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精编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6986879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精编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送礼习俗中国 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几千年来 ,中国人由于受周公之礼、孔孟之道的影响,一向崇尚礼尚往来。 礼记 .曲礼上说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这正是中国人对礼的认识的真实写照。礼品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工艺性和实用性。作为礼品的产品,它往往具有普遍人都喜欢而又不舍得自己掏钱买的特点。送礼是一种感情的投资,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便于人们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开创良好的商机。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崇尚礼仪,几千年来, 已经形成一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这种文化的物质核心-礼品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的年代,不同的

2、历史背景,礼品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送礼习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轻情义重:礼品的意义在价值而不是价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是中国人的礼品价值观。一般来说,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一般在赴私人家宴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 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圣诞节时, 一般可送日历、酒、茶、糖果、烟等。态度友善, 言语得体: 礼仪是指与仪的完全配合。送礼时讲究态度、 动作和语言的表达。平和友善、 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文章某个角落的做

3、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谦虚是 中国 人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谦和而得体的语言会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无形中增加相互间的友谊。但过分的谦虚最好避免,如“薄礼!薄礼!”“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 ”等,这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轻视。当然, 如果在赠送时以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 ”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品的实际价值, 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选择送礼的时机:中国人认为,礼品一般应当场、当面赠送。通常情况下, 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

4、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或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经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重的特殊礼品,表达特殊情感的礼品,才适宜在广众面前赠送赠送。如人特别的纪念品等。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事先送去。祝贺节日、赠送年礼民,也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 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送礼要尊重受礼人的习俗:西方人认为单数的吉利的,有时只送个梨也不三感到菲薄,这一点不同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中国普遍有 “好事成双” 的说法, 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 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则, 白色虽有纯洁无暇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伤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