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7038176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脂血症的预防与干预管理之一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的预防与综合干预管理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病中的一个隐秘的血液杀手。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各种食物令郎满目,品种丰富多样,然而悄然而至的生活方式病也就通过从食物的摄取过程中,由于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盐等食物的摄入偷偷侵袭而来,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 )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现代医学称

2、之为血脂异常。 一、高脂血症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一)分类 1. 病因分类 根据异常脂蛋白的表型,辅以其他方法对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类。 如临床上将高脂蛋白血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高脂血症(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包括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多脂蛋白型高脂血症;原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散发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以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所致):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慢性肾功衰竭、急性肾功

3、衰竭;饮酒、胆道阻塞、药物性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等。 2. 临床分类 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二)脂蛋白分型 见表1-1 根据脂蛋白密度大小的不同,以血脂成份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5型: 1.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a、b 3. 家族性异常脂蛋白血症 4. 高前脂蛋白血症 5. 混合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 1 型极罕见:由

4、于脂蛋白脂酶(一种负责把乳糜微粒从血中清除出去的酶)缺陷或缺乏,导致乳糜微粒水平升高。后者伴随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胆固醇水平的轻度升高。 型最常见: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一型。型引起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LDL-C以正常速度产生,但由于细胞表面LDL-C受体数减少,引起LDL的血浆清除率下降,导致其在血液中堆积。因为LDL-C是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所以型病人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 型不常见:是一种因VLD-C L向LDL-C的不完全转化而产生的一种异常脂蛋白疾病。这种异常升高的脂蛋白称为异常的LDL-C,它的成分与一般的LDL-C不同。异常的LDL-C比正常型LDL-C含高得多的甘油

5、三酯。 IV型的发生率低于型,但仍很常见:IV型的最主要特征是VLDL-C升高,由于VLDL-C是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因此引起甘油三酯的升高,有时也可引起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V型患者较常见:乳糜微粒和VLDL-C都升高,由于这种脂蛋白运载体内绝大多数的甘油三酯,所以在V型高脂蛋白血症中,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胆固醇只有轻微升高。 (三)高脂血症的临床分型 见表1-2 表1-2 高脂血症的临床分型 (四)家族性高脂血症 见表1-3 二、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发病原因 人体基因缺陷和环境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过少等多因素共同造成的。 2 人体内的脂肪物质,是

6、体内所必需的主要能量来源。但是,若体内的脂肪过剩,在其它损伤因素之协同作用下,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产生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逐渐变窄或阻塞,引起所供血的组织器官缺血或梗塞。 脂肪来源于体内和体外两条途径。前者主要在肝内合成,而后者靠饮食中摄取。 常见病因: 1高胆固醇 饮食中饱和(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肝硬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及遗传性高胆固醇症。 2高甘油三酯 过量热量摄入、酗酒、未控制好的严重糖尿病、肾病,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等)以及遗传性高甘油三酯症。 (二)发病机理 1原发性高脂血症 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症,目前认为它与环境及遗传两大因素有关,大多数情况都下是两者相互

7、作用的结果。 2继发性高脂血症 是由于其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硬化)、肥胖症、酒精中毒、胰腺炎及痛风等。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而造成LPL活力较低,而脂肪内激素敏感性脂酶活力偏高而造成脂肪动员增多,合成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则由于高胰岛素血症,造成甘油三酯合成过多。阻塞性肝病是由于胆固醇降解为胆汁酸排出减慢所致。另外,噻嗪类利尿剂,孕激素,类固醇激素亦能干扰正常血脂代谢而造成血脂紊乱。 三、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两方面 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8、(二)高脂血症的易患人群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四、膳食营养因素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一)膳食脂肪和脂肪酸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人群血清TC均值分别与其膳食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所占能量的比例呈显著正相关。 我国调查资料表明,当动物性食品和油脂消费量增加,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5%,人群平均血胆固醇水平升高10%。虽然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可导致TC升高。但是饱和脂肪酸碳链的长度不一样,对血脂的影响也不同。 1饱和脂肪酸(SFA) SFA可

9、以显著升高血浆 TC 和 LDL-C 的水平,但是不同长度碳链的SFA对血脂的作用不同。 美国膳食推荐量建议,SFA应占7%8%总能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SFA10%总能量。 2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均证实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清TC和LDL- C水平的作用,同时可升高血清HDL-C。膳食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C18:1),橄榄油中油酸含量 3 达84% ,地中海地区人群血清TC水平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可能与其膳食中橄榄油摄入量高有关。 美国在膳食推荐量中建议,MUFA应增加到13%15%总能量。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PUFA包括n-6的亚油酸和n-

10、3的-亚麻酸以及长链的EPA和DHA。研究表明,用亚油酸和亚麻酸替代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清中TC、LDL-C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升高TG。 一些学者认为PUFA摄入量不应当超过7%10%总能量。 4反式脂肪酸(TFA) 反式脂肪酸是在氢化油脂中产生的,如人造黄油。典型的西餐含反式脂肪酸15g/d,美国膳食中含8g/d,我国传统的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较低。有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或氢化油与天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相比有增加血浆胆固醇的作用,而与饱和脂肪酸相比能降低胆固醇,对TG的作用不肯定。 有研究一致表明,增加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可使LDL-C水平升高,HDL-C降低,使TC/HDL-C比值

11、增高,LDL-C/HDL-C比值增加,以及脂蛋白(a)升高,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反式脂肪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比SFA更强。膳食中反式脂肪酸大多数来自氢化的植物油,目前认为反式脂肪酸应1总能量。 (二)膳食碳水化合物及其构成 进食大量糖类,使糖代谢加强,细胞内ATP增加,使脂肪合成增加。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能量密度高、缺乏纤维素的双糖或单糖类,可使血清VLDL-C、TG、TC、LDL- C水平升高。高碳水化合物还可使血清HDL-C下降,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与血清HDL- C水平负相关。我国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人群中高甘油三酯血症较为常见。 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

12、的作用,可降低血清TC、LDLD-C水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更强,前者主要存在于大麦、燕麦、豆类、水果中。 (三)微量元素 水质的硬度与钙、镁、锌等含量有关。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动物实验发现,缺钙可引起血TC和TG 升高,补钙后,可使血脂恢复正常。缺锌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血清锌含量与TC、LDL-C 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 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缺铬可使血清TC增高,并使HDL-C下降。补充铬后,使血清HDL-C升高,TC和TG水平降低,血清铬与HDL-C水

13、平呈明显正相关。 (四)维生素 目前认为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生素C对血脂的影响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的:促进胆固醇降解、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清TC水平;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加速血清VLDL- C、TG降解。维生素C在体内参加胶原的合成,使血管韧性增加,脆性降低,可防止血管出血。同时维生素C还具有抗氧化作用,防止脂质的过氧化反应。 维生素E是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抑制细胞膜脂类的过氧化反应,增加 LDL-C的抗氧化能力,减少Ox-LDL(氧化型LDL-C)的产生。维生素E能影响参与胆固醇分解代谢的酶的活性,有利于胆固醇的转 4 运和排泄,对血脂水平起调节作用。 五

14、、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 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就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血脂异常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15、高脂血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严重乳糜微粒血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 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有研究证明,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下降1%,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下降2%,因此,降低血脂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