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77007032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第一讲 导 论一、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金融学的研究X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 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经济类各专业课程奠定理论根底.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教学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与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与最新开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三、课程研究X畴的界定中国字的“金与“融组成的“金融 汉语“金融一

2、词的考证专业术语中使用的“金融口径p我国目前使用的两种口径:宽与窄的口径p西方“Finance一词使用上的三种口径: 宽、中、窄口径;p中西文口径的比拟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X畴,可以理解为:但凡涉与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与以类似形式进展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合。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由货币制度所规X的货币流通与汇率;由信用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与其形式、工具与利率; 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性机构和中介服务类机构;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 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

3、,黄金市场等等;国际金融关系; 金融总量和调控机制、监视与管理制度。四、金融学的根本框架与视角把握根本X畴:货币,信用,金融,利率,汇率微观运作: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宏微观联接:中央银行与现代货币创造宏观均衡:货币供求, 总量均衡与失衡, 内外均衡,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金融开展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金融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货币、信用、金融机构是金融学的根本支柱。金融市场是金融要素的活动空间。金融总量与调控监管涉与金融学的各个组成局部,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关系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五、如何学习金融学的几点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防止两极式的绝对化思维定

4、式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开展和动态的角度来学习在掌握“三基的根底上勤于思辨良好的学习方法自学与听课相结合,以自学为主;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精读为主;预习与复习相结合,以预习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注现实;承受与探索相结合,勇于创新.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最后统治,制止法币带来的金融危机,强行发行金圆券。金圆券开始发行的面额分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五种,发行总额定为20亿元为限。以金圆券1元这和300万元的比率,收兑贬值的法币。黄金每两兑金圆券4元,某某每两兑金圆券3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

5、2元。至1949年6月,金圆券的发行面额为1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且还印制了500万元券,但来不与发行。发行总额为130余万亿元。黄金每两兑金圆券900亿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10亿元。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短短10个月,黄金价格涨了45000万倍,银元价格涨了5亿倍,其他物价所涨倍数,也与金银不相上下。从这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这种极度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货币必然是短命的货币。至1949年6月22日,金圆券在出台10个月后完毕了它的短暂生命而宣告终结。本章学习总结第二讲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本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主要讨论的问题:货币根本理论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界

6、说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系二、假如干根本概念的识记一般等价物Universal equivalent 从商品界别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是交换开展的结果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在某一商品上时才转化为货币 币材(material of money ) 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要从货币开展史来观察;商品交换对币材有内在要求;币材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铸币(coins) 由国家准许铸造的符合规定重量和成色并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世界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中国春秋初期约公元前800年的布币,刀币,铜贝。铸币的开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纸制货币(paper money) 流

7、通中用纸制作的货币符号。纸制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纸制货币的历史开展。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决定于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单位纸币代表 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的货币金属量 =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信用货币(credit money): 以信用活动为根底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以信用活动为根底,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中。信用货币的特点: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是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信用货币的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节约了流通费用;克制了币材供给与交换开展的矛盾,并成为利用银行创造购置力以推动经济开

8、展的先决条件;使货币与信用融为一体,促进了金融X畴的形成与开展。 银行券(bank notes): 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的作用。 银行券最早出现于12世纪,经历了由完全兑现不完全兑现完全不兑现的开展历程。银行券的发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 指由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硬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在存款货币银行某某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

9、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主币standard money: 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地区)流通中标准的根本通货,也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fractional currency): 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法偿货币(legal money) 国家在法律上赋予强制流通的货币。法偿货币的支付能力分为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只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假如一次性支付时超出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收;无限法偿是指当用它来支付或偿还债务时,不得拒收。格雷欣法如此Greshamlaw 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

10、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一样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在两种以上货币同时流通时一般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国家货币制度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表现,其有效X围仅限于国内。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如此以与国际间进展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有:确定国际储藏资

11、产;安排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区域性货币制度(regional monetary system) 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货币当局)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理论根底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开展大致经历了从较低阶段较高阶段的演进。区域性货币制度一般与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早期的学说 中国:先王制币说;交换开展说 西方: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马克思的贡献:历史的:交换

12、开展史 逻辑的:劳动价值论说明货币是价值形态和交换开展的必然产物揭示货币与商品的对应关系:两极的均衡货币起源说对货币根本理论的影响2.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开展的必然产物逻辑的线索:商品与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历史的线索:交换开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 形态货币形态。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开展程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的过程:实物货币-金融货币-信用货币。现代货币形式既是过去的延续,又在不断创新开展的动因在于适应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货币形态的变化不

13、改变其本质与职能4.如何理解货币的界说(本质观)回答货币是什么? 确定货币口径的前提历史上有过多种学说 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 与货币起源说相联系,对货币的职能与作用理论有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界说从起源和逻辑的线索把握最根本的界说: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货币职能理论的演进受起源与界说的影响 早期的单一职能论货币面纱观中性论近代的双重职能论实质作用说非中性论现代的多样化表述:核心仍然是双重职能论双重职能中最根本的是交易手段是贮藏手段的前提产生货币需求马克思将金属货币(金)的职能概括为: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五个。 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

14、段、 世界货币都属于交易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如此为另一的重要职能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计价单位职能。特点: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货币单位: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位。 价格: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即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内在决定因素是价值,而外在的决定因素为供求,市场上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置力,价格指数与货币购置力成反比。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特点: 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