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697591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荞麦的产业发展现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荞麦产业发展现状1 荞麦产业的重要性荞麦又名乌麦、花麦、三角麦等,属蓼科荞麦属一年生或多年生双子叶植物. 荞麦在世界上分布广泛 , 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加拿大、美国、波兰、 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是世界上荞麦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荞麦种类 最多的国家,几乎囊括了全世界已发现并见诸报道的 23 个种、2 个亚种和 3 个 变种。我国荞麦种植历史最为悠久,种植的荞麦主要有甜荞和苦荞两个栽培种, 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与栽培适宜区域均有一定的差异。我国甜荞主产区主 要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和宁夏等省(自治区);其种植面积 约 7080 万公顷;苦荞主产区则主要集中在长江

2、以南的云南、四川、贵州和西 藏等省(自治区),其常年种植面积在 50 万公顷以上。此外,在我国四川、云南、 贵州、西藏等地还有丰富的金荞麦等野生荞麦资源。荞麦营养丰富,保健功能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荞麦作为一 种著名的药食同源小宗粮食作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其他禾本科粮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生物黄酮类活性 成分。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荞麦及其制品在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肥胖症,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以及改善亚健康状态等方 面具有较好功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全社会健康观念的改变 ,荞麦及其 加工制品越来越

3、受到人们的喜爱,已逐渐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营养保健食品。在 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荞麦资源调查、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精深加工、 生理生化、药理药化及营养保健等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大力促进和推动我国荞 麦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2 荞麦增产增效措施2。1 荞麦遗传育种近 20 年来,我国在荞麦育种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选育出甜荞和苦荞新品 种 57 个.但目前为止,一些品种已开始退化、适应能力下降,致使我国目前荞麦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新品种的播种面积仅占荞麦栽培面积的 30%40%,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的高产、 优质、抗逆性强的荞麦新品种

4、,积极研究其先进育种技术,是进一步发展我国荞 麦生产的当务之急.2.1.1 挖掘和利用优质荞麦种质资源,使荞麦育种上一个新台阶在大量栽培和野生荞麦资源中蕴藏着许多的优异基因资源 , 如自交可育基 因、抗旱耐贫瘠基因、抗白粉病基因、抗倒伏基因、高黄酮含量基因、高蛋白含 量基因、薄壳基因、易脱壳基因等 . 这些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将有助于解决 荞麦生产上急需克服的问题,如荞麦易脱壳性、甜荞低结实率所致的产量不高不 稳、种子黄酮量不高等问题。推动荞麦育种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2。1。2 广泛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提高荞麦育种水平加强理化诱变育种:利用辐射方法、染色体加倍技术技术选育新品种是荞麦 育种的一

5、条有效途径.继续开展荞麦杂交育种:我国有丰富的荞麦资源 ,应加强荞麦的杂交育种工作,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探索荞麦品种和种间的杂交育种,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杂 交品种,并取得较大的突破。加强荞麦多倍体育种研究:在荞麦多倍体品种中,存在着营养生长期过长 , 导致生殖生长量不足和结实率低、种子不够饱满等缺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找 到解决的办法。探索生物技术在荞麦育种中的应用 : 在未来荞麦育种工作中 ,应探索一些生物 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如:体细胞培养、花药培养、体细胞杂交以及转基因技术, 为适应市场需求培育出更多的荞麦新品种。2。1。3 选育具荞麦功能特性的高产与优质专用品种荞麦除食用外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

6、值,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作物,主要药 用保健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2)降血糖、 抗糖尿病 ;3)降血压、溶血栓、抗动脉硬化; 4) 抗氧化、除自由基、抗癌 ;5)抗 炎、止咳等.因此,在荞麦育种中 , 应注意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选育用于荞麦饮料、荞 麦酸奶、荞麦化妆品、荞麦保健茶、荞麦芽苗菜生产以及对各类疾病疗效显著的 黄酮类专用品种,有效提高荞麦的经济价值,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2。1。4 加强多年生金荞麦药粮两用的育种研究,推动高效农业的发展多年生金荞麦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能,品质优于栽培荞麦,不仅可用作中药材, 还可以用作蔬菜和种子生产。由于其独特的多年生

7、特性 , 可以在高效农业上发挥 作用。但其存在强烈的野生性,即脱粒性很强,难以收获到种子。因此,针对性 地将其驯化并培育成新品种,可以开启低投入生态农业事业。目前国家燕麦荞麦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陈庆富研究队伍已经成功驯化金荞麦 , 正在进行生产试验 和栽培技术研究。2.1.5 加强协作、促进荞麦良种的繁育与推广应用荞麦主要种植在我国的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边远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存在 荞麦育种科研单位与种子生产部门脱节、种子生产部门与农业生产脱节,以及农 业生产与荞麦加工企业和外贸出口部门脱节的现象 .今后,应加强协作,促进荞 麦良种的推广和加工利用 , 把边远地区的荞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8、推动边 远地区的经济发展。2.2 荞麦栽培技术2010 年,荞麦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后,全国各大主产区从荞 麦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及产品研发等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 究 , 取得了一定成绩 , 形成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 , 探索了与产区相适宜的荞麦高产 栽培技. 但是, 研究与生产还存在一定的脱节,形成的一系列新成果、新品种、新 技术,都必须通过生产来检验评定和组装配套,才能在生产中显示出巨大的效益。 继续加强和开展荞麦栽培技术研究,是目前开展荞麦生产最重要的任务,也必将 是未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2.2.1 加强荞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荞麦栽培在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中,已经

9、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 是近年来从事荞麦科研人员增加 , 荞麦的实用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荞 麦播期密度调节 , 施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大宗粮食 作物相比,在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关荞麦的诸多生理生 化过程及原理尚不明确,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花器官发育规律、结实低的生理原 因,抗倒伏机理及其调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荞麦产量品质的提高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今后应着力开展以下几个方面 的应用基础研究:(1)积极探索荞麦新种植模式 , 扩大荞麦种植面积 .( 2 ) 荞麦 的水分、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3) 荞麦密

10、植群体的抗倒伏机理及其化学调 控技术,建立荞麦密植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 (4) 荞麦花器官的发育规律、开花 结实机理及其促进途径研究。(5) 不同生态区荞麦品质变异特征。(6)易脱壳特 色品种的选育及脱壳技术研究。2.2.2 加快优势产区GAP 认证和有机基地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生 活与环境保护。安全稳定地提高荞麦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 需求,成为荞麦研究中的新课题。可借鉴中草药 GAP 生产质量管理模式,结合 各生态区条件以及荞麦的特点 ,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规范化栽培管理方法成为当务 之急.由于荞麦主要栽培在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

11、,地广人稀 , 这些地区基本未受 污染 , 只要对其生产和管理方法进行规范管理及认证,非常容易实现有机化,完 成有机荞麦基地的建设。加快荞麦 GAP 认证和有机基地建设不仅是未来和市场 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荞麦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对促进荞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2.2。3 开展有关机械的研发和推广我国荞麦的机械化发展还处于尝试阶段,有报道在我国陕西地区对荞麦的机 械播种和收获进行了研究,采用大型拖拉机配备旋耕机、播种机等进行播种,引 进自走履带式谷物收割机收获,成功实现了荞麦的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 , 并获得 了部分与农机配套的技术参数。但在大多数地区 ,依旧需要人工播种收获,耗时

12、费力,效率低下,极大地限制了荞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根据各生态区的 地理自然条件,借鉴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荞麦机械, 探索机械化应用的可能性 , 建立配套农机农艺技术体系,对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 的问题,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2。3 荞麦加工工艺2。3。1 进一步挖掘保健功能对于保健功能目前应用不充分的问题,今后应该多进行基础研究,进一步研 究荞麦新的功能特性,并探讨其功能特性应用于实际的方法,并多将基础研究的 成果应用的实际中去,做到物尽其用.2.3.2 改善加工食用品质研究新的工艺技术,从荞麦的制粉过程,到以荞麦粉为原料生产其他

13、荞麦深 加工产品的工艺,每一个过程都需进行完善。荞麦制品中荞麦含量比较低的主要 原因可能是由荞麦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如荞麦粉中面筋含量较低、口感略带苦味 等.所以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平衡荞麦含量和加工食用品质之间的矛盾,以及 找到新的加工方法以解决荞麦苦味素保健作用和口感之间的矛盾。建议可以将荞 麦加工副产物中的芦丁和蛋白质等分离提纯并回加到加工原料中,以提高荞麦在 最终产品中的含量.同时,可以生产针对荞麦制品相应的食物添加剂,添加到食 品中以改善其口感和品质,并可以开发一些适合特殊人群使用的功能性食品。 2.3.3 杂粮搭配主粮食品化目前,我国一些主食加工企业也开始进行杂粮主食化加工。河北金沙

14、河面业公司 生产含25荞麦粉的荞麦面片,口感、色泽都深受消费者喜爱,日加工量约50t. 陕西天食食品公司通过改进馒头加工工艺,加入3040的燕麦片,消费者可以直观的看到馒头中的燕麦片,而且口感不降低,营养价值提升.陕西德富祥公司 也在开发燕麦油茶、荞麦油茶,就是为了改善油茶单一品种。还有数不胜数的企 业把燕麦、荞麦作为辅料,加入小麦粉、大米等制作各种副食产品,丰富了产品 种类,增加了燕麦、荞麦原料的使用,这也是对燕麦、荞麦产业的提升之一. 2.3。4 加工副产物的利用另外,荞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所谓副产品被当成肥料或饲料,造成了营 养成分的浪费,所以应充分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这些副产品进行

15、再加工,将 其中有效的成分进行分离提纯,使其进一步增值.3 荞麦产业发展思路3。1 提高重视程度 ,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荞麦被视为一种小宗粮食作物和填闲补缺的救荒作物,大多种植在高坡山岗等贫 瘠地区,种植闲散,生产规模小,影响了荞麦生产的规模效益,也制约了荞麦生 产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多数种植户对于荞麦重要价值的认识还不够,还停留在 自种自销阶段。在长期种植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造成 品种混杂、退化现象极为严重,制约了荞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3.2 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荞麦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点多面广,分散经营,技术装备水平低, 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

16、高。目前市场上的荞麦加工制品主要还是以荞麦米、荞麦 粉、荞麦面和荞麦茶等初级制品为主,品种单一,且同质化非常严重,远远不能 满足人们对于营养、美味、快捷、方便和药用保健制品的消费需求。3.3 扩展荞麦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程度荞麦的根、茎、叶、花、果等蕴藏着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 以及芦丁、槲皮素等营养功能成分,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由于荞麦 加工技术装备层次低,深加工技术水平有限,现在依然还是以荞麦籽粒为主要原料 进行相应制品的开发生产,加工产品也较为单一。3。4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创新力度荞麦生产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原动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及时利用先进科 学技术成果,才能有效促进荞麦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健康发展。荞麦生产加工的主 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其只注重现实利益而缺乏对未来长远的规划,对新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