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015733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班级:_ 姓名:_1. 古诗鉴赏。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_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_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_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_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_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_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_2. 古诗理解。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写的是在冬

2、天所看到的景色。B.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C.“初惊”写出“见草芽”时新奇、惊讶、欣喜的情态,极其传神。D.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惊见草芽”一扬。跌有致,波澜起伏。2“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雪_3. 课外阅读。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的韵脚是_,描写的季节是_。2给下面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乱花”的意思是(_)A指花朵大小不一,显得很杂乱。B各种颜色的野花。(2)“渐”的意思

3、是(_)A渐渐。B进。(3)“欲”的意思是(_)A副词,将要。B欲望。3解释下面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本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到的明媚风光。(_)(2)本诗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孤山寺和白云。(_)(3)“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_)(4)“早”字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之情。他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情态,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_)5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

4、色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4.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2诗中“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5. 古诗阅读。冬夜读书示子聿文/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_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

5、种学习精神?_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_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_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江上渔者”的意思是_。2读到这波涛滚滚的江水,你想到的是_。3这首诗后两句使用了_的修辞手法。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5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7. 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树、鸦、露珠和_等景物。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B.

6、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_。_,南望王师又一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诗中描写的“河”指(_),“岳”指(_)。A长江B黄河 C黄山D华山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字则突出了山的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4从第三句的“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南望、又一年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7、的诗句是:“_。”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9.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

8、什么?_10. 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正月十五日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暗尘:_ (2)逐人:_(3)游妓:_ (4)金吾:_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_3“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9、。”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5请你写两句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句。_12. 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词语。护田:_。送青来:_。2判断对错。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13.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_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_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