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0299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内粘连的病理病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腔内粘连的病因病理韩锦昭胡建敏湖北省武汉市武钢一医院4 3 0 0 8 0 主题词 腹腔粘连;病因;护理(intra-abdominal adhesion;cause of disease; nursing)腹腔内粘连是腹膜受刺激或损伤后的自卫反应。是属于 全身稳定系 统的一个生物性过程,它是由于纤维蛋白沉积 于腹膜表面而未能完全溶解吸收所引起。随着粘连程度的不 同,在临床上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异。1986年作者统计了 本院外科209例肠梗阻病例中由于手术后引起粘连者1 0 5例(占5 0.2 4 %)。国外资料统计占80%国内文献 报告占6 2 . 8%。可见腹腔内粘连是 肠梗阻主要原因之 一

2、。目前腹部手术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常用的治疗手段,而 且手术范围越来越大,如何防止腹腔内粘连,国内外学者做 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还无满意效果。可见这一研究仍是外科长 期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就粘连原因及预防探讨如 下: 1病因较集中的意见有二点:即腹膜受各种因素的刺激和损 伤。腹膜炎症或损伤腹膜纤维蛋白的渗出:如纤维蛋白溶解 活性降低,纤维蛋白沉积机化持久性粘连;如纤维蛋白溶解 活性正常,纤维蛋白溶解部分粘连则无粘连。1腹膜损伤1.1机械性损伤 多因剖腹手术干扰,操作粗暴损伤所致。在实验动物中见到用干纱布造成肠壁浆膜出血性擦伤后,有 粘连形成。临床上考虑到浆膜破损有促粘连形成这一概念, 常会由于

3、破损终将形成瘢痕,故外科常规重视对破损给予缝 合、修补,使之浆膜化。但是否就能避免粘连,这一理论性 观点还无文献报告证实,而Williqms在1 9 5 8年实验表 明破裂的腹膜表面能很快愈合,无粘连发生,反而经修补者 有广泛粘连。19 5 1年J homas将大鼠小肠浆膜切开后缝 合发生粘连者占79%,不缝合组粘连率为31%,可见腹 膜损伤并非是粘连的主要原因,但缝合缺损,张力可致缺血 是重要原因。1 9 7 3年G ervin报告胃肠浆膜的纤维蛋白 溶解机能降低亦是术后粘连的原因,他们发现狗和人体胃 肠浆膜有纤溶机能。经实验用纱布擦伤肠管后这个部位浆膜 的纤溶机能减少且有粘连形成并观察到当

4、浆膜纤溶机能减 少5 0%以上则有较大粘连发生。证实粘连与纤溶机能减少 成正比,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 0. 0 0 1) 1. 2细菌性损伤 亦为临床常见原因之一。无论原发性或继 发性的腹膜炎,均可引起纤维蛋白渗出而导致粘连。据观察 不同的细菌感染其反应亦有不同:链球菌所致之腹膜的渗出 液中纤维蛋白少而白细胞多,感染易扩散,大肠杆菌则引起 富于纤维蛋白的渗出液。曾在动物实验临床应用中也证实腹 腔内感染使粘连形成明显高于损伤。1.3化学性损伤 如胃液、胆汁以及其他许多消毒剂(石炭 酸、碘酊)亦易致粘连。2腹腔内残留异物异物残留于腹腔内可引起异物性肉芽肿,继则纤维蛋白 沉积造成纤维性粘连。如常

5、见的滑石粉可形成异物性肉芽 肿,1 9 6 8年Schade详细阐述了胶体硅引起腹膜粘连病 理:在大白鼠腹腔内注入等张硅溶液,一分钟后可见无数颗 粒吸附于浆膜面间皮细胞绒毛上,7 h可见间皮细胞退化脱 落,10d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纤维素性粘连。后有学者认为 淀粉能被吸收建议改用淀粉代替滑石粉,但其可致腹腔内污 染而促进粘连形成,而且在大白鼠腹腔内注入淀粉约0 5-1. 5g后引起粘连,有实验表明冲洗手套并不能将淀粉 冲干净(用L ugals碘证明)。3浆膜暴露与积血动物实验证明,将暴露的盲肠以温和气流干燥几分钟,再向腹腔内注入自身未凝血2 ml,1 w后可见多数实验大白鼠发生粘连,单纯注入血液2

6、 ml大部分白鼠亦发生粘连。般认为干燥损伤虽小,但可致间皮细胞坏死释放血栓素。间 皮细胞脱落后,其下之结缔组织胶原又可使血液凝固。注入 去纤维蛋白血,洗过的红细胞,去纤维蛋白血清或血浆均未 见粘连,说明血中纤维蛋白在粘连形成中意义大。血凝块可 释放5羟色胺、白细胞溶酶体、球蛋白渗透因子补体成份,血凝副产品,红细胞含铁血红蛋白等,这些扩散因子都能使 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腹腔内粘连。4组织缺血1 9 6 2年qllig等在动物实验中,在切除腹壁腹膜5 8次手术中,有52次术后腹膜很快愈合而无粘连,而在1 9次行腹膜缺损缝合术后,就有16次发生腹膜粘连。他们 综合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说明腹膜缺损不是

7、发生粘连 的主要因素,而在腹膜有缺损并在有张力情况下缝合导致腹 膜缺血,才是引起粘连的主要原因。并以粘连的纤维组织中 有血管长入缺血组织,其目的重建血运,避免组织坏死,这 一事实加以证明。缺血组织如结扎脾蒂数周后退化成纤维条 索状结节被网膜牢固包裹。但事先切除网膜则粘连于腹壁、 肠、子宫。结扎胆囊蒂或肾蒂结果亦相同,实验证明肠缺血 可引起粘连,如离断大白鼠肠系膜不伤血供,不发生粘连, 若损伤血供,该段肠管发生粘连。有人认为静脉充血,瘀血 比动脉缺血对粘连形成更甚。静脉结扎的数目越多,粘连越 重。腹部手术时对肠系膜的极轻微操作也可致静脉弧中的独 立小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生粘连,值得重视,另外19

8、7 5年Renvall和Niinikoski经动物研究了粘连形成和腹 膜炎及腹膜炎过程中,氧和二氧化碳张力(P0 2和PCO)的变化,发现腹腔内注入硅13w以后,正当粘连活 2跃时腹腔内P0 2较正常减少5 0%,PCO增高,而腹膜2的氧消耗率增加。进行性腹膜炎也引起腹腔内P0 2减少,C0的积累增加。在腹膜炎的情况下,腹腔渗出液内的氧 2消耗率明显超过了腹膜的氧的消耗率。因此预防粘连可从这 个新的基础加以考虑。腹膜损伤、腹腔内感染,异物均可引匹1=1起粘连,腹膜对上述因素的反应是产生炎症和修复二者均增 加局部氧和其它营养物质的需要。故任何引起缺血的原因都 有促粘连形成。5瘢痕疙瘩素质或粘连素

9、质通常手术后粘连有自行吸收的倾向,但临床上可见有这 种素质的人,他们手术后的瘢痕往往不吸收或吸收很少,有 的人瘢痕逐年加重或自行停止发展,机理尚不明。6腹膜粘连的病理人体正常腹膜具有溶解和去除腹腔内纤维蛋白沉积物 的作用,持久性的粘连正是这些功能丧失,外科手术时对腹 膜擦伤或炎症、缺血均可使腹膜纤溶性降低。1 9 6 9年Myhre报告在腹膜的皮及间皮下血管中存在胞浆素原激活 因子,它促使腹膜有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以溶解和消除腹膜 上的纤维蛋白沉积物的作用。当腹膜受到刺激或损伤、缺血 时,一方面使腹膜纤维溶解活性降低,另一方面使腹膜释放 激肽及组织胺、肝素等血管活性物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匹1=

10、1增加,纤维蛋白渗出得不到溶解吸收,机化后形成永久性粘 连。损伤浆膜面和腹膜长期接触亦是致粘连诱因,多为肠蠕动恢复晚引起。粘连体质也属于腹膜纤溶活性低有关。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大白鼠手术后腹膜发生粘连的病 理过程,嗜酸性粒细胞分布的部位,则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很 明显。这可能是在腹膜愈合过程中,酸性粒细胞的抗组织胺 作用,减少了纤维蛋白的渗出,从而减轻了粘连的发生,显 微镜检查证明手术损伤早期属于炎症反应期。术后第一天浆 膜明显充血,内脏被纤维蛋白联合,间质中主要为多形核白 细胞,肌层严重局灶坏死,粘膜充血、水肿或坏死。第二天 多数多形核细胞已退化,可见多数巨噬细胞、间皮细胞开始 增生以修复损伤区。第三天炎症细胞消失,偶见成纤维细胞, 间质细胞增生。第四天多数纤维蛋白消失,巨噬细胞多见, 可见纺锤状的成纤维细胞,第五天纤维蛋白已经全部消失, 成纤维细胞形成粘连出现胶原束或未分化的间质细胞,形成 肌外层。第七天,胶原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形成纤维素性粘 连。第十四天,增生的间皮几乎已完全复盖损伤区、或粘连 形成、胶原纤维多、血管少。从动物模型及临床研究看来,广泛粘连引起肠梗阻是由 于肠蠕动紊乱后,顽固粘连处肠管过度扩张,压迫邻近肠管 形成机械性肠梗阻致使近端更加扩张形成恶性循环。据此, 为实行近端肠减压调节肠蠕动功能,使恢复梗阻发作前的状 态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粘连而无梗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