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705913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的音乐特点及曲式分析摘要:1834年到1844年是格林卡创作的成熟期和全盛时期。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就是这个时 期的杰作,本文试图运用音乐(编辑QQ: 81451423; 386557635)学的分析方法,对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 德米拉歌剧序曲进行简要的曲式分析。关键词: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曲式分析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创作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被称为世界歌剧序曲中的经典之作,是作 曲家在1837年春,根据普希金的同名诗写成的一部神话歌剧。1842年首演后,在俄罗斯音乐界引起了激 烈的争论。这部歌剧具有鲜明民族民间音乐特色,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主

2、题。与格林 卡创作的伊凡苏萨宁一起,称为俄罗斯古典歌剧的两个基本分支一一神话史诗和人民历史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的故事是这样:基辅罗斯的公主柳德米拉和武士鲁斯兰成亲,在婚宴上。 柳德米拉突然被魔法师契尔诺莫尔劫走。鲁斯兰在去寻找公主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和重重危险,最后 终于借着一把神剑的帮助,救出了美丽的柳德米拉。故事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整部歌剧贯穿着勇敢、 自信而乐观的精神,其主题是善良必定战胜邪恶。这部歌剧的序曲是世界歌剧序曲中的名作,经常在音乐会上被独立演奏。序曲光辉动人,有勇士般的 气魄,生动地表现了卢斯兰和魔法师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全曲为奏鸣曲式。音乐素材多取自歌剧主体的旋律。

3、曲式结构图如下:调性:D主部连接部副部一结束部主部连接部副部引子(1 20)呈示部(21 132)再现部(237 334) 尾声(334402)(编辑 QQ: 81451423;386557635)引子主题(谱例1)辉煌且急促,全体乐队与弦乐组交相呼应,以 模进的形态进行三次,全体乐队奏出的和弦强烈果断,节奏强调出欢乐、纯朴但有点粗野的力量。它的基本的节奏型贯穿整个乐曲结构,它时而明显,时而模糊,但在整部作品复杂的发展中从未消失过。谱例1引子之后,通过两小节旋风般的过渡,引出欢快、奔放的呈示部主部主题(谱例2),由长笛和小提 琴主奏,体现出鲁斯兰的勇敢精神。谱例2主部主题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

4、结束部组成,曲式图如下:呈示部(21 132)主部连接部副部一结束部小节数:21-2728-8081 104 119调性:DD AbillFf bA(F V -I)7主部主题在D大调内陈述,旋律以D大调的主三和弦为骨干音,构成上行附点节奏和音阶式节奏型, 音乐中具有向前的冲劲,结束在主和弦功能上,方便自然的进入后面的连接部。伴奏声部,以引子部的节 奏型出现,均匀的两拍带有进行曲的性质,增加了旋律的勇敢性色彩。连接部是通过主部主题将尾部结束在D大调属和弦上进入的,干净利落,音阶式的音调,连续两句, 每句的结尾稍有(编辑QQ: 81451423; 386557635)变化。连接部使用了引子和主部主

5、题的素材。从58小 节开始,主题素材出现,采用了卡农的手法,依次由大管、双簧管和长笛奏出,这样重复两次,第二次旋 律降低了四度,转到A大调,紧接着一连串下行音阶,这时出现了一个降III级和弦,这样的意外进行,突 出了音乐动荡的色彩,然后通过在F大调属功能上的和声持续,调性稳定在F大调,为进入副部做好了准 备。副部主题,F大调,如咏叹调般抒情优美,表现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爱情(谱例3)。由大提琴主 奏,和主部主题形成对比,旋律叹气式下行级进,连续两次,随后是副部主题小的展开,调性在这里进行 了变化,从F大调转到同名f小调,再马上进入bA大调,这样的变化形成了结束部的连接,旋律由大提琴 主奏变成小

6、提琴和长笛主奏,好似将音乐意境又带回呈示部主题。谱例3展开部是由一段近似连接的部分和三段展开组成,从四段的结构看,它们的段落规模是逐渐扩大的, 曲式图如下:展开部(119 236) 小节数:119 132133151152 188189236引子素材第一次展开第二次展开第三次展开调性:bA bG BebBbBbAcbB gd展开部的,节奏又回到了引子的形态,通过模进的方式,进行了转调,在B大调站住后直接进入展 开部的,这个部分主要对呈示部副部主题进行展开变形,然后中间穿插引子部分的节奏素材。旋律主要 是从低音(编辑QQ: 81451423; 386557635)乐器组开始以卡农的手法声部加厚,

7、则是从高音乐器组开始, 并且在内容上比增长了许多。是小结的一段,除了采用卡农的手法,调性在这里变的更加不稳定,表 现出情绪的不稳定,之后出现的是引子部分的素材,引入再现部。再现部再现了呈示部的全部,但副部再现的时候,乐队配器进行了缩减,只有小提琴、大提琴和双簧 管,声部变的简单,音乐显得更单纯,衬托出歌剧主角间纯洁的爱情。这段的调性由原来呈式部时的F大调变为A大调。尾声(334402)再现部(237 334)主部连接部副部小节数:237 244245 296297334334402调性:DAD序曲的尾声主要是在D大调内进行的陈述,音乐描写的是胜利的景象,坚定的和弦,中间出现了代表 魔法的下行音

8、阶(谱例4),由大管奏出。谱例4这样的音乐就是在描写鲁斯兰与魔法师搏斗的情景,结果正义战胜了邪恶,音乐是凯旋的音调,胜利 的结束。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的创作过程,在格林卡的手中,显得有些混乱,在上演的时候,观众的反 映也比较冷淡。整体来说,这部歌剧并不是非常成功,但这部作品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 的影响。通过对格林卡创作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歌剧序曲进行粗略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到,格林卡从本国 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精华,表现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体现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性格的音乐创 作,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和世界影响是毋需置疑的。格林卡作为俄罗斯音乐之父被载入史册,正由于他是 俄罗斯民

9、族乐派的创始人,他为建立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深厚传统,以及在创作、表演、教育、理论等方面 形成完整的体系奠定了基础。格林卡是欧州各国后来崛起的一大批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如斯美塔那、德沃夏 克、亚纳切克、格里格(编辑QQ: 81451423; 386557635)、尼尔森和西贝柳斯等人的先驱。参考文献:1 黄虹音乐名作欣赏M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内部教材,1994.2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 法保罗郎多尔米.西方音乐史M.周薇,朱少坤,王逢麟,余熙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4 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5 钱仁康.音乐欣赏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6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