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706962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法律专业本科税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税法的基本理论一、税收的形式特征,即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其中无偿性是关键特征。二、税收的分类:1、根据征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2、税收最终归宿的不同:直接税和间接税。3、根据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支配权的不同: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4、根据计税标准不同:从价税、从量税。5、根据税收是否具有特定用途:普通税、目的税。6、根据计税价格中是否包含税款:价内税、价外税。三、税法的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并由国家

2、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分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与保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四、税法的特征:1、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 2、是以确认税收的权利(力)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3、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法。4、是实体内容和征管程序相统一的法。五、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法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包括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征收管理关系。税收分配关系是主要的,税收征收管理关系是次要的、为前者服务的。六、税法的作用:1、税法对纳税人的保护和对征税人的约束作用,。2、税法对税收职能实现的促进与保证作用。3、税法对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的维护作用。4、税法对税务违

3、法行为的制裁作用。七、税法要素:税法要素,又称税法构成要素或课税要素,一般是指各种单行税种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总成。是一国税法种必不可少的主要内涵与抽象概括。八、税法要素的分类:税法的定义性要素、税法的规则性要素、税法的原则性要素。九、税法要素包括税法主题、课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法律责任等八大部分,其中前三种是主要要素。十、税法主体:是指依税法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即税收权利和税法义务的承担着,包括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两类。税法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驶税收征收管理权限的征税机关,另一方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以及依法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4、义务的扣缴义务人。H一、征税主体:即享有征税权的是国家,征税权是国家主体的一部分。十二、我国的税收征管管理工作分别由财政机关、税务机关、海关等部分负责。13、纳税主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是税法学的基本范畴,是税法学基础 理论以及税法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14、纳税主体的不同分类:(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这是最一般的分类方式。(2)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3)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4)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5)单独纳税人与连带纳税人。15、课税客体:又称课税对象或征收对象,是指税法确定的产生纳税义务的标的或依据。它 是区别各种税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税收分类和 税法分

5、类的重要依据。16、税目:就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是征税的具体根据, 它规定了征税对象的具体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17、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课税客体数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率。它是衡量税负高低的重要指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18、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19、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以课税客体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20、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 率越低。21、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22、定额税率:又称

6、固定额税,是按单位税额客体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或某一税种的某些税目。23、税收法定原则:又称税收法律主义、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律主义、合法性原则等,是 税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原则。24、税收法定的内容: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程序合法原则、税收效率原 则。25、税收效率原则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原则的协调。26、税法解释的概念: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理解和说明,税法解释可以分为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27、税法解释的三个基本特性:解释主体的特定性、 解释对象的固定性、 解释目

7、标的决定性。28、法定解释:又称有权解释,是有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对税法做出的解释。29、法定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30、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人们代表大会常委会,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对税法作出的解释。31、司法解释:是指由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监察机关,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税法过程中对税法作出的解释。32、行政解释:是指由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 关总署)就税法的执行向下级机关发布的命令, 指导中有关税法的解释。33、学理解释:是指任一主体依法学理论对税法作出的解释,主要包括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8、34、(论述)目前有权解释存在的问题:(1)根据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税法解释主体权限应有法定性,行政解释的内容不得涉及 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基、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税收的增加和减免等基本要素。(2)根据税收公平主义的要求,税法解释的方法必须统一、科学,要使适用于某一人群的 规则不会因地区、行业的不同而不适用于处于相同情况的其他人。(3)根据保护纳税人权利的要求,必须打破行政解释垄断的现状:行政解释中,行政机关既是征税主体,又是规则制定者,角色冲突明显,因此无法兼顾税收征纳双方的权益。35、税法解释的基本原则包括:遵循法律解释、实质课税原则、有利于纳税人原则。36、税法解释的主要方法有:

9、文义解释法、系统解释法、目的解释法、历史解释法、合宪性解释法等。其中,充分运用文义解释法从严解释税法成为最主要的解释方法。37、税法渊源:一般是指税法规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即税法的效力渊源,也就是说,税法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38、税收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我国税法的主要法律渊源。39、税收行政法规是我国最主要的税法渊源。40、税法解释:是指有权制定税收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的立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 司法解释,国务院及所属具有税收行政管理智能的机关和省级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在法定

10、的权限内所作的行政解释。41、实体税法:即税收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确认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42、税法的形式法律渊源由:税法法律、税法法规、税收规章。43、程序税法:即税收程序法,是指以保证税法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者职权和职责 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规定征税机关的税收征管程序和纳税人的纳税程序等内容。4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在20XX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修订,修订后自 20XX年5月1日施行。并于20XX年颁布施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45、18世纪中叶,以亚当斯密的伟大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1、(又译国富论)的出现为标志,科学意义上的财政学才宣告诞生。46、1950年1月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统一税收法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统一税法制度的建立。47、所谓国营企业利改税,是指国营企业利润上交财政形式的一种改变,即把过去由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的分配形式,改变为国家征税的分配形式,由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 逐步把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用税收形式固定下来。48、税收征收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普遍建立严格的纳税申报制度。二、积极推行和逐步规范税务代理制度,鼓励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办税。三、建立严格的税务稽查制度,把税务机关的主要力量转向日

12、常的、重点的税务稽查。四、加速推进是受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建立严密的、有效的税收监控网络。 五、适应分税制的需要,组织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两套税务机构。49、我国现行阶段税制改革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1)积极稳妥得推进税费改革,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2)逐步完善现行税种制度,巩固1994年税制改革成果。(3)应对入世要求,削减关税,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4)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5)推进地方税改革,改革地方税管理。第二章税权与纳税人权利1、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人之间基于税法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1)税收

13、法律关系是由税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2)是基于税法事实而产生的法律关系。(3)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始终是代表国家行驶税权的税收机关。(4)税收法律关系中的财产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向国家转移的无偿性。3、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核心)、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4、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征税主体、纳税主体。5、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只能以税收法律事实的出现为标志。6、税收法律关系的变革主要由这几个方面: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纳税人的精英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税收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税法的修订或调整、不可抗力。7、税收法律关系在哪些情况下终止?(1)

14、纳税人完全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因超过法定期限而消灭。(3)纳税义务人具备免税的条件。(4)有关税法的废止。(5)纳税人的消失。8、税权:也称课税权、征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管理税收事务的权利的总称。9、税收具备的特征:专属性、法定性、优益性、公示性、不可处分性。10、税权的基本权能:开征权、停征权、减税权、免税权、退税权、加征权、税收检查权、税收调整权。11、税收管理体制: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权限。12、税收管理体制的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集权与分权

15、兼顾型。13、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二、权、责、利有机统一的原则。第三、按收入归属划分税收管理权限的原则。第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14、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15、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如何划分?(1)中央政府固定的税收收入。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国内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和消费税。(2)地方政府固定的税收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彳1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尚未开征卜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牧业税及其他地方附加。(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的税收收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的税收收人包括:(1) 鼬增笆弛其中中央政府享有 75%,地方政府享有 25%; (2)营业税新铁道部、各银行总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