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7059529 上传时间:2022-07-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生活多姿多彩 人教版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 了解诗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体会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教学。 【教学过程】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宋代王安石的诗吗? 生:读过。 师: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知道多少呢? 生:各抒己见。 二、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谁知道:“泊船瓜洲”

2、什么意思呢? 生:把船停在瓜州的岸边。 师:为什么这样理解呢? 生:因为“泊船”是停船的意思,所以 师:当你再看到这个课题时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生:诗人为什么会把船停在瓜州的岸边?他把船停在瓜州的岸边干什么? 师:这些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原来宋神宗在位期间,王安石任宰相,他主张改革政治,积极新法,力图抑制豪富特权,缓和了阶级矛盾,以期富国强兵,但这一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因此这一改革失败,王安石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回故乡途中路过瓜洲,天色已晚,在此停船过夜,你们的疑问找到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 师:其实这首诗,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心绪中写出来的,你

3、们想听听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吗? 生:想。 三、师范读古诗 师:师范读。 四、读古诗 (读通)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出来,问问你身边的伙伴或老师。 生:略。 师:齐读这首诗。 生:略。 五、细读古诗 (感悟) 师: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这首诗,并借助书下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多少?并把你读懂的地方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生:略。 师:自己读读这两句,这两句中诗人交待了哪几个地名? 生:“京口、瓜州、钟山。” 师:(出示课件)地理位置图,谁知道“瓜洲”在哪? 生:它在长江北岸和XX的镇江隔江相对。 师:在这幅图上标上“瓜洲”,你认为应该标在哪? 生:略。 师:那“京口”在哪? 生

4、:它在XX镇江,长江南岸。 师:它与“瓜洲”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关系? 生:正对面。 师:在这幅图上标上“京口”,你认为应该标在哪? 生:略。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京口在哪? 生:它在南京的紫金山。 师:你们赞同吗? 生:赞同。 师:这就是“京口、瓜洲、钟山”的地理位置图,从这三者之间的地理位置中,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各抒己见。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赶快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跟你的小伙伴说说。 生:互相说。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王安石的家在哪?从哪看出来的? 生:钟山;“钟山只隔数重山”、“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其实王安石的第一故乡在江西,钟山为

5、他的第二故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王安石的父亲在南京做官,青少年时期,王安石一直在父亲身边,所以他视“钟山”为他的第二故乡。从这三者之间的距离中,你觉得王安石的家还远吗? 生:不远。 师:王安石的家近在咫尺,却不能马上回家,从这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归心似箭。 师:是啊,王安石的家就快到了,谁能带着归心似箭的心情读读这两句? 生:略。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归心似箭的心情。 师:你评价的很到位,齐读这两句。 生:略。 师:在这两句中,诗人写的都是望中之景,诗人在望中是不是有所想呢?我们来看第三句。谁能说说“绿”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吹绿。 师:那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

6、句诗意的? 生: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的南岸。 师:(出示课件) 作者把家乡描绘得如此之美,你会发现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一句的? 生:他是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来写的。 师:那谁能把诗人对家乡的这种热爱之情读出来? 生:读。 师:你读出了这种情感。现在让我们来推敲这个“绿”字,看还能把它换成什么字呢? 生:学生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生:过、到、入、满 师:那你知道用这个“绿”好在哪 生:同桌商量。 师:谁能说说用这个“绿”好在哪? 生:它仿佛让我们看到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这样一个杰出的诗人,它对一个字的用法都能经过反复推

7、敲。我们在今后的潜词造句中更应该养成仔细斟酌后再下笔的好习惯。同学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这一句从字面上看,是写诗人南归途中所看到的江南胜景,联系当时的背景,我们能看出王安石写这一句实际是在暗示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 生:成功的。 师:这一句是诗人借这一胜景来抒发实施新法,带来的新气象的高兴心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去学习运用。王安石看着眼前的这一胜景,思乡之情不可抑止,不禁仰望一轮皎洁的明月发问,问什么呢?我们来看第四句。 师:谁能读一下这句?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他读出这种发问的语气了。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意的? 生:明

8、月啊,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钟山的家呢? 师:回家为什么还得明月照着,白天不能回家吗? 生:能。 师: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够准确,因为古人对不知道的问题习惯于问苍天、问明月,因此这一句诗怎样理解会更好?哪位同学想好了? 生:明月呀,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钟山的家呢? 师:这一句从字面上看,又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思乡心切。 师:这一句从字面看,确实流露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实际上是写了诗人盼望再度回朝执政的迫切心情。在这一句中,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这种借着写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这种写法,那这种写法好不好? 生:好。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了吗? 生:理解了。 六、熟读

9、古诗 (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采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练读这首诗。 生:练读。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 七、总结全文 (升华情感) 师:你们读得很有感情,那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生:背诵。 师:让我们再来共同地感受一下诗人夜晚停船在瓜洲时的所见所感吧!(学生看着大屏幕,师在音乐的渲染下诵读诗意) 师:那同学们感受到诗人的所见所想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回家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得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读、

10、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己读书,使学生的思路明朗化,学生不仅无拘无束,而且积极思考,认真探索。使学生表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那种情趣,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师的精讲必不可少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仍需老师的组织指导,这就决定不可能没有老师的“讲”,所不同的是,这种“讲”不是“全盘授予”的注入,而是“相机诱导”的点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对“绿

11、”字的理解和“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学生对诗意思的理解上,老师的讲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我们作教师主张的“指学生不懂,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背诵。 2、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完成对古诗意思及理解,体会作者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3、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形式策略 1、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学习: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自己独立学习: 让有个性思维的同学自由发展。 3、师生之间谈话式学习: 让学生

12、能畅所欲言。 教学过程 一、示题引问 1、示题。 2、学生读诗,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二、了解诗意 1、教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新的朋友、老师网络,用它来学习古诗:学生借助网页了解诗人、诗句的意思。 2、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教师引导交流重点词的意思。 解释全诗的意思。 三、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四、借助网页探索拓展 1、学生通过网页了解有关本诗和其他有关诗的知识。 2、学生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进行交流 五、课后作业 将今天的学习成果,用 Word或 Powerpoint做成汇报作业。 课堂实录片段及解析 片段一: (经过第一阶段网页学习后)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时,有同学找老师要密码了,但是要获得密码,必须将你对诗句的理解对大家说一说,哪位同学准备好,就赶紧举手吧! (举手的学生只有两三个,老师点了其中一位同学。)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只隔着几层山 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