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043095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一、 教材分析:本课出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本课和前几课联系紧密。中国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国门被强迫打开,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课主要从“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这三个题目介绍清末民初社会的变迁,突出了社会生活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步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彩,都属于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例,理论性不强,意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学生无

2、论在学习方法还是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初步的基础,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这个年龄的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然相对较弱,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参与意识很强,但却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对生活习俗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而不会对其内涵和历史意义进行深度思考。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 知道照相术,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2.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出现的原因。3. 了解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确定社会发展变化。以此来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二)过程

3、与方法:1、学生加工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汇报会,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各小组探究的结果。2、 教师在学生汇报活动中,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透过表象看本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四重点难点:【基于对教学目标理解及学生实际的了解,我将本课重点,难点确定如下:】重点:知道照相,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理解

4、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这时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基于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要求,确定此教学方法。)六、教具选择:多媒体七、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成三组:科技组、礼仪组、服饰组。2、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自学提纲。 3、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4、推荐资料:老照片丛书、电影西洋镜八、教学过程:(一)导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检测学习效果。(三)成果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2、教师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并总结深化。(四)、归纳拓展:学生讨论: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教师纠正或补充、深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九、练习:中考链接。 强化训练中考考点。十、小结和板书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梳理知识的能力。十一、反思: 优点: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交流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不足:时间安排前松后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