蒜生产机械化研究起步晚,技术水平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蒜收获需完成的主要工序有挖掘、清土、切颈、切须等,大蒜收获中的机械化挖掘、清土相对容易实现,机械化切颈、切须难度较大。机械化切颈己有技术突破和成型机构,但机械化切须目前还尚无成熟技术和相关报道。因此,加快大蒜机械切须技术研发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大蒜切须机。主有以下内容,从课题

3、的提出,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大蒜机械切须技术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本文的设计方案,进行相关零件的设计计算及校核,绘制了二维工程图,最后在SoildWorks中建立了其三维模型,为加快大蒜机械切须技术的研发做出了贡献。关键词:大蒜;机械;切须技术 目 录1引言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12设计任务分析及方案选择2 2.1设计任务分析2 2.2方案选择23大蒜切须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 3.1大蒜切须机的结构4 3.2大蒜切须机的工作原理64大蒜切须机主要零件的设计7 4.1设计前各项参数的确定7 4.2带传动设计10 4.3主动轴的设计与校核23 4.4轴承的选择及校核27总 结28致 谢29

4、参考文献301引言我国是大蒜种植、加工、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大蒜出口一直保持着续性增长的态势,自2002年之后连续12年年出口量保持在100万t以上。种植面积正在持续扩大,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至2008年全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在67. 3万公顷,总产量达1 035万t 。为了保持我国大蒜的出口优势与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的生产方针和加工技术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我国大蒜产业现存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必须在提高大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必须加快实现我国大蒜生产产业化和产品标准化,在采取诸多农业措施的同时,快速发展大蒜加工业。大蒜加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在大蒜

5、深加工的前期,需将大蒜茎须去掉,以满足后续生产工序的基本要求。传统的大蒜切须多采用手工处理,不仅效率低下,大蒜损伤率高,而且极易伤手。因此设计一款高效率的大蒜切须机刻不容缓。1.1研究目的和意义大蒜切须机的设计研究主要为大蒜收获加工提供方便,为大蒜加工提供更为便利的方式。与传统的人工切须相比,研究设计大蒜切须机的目的主要是:(1)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加工成本。(2)提高加工效率,防止由于切须时间过长导致的大蒜变质腐烂。 大蒜切须作为大蒜加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加工过程的机械化所产生的意义在于:(1)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我国出口大蒜的竞争力。(2)大蒜加工产品的统一标准化,有利于我国大蒜的出

6、口。 2设计任务分析及方案选择2.1设计任务分析 设计任务:设计一种大蒜切须机,能够实现自动输送未切须大蒜,自动切须。分析:本课题设计的是电机驱动的大蒜自动切须机械,它的功能包括自动输送、切割,该机拟采用电机带动减速系统驱动机械传动实现自动输送、切割,通过机械传动的结合,实现大蒜的自动切须。2.2方案选择 图2-1 老式大蒜切须机图2-2 传送带三维示意图 图2-1 ,2-2为一款老式的大蒜切茎须机,其原理是通过夹持带把带茎的大蒜夹持住并把其输送至圆盘刀处进行切茎须,但是由于有的大蒜联合收获机其自己就能实现挖掘、清土、切颈的功能导致其从田地里收获的大蒜切须时已经没有足够长的茎干供其夹持如图2-

7、3。 图2-3 已切颈未切须大蒜 图2-4 切须后的大蒜所以为了完成大蒜切须机的设计应该另行设计一种能够夹持住已经切去了茎颈大蒜的大蒜切须机,通过翻阅大量资料以及借鉴类似机械的设计,本人最终设计出了一款新型的大蒜切须机,其主要是利用链板输送装置输送未切须大蒜至旋转的圆盘刀处进行切须,大蒜的夹持装置固定在被改造的链板上。283大蒜切须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1大蒜切须机的结构 图3-1 大蒜切须机装配示意图 1.减速器 2.大电机 3.刀轴 4.小电机 5.料杯 6.链板输送装置如图3-1所示大蒜切须机主要由大电机、小电机、减速器、链板输送装置组成,链板输送装置上的链板被固定上了一个大蒜的夹持装

8、置(料杯)。3.1.1 切削部分结构 图3-2 1.圆盘刀刀托 2.圆盘刀 图3-3 如图3-2,3-3所示切割用的圆盘刀被焊接在圆盘刀刀托上,圆盘刀刀托利用键连接固定在刀轴上被刀轴带动旋转切割。3.1.2夹持结构 图3-4 图3-5 图3-4,3-5为料杯即大蒜的夹持零件,把未切须大蒜底部朝上倒插入料杯中,大蒜的残茎被下方小圆筒固定,大蒜横径处被卡在上方大圆筒处,蒜须露出。 图3-6链板俯视图 图3-7 链板装配图 如图3-6,3-7所示料杯穿过链板上的孔,为了使料杯固定在链板上链板上先放一个支撑圆筒,料杯下方用一个开口销穿过防止链板转到机架下方时掉落。3.2大蒜切须机的工作原理 图3-8

9、大蒜切须机俯视结构图 如图3-1,3-8所示,大蒜切须机的工作原理为:小电机通过带传动带动的圆盘刀旋转切割,由大电机输出转矩通过联轴器把转矩传输给减速器,减速器通过带轮把转矩传输给链板输送装置以带动被固定在链板上的大蒜使其被输送至切须位置被圆盘刀切须。4大蒜切须机主要零件的设计 大蒜切须机能否正常运转,看的是其主要部件的设计,如果设计不合理,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或者说不能运转,那么生产出来的这台机器就是一堆废铁。设计合理,机器就能正常的运转对大蒜进行切须。因此,大蒜切须机的主要部件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设计将提供给使用者更多的方便。 4.1设计前各项参数的确定 4.1.1传动

10、方案的拟定 由于考虑到人工上料的速度,所以大蒜切须机中链板输送装置的主动链轮轴旋转速度较低,仅为12r/min到6r/min,传动比较大,固减速器选择一级涡轮蜗杆减速器,减速器与链板输送装置之间用v带传动。 4.1.2电动机的选择查表机械传动和摩擦副效率概略值,确定部分效率为:带轮效率=0.93,蜗轮蜗杆减速器传动效率=0.50,深沟球轴承=0.98,联轴器=0.97代入得=0.930.500.980.97=0.44查询同类链板输送装置可得输入功率约为1.5kw,故大电机功率应大于 P=1.5/0.44=3.4KW 由于主动链轮轴转速较低,所以大电机转速应为750r/min综合以上信息,最终选

11、择型号为Y160M1-8的电机,外形结构如图4-1所示。外形参数如表4-1所示,技术参数如表4-2所示图4-1电机结构及尺寸 表4-1 电机外形参数型号ABCDEFGHKY160M1-825421010842110123716014.5 表4-2 电机技术参数电机型号额定功率/kw满载转速/(r/min)额定转矩最大转矩Y160M1-847202.02.0小电机最终选择型号为Y90S-6的电机,外形结构如图4-1所示。外形参数如表4-3所示,技术参数如表4-4所示 表4-3 电机外形参数型号ABCDEFGHKY90S-61401005624508209010 表4-4电机技术参数电机型号额定功率/kw满载转速/(r/min)额定转矩最大转矩Y90S-60.759102.02.24.1.3减速器的选择(1) 选用减速器的额定功率选用减速器的公称输入功率满足:式中:计算功率,KW; 载荷功率; 减速器公称输入功率; 工况系数; 启动系数; 可靠度系数;由于是电机驱动,中度冲击,故工况系数=1.5。可靠度要求一般,故=1。得计算功率:为满足减速器的机械强度,要求,按i=60,输入转矩为n=720rmin,查手册,初选WPA200,i=60,rmin,。当rmin时,折算公称功率为:(2) 校核热平衡许用功率查手册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