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7052222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 课程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标准编制单位:国贸教研室 编制时间: 2013年9月1日执笔者:张萍 教研室主任:江卫华审核人: 系(部)主任:王峻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A0201302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授课学期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学分2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课程性质及定位(一) 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实务等课程的后续课程。(二) 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其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外经贸发展理论与政策。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中国外经贸特点,对目前外经贸发展现象能够理性思考和正确把握,

2、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以国际贸易政策为总体规划,结合国内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自学为辅,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疑点为主。(二)课程设置依据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三)课程模块的编排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42对外贸易经济效益4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44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与促进65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86中国

3、对外贸易国别关系6合计32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课时为0学时。 (六)课时安排说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没有安排实训环节,以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主,注重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国际贸易时事的分析与理解。四、课程教学目标(一)职业技能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2

4、. 能够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合理建议3. 能够分析我国各阶段进出口商品战略的要点,提出合理的出口战略建议4. 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程序;能够掌握出口退税的基本步骤5. 能够分析我国货物、服务与技术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6. 能够分析中国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并提出改善措施(二)知识目标1. 理解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及区别;掌握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2. 理解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层次;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5、主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3. 掌握出口商品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的概念;熟悉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进口商品战略的基本概念;掌握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4. 熟练掌握汇率、进口关税、进出口信贷的概念;熟悉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的构成;掌握新修订的外贸法的适用范围;了解出口退税制度的含义、特点及退税税种;掌握出口信贷的概念及方法,了解出口信贷的种类。5. 了解货物贸易的概念;把握中国货物贸易的特点;理解加工贸易的含义,掌握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掌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掌握技术贸易的概念及技术引进的内容。6. 掌握中欧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中美贸易发展

6、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中美贸易发展的前景;掌握CEPA的含义。(三)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品性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提升学生诚实正直、专业信心等方面的基本品性素质。 提升学生言谈举止、心态、让人喜欢、赢得尊重等交往素质。 提升学生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 提升学生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影响他人等的能力素质。(四)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考取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外贸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帮助。五、课程内容及要求(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所需

7、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确立中国对外贸易的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学习领域可以归纳为六个模块: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与促进、中国货物、服务与技术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关系;每个模块设计若干项目、任务来训练。(二)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1. 先以理解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作为出发点,进而对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组织学习; 2. 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多安排案例,以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安排相关的环节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号教学项目教学子任务能力目标知识

8、目标参考学时1.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发展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理解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及区别;掌握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41.2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与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能够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合理建议理解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层次;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41.3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出口商品战略;出口市场多元

9、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进口商品战略能够分析我国各阶段进出口商品战略的要点,提出合理的出口战略建议掌握出口商品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的概念;熟悉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进口商品战略的基本概念;掌握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41.4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与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立法与行政管理手段;出口退税制度;出口信贷制度;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特定区域;对外贸易促进机构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程序;能够掌握出口退税的基本步骤熟练掌握汇率、进口关税、进出口信贷的概念;熟悉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的构成;掌握新修订的外贸法的适用范围;了解出口退税制度的含义、特点及退税税种

10、;掌握出口信贷的概念及方法,了解出口信贷的种类61.5中国货物、服务与技术贸易中国货物贸易结构与方式;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技术引进及出口能够分析我国货物、服务与技术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了解货物贸易的概念;把握中国货物贸易的特点;理解加工贸易的含义,掌握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掌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掌握技术贸易的概念及技术引进的内容81.6中国对外贸易的国别关系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中国与美国、日本、东盟的关系;内地与香港、澳门的关系能够分析中国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并提出改善措施掌握中欧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中美贸易

11、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中美贸易发展的前景;掌握CEPA的含义6六、课程实施与教学保障条件(一)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的导向要求,方便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一般要求教育部高职高专三年内规划教材或适合本校实际的高职高专自编教材。 推荐教材对外贸易概论崔常燕等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3. 教学参考资料辅助教材选用坚持适用选优原则。尽可能选用国家统一出版的“高职教材”,优先选用特色鲜明的获奖教材,特别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黄晓玲主编(对外经

12、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2)中国对外贸易教程 李左东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国际技术贸易教程 杜奇华主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二) 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利用 1. 教师要求 (1)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掌握国际贸易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方法,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 (2)行业兼职教师要求具备外贸经验,具备培训经历,能够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关心学生。2. 学习场地、设施要求(1)配备多媒体教室并保证能连接互联网。(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3.

1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资源开发目的基于知识应用,结合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考虑,以工作过程要素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而开发的。具体包括: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习题等。(三)教学实施1. 本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2. 本课程由学校教师主讲的同时,为了丰富教学模式,可以考虑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教学。3.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七、考核方式(一)考核办法与所占权重 考核体系设计 考核体系设计表项目特点具 体 做 法考核标准职业化以职业活动的任务和过程设计考核项目,并配以相应的权重评价标准能力化用方案形式代替理论笔试,侧重对学生实际学习成果的考

14、核评价内容综合化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考思路、考见解,考能力评价方法多样化调研报告、项目设计、综合作品展示、情景模拟表现等考核时间全程化实行分段考核,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形式相结合成绩认定科学化根据各考核项目的权重积分计算总成绩。考核反馈制度化建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考核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考核评分表考核评分表平时考核(40%)课堂表现(10%)自我评价 25%同学互评25%教师评价50% 作业拓展(10%)自评评价 25%同学互评25%教师评价50%实训实践(20%)自评评价25%企业评价25%教师评价50%期末考核(60%)综合大作业答辩小组评价 30%教师评价70%(二)考核要点与权重分配考核要点与权重分配表序号教学模块考核要点权重分配(%)1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