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聚焦语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702534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聚焦语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定教,聚焦语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学定教 ,聚焦语用宋运来是江苏省的语文特级教师。我听他的课不多, 但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什么道理呢?因为他的语文课堂教 学内涵非常鲜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定教,聚焦语 用”。这里的“语用”不是“语用学”的专用术语,而是广 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既包括书面语言的运用,也包括口头语 言的运用。一、“以学定教”不是教师被动适应学生 我们的阅读教学曾被批评为“无思考”的教学,因为它 以讲读为核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主张上课时教 师要讲深讲透,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的过程,而且教师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只讲现成结论,不 讲形成过程。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被批评为“目中无人”的教 学

2、,因为教师为了讲,必然把重心放在教材、教参上,而忽 视了学生。当然,教师也讲所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他们 往往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这又是“看不见学生” 的教学。这是“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的必然结果,也是 过去“以教定学”的一种常态。现在提倡“以学定教” ,有些教师就认为,应该与过去 “以教定学”反其道而行之,于是,课堂教学变成另一番景象,即学生问教师答。然而问题又来了,“以学定教”变成唯“学”是从,以至许多阅读课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削弱甚至 不见了。对此,宋老师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认为,课堂上 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是“以学定教”的题中之意,但“以学 定教”绝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学生,它同时包

3、含教师按照教学 日的要求引导学生克服网难达成目标。如果只从课堂里师生 的活动方式判断教学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那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举例来说,咕咚是一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从阅读 理解的角度看,让学生读懂“森林里的动物为什么发生大逃 亡”是该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一些教师认为故事情节很简 单,学生没有提出问题,说明他们能看懂,因此教学时就一 晃而过。其实,该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是 靠语言推动的。课文中不同动物的话看似相同,实则同中有 异。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话语进行比较推敲,才能发现 动物大逃亡的真实原因。 小兔说:“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说:

4、“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跑呀。”其他众动物说:“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 小兔嘴里的一个“不好了” ,在小猴嘴里变成两个,事态的 严重性已被放大;小兔感到“可怕极了”只是因为听到“咕 咚”的声音,而小猴已明显把“咕咚”当成来袭的“怪物” 了;小猴以为“咕咚”来了,叫“大家跑呀”,表现出的只 是惊慌,而众动物则说“快逃命啊”,事态已经演变成危及 生命安全的大惊恐了。这样一比较,学生对森林动物大逃亡 原因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再如,阅读守株待兔,学生对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 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似 无不懂之处,也往往不加深究。如果教师迁就这样的“

5、学” 情,那么“教”就是没有质量的。因为正是“不知怎么的” 这一“偶然”,与种田人希望的“必然”(即“要是每天能捡 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 揭示了他最终再也等不到兔子而“庄稼全完了”的原因。因 此,教师必须引领学生重锤敲击“不知怎么的”这一关键词 语,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理解和体会它在全文的作用,从 而真正读懂守株待兔的种田人从“希望”到“失望”的真实 原因。因此宋老师强调,所谓“以学定教”,就是教师的“教” 要以学生的“学”(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学得怎样) 为依据,要将教师的作用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 着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长,教师的作用也在量上发生

6、与之相 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教师作用告终。这与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质是一致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学”而轻视甚至忽视教 师的“教”;也不能为了突出教师的“教”而无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二、“以学定教”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宋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实施“以学定教” ,重要的是引 导学生主动发现,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大 家知道,上课时学生最不喜欢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一带而 过,自己懂的地方教师却喋喋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剥夺 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权。学生懂了,学习思路原本可以向前走, 教师还在啰唆,硬是阻挡学生的思路不让走;学生不懂的地 方,教师却又

7、往下讲了,强行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的思路。 这些都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教师既要在总体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又要在每一个具体的 思维点上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同时,疑是学之始、思之端。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包 括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四个基本环 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发现问题或不感觉到问题 的存在,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不会真有所得。 传统的“以教定学”只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问题又只来自教师,因而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被动、消极 的状态之中。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以学

8、定教”,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成了有效 的思维链,保证了思维活动的连贯性与完整性,有利于提高 思维的强度和品质。例如,阅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有一段“我”与 扫路人的对话:“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 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一般而言,学生阅读这段“一问一答”的对话并不会提 出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于非此即彼的平面思维,觉得“我” 的问题扫路人已经做了明确解答。这里,学生看似无疑,实 则浅尝辄止。宋老师认为,这就需要教师点拨与指导,需要 教师追问:扫路人究竟累不累?应该通过“教

9、”把学生的思 考引向深入。试想,一些年青的游客空手徒步登山都会“气 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更何况一个七旬老人!从山下扫到山上,从山上扫到山下,每天要扫 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哪有不累之理!那么怎样理解老人说的 “不累”呢?经过师生讨论切磋,大家终于明确:扫路人的 同答既不是纯属客套,虚与委蛇,也不是言过其实,过分夸 张,他是既累又不累,是累与不累的统一。因为“累”可以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体力上的,一种是心灵上的。应该说扫 路人体力上的累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但由于“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 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 , ” ,

10、老人心里 甜滋滋的,所以并不觉得累。 很明显,学生的这一 发现表明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思维品质得 到了很大提高。较之非此即彼的平面思维,亦此亦彼的思维 模式有着巨大的弹性、张力和精神能量。三、基于文本阅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根据我的课堂观察,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两大偏向: 一是忽视语言教学。许多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理解,课堂 教学缺乏过程意识,学生缺少言语实践。教师往往喜欢直奔 文本主题或问题答案,以为学生记住了主题,背出了答案, 他们就学懂了课文。大家知道,小学的阅读课文,写人记事 的占多数。尤其是对写人的课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围绕 课文练习中的常规问题一一“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11、,然后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加以演绎,或按照“教参”提 示提供“标准答案” 。比如,教学秋天的怀念 (该文人选 部分地区的小语课本) ,有的教师就花了大量时间,脱离课 文去大讲世界上的名人关于母爱伟大的名言。南于教师的精 力主要集中在追求 “人文精神” 的伟大和答案的 “完美” 上, 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言语实践,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 虽然“收获”了母爱伟大的许多名言,但母爱的伟大在文本 中的具体表现仍游离于他们的心灵之外。 这是以往“灌输式” 教育在新形势下的翻版。二是语言教学异化。有些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说不重 视语用, 但却被异化了。 比如,阅读积累被异化为死记硬背, 读写结合变成了逢

12、读必写的机械模仿。还有,扩展阅读蜕变 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大批判:批判武松打虎违反了野生动物 保护法;批判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批判坐井 观天中的青蛙多么愚蠢;批判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破坏绿 化;批判愚公移山是愚不可及,破坏环境、破坏生态;更有 教学行道树 ,师生共同批判农民工就像行道树,他们本 该在广阔天地, 从农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贪图安逸, 追求享受,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是一种“悲哀” , 从小学剑初中, 阅读教学中的这种低层次的大批判,不仅导致语用的积极功 能消失殆尽,而且还败坏了整个学风。这两种偏向的共同特点就是忽视积极的言语实践和有 效的语言运用。那么,阅读教学改革往哪儿去?宋老

13、师针对 当下的口语交际费时费力,且教学质量普遍低下的现状,鲜 明地提出“基于文本阅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改革主张, 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这在小学语文教学界可谓独树一 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学习少年王冕课文段落后)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 “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 都是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基础上形成的,这也决定思想教 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必须在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基础上 进行,也就是语言教学对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起 带动作用”。上述实录充分证明,小学语文凭借阅读教材进 行口语交际的言语文践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完全具有可行 性,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有机融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共 同发展的效果。因此,基丁阅渎教学的口语表达不仅对改善 口语交际教学具有切实的作用,而且对拓展阅读教学的功能 也大有裨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