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97004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期沉井施工方案--推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述0一、编制依据及原则0二、工程概况1三、主要工程量3第二章 施工总体规划3一、主要机械设备配置3二、人员配置4三、材料进场计划6四、工程施工目标规划6五、施工前准备6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10一、沉井施工10二、顶管施工27第四章 质量保证措施45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45一、安全施工措施46二、安全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48三、文明施工措施53四、环境保护措施54第六章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4一、沉井施工施工应急救援预案54二、顶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6沉井及顶管施工方案第一章 概述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佛山市顺德区新基北路一期工程排水工程设计图纸2、佛山市顺德区新基北路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和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技术标准: 混凝土和钢筋砼排水管(GB/T11836-20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2001)4、施工现场调查资料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

3、况新基北路工程(一期)北起羊大路,途经羊大河、龙州路鸡洲涌与伦教横八路相交。是大良连接新人民医院的主要通道,也是广州绕城公路南环段伦教进出口的主要通道。该工程的建设对改善顺德区路网和投资环境有重要意义。新基北路一期顶管施工共有两处:鸡洲涌顶管段和龙洲路顶管段污水管工程。鸡洲涌顶管段顶DN800钢筋混凝土管,内套De400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全长130米;龙洲路顶管段顶DN800钢筋混凝土管,内套De600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全长130米。顶管工程主要为穿越鸡洲涌河道和龙洲路,采用先顶DN800专用钢筋混凝土外管套,然后再推入De400和De600内套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顶管一边设工作井,

4、工作井内侧长7.0m,宽4.0米,接收井内侧长4.0m,宽4.0米,最大井高11.15米,最小井高9.33米,井体均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为S6,底板下封底砼为C15素混凝土。2、周围情况工作场地位于新基北路(一期)左幅横穿鸡洲涌的位置,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分别位于鸡洲涌和龙洲路两侧,由于沉井埋置深度大,周围都是塘涌,地下水较高,地质结构复杂,淤泥层深,施工难度大。3、工程地质顶管工程主要地质条件为杂填土:灰黄色,有粉质粘土组成,中湿,欠压实。淤泥质粉砂:灰色,饱和,松散,含有机质,含小贝壳,足部夹中细沙。淤泥质土:灰黑色,饱和流塑,过湿,含有机质和粉砂,足部含有少量贝壳。具体地质情况见

5、顺德区新基北路工程地质勘查报告。4、工程特点为减小工作井土方开挖范围和深基坑支护难度,采用沉井法施工。为防止流砂和增加工作井外围土体的稳定性,施工前先在井壁外四周和井底施工搅拌桩止水帷幕。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条件下工程施工时如工作面通风、排水的技术措施和各种事故,管道及竖井补漏、工作面塌方处理方法,制定合理技术措施,精心组织施工,以确保优质、高速、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三、主要工程量序 号名 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1级筋混凝土排水管DN800mm米2652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De600mm米1353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De400mm米1304顶管工作井700x400cm座25顶管接收

6、井400x400cm座2第二章 施工总体规划一、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掘进机台12主顶系统套1总顶力4000KN3泥水系统套14测量控制系统套15电气控制系统套16触变泥浆系统套1潜水泵台3钢筋切断机台1钢筋成型机台1钢筋调直机台1电焊机台2振动棒台4挖掘机台17发电机75KW18发电机150KW1二、人员配置主要人员一览表序号工种人数分工任务1指挥员1现场指挥协调 陈拥军2技术(质检)员1施工中技术指导 罗湘明3试验员1现场检测 杨钟浩4砼工8沉井砼施工5钢筋工6沉井钢筋施工6模板工6沉井模板施工7顶管工10顶管机械操作8机械维修工1机械维修和操作9测

7、量工1测量放样 梁光斌10安全员1安全检查及值班 陈义想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王小兵项目副经理陈拥军项目总工罗湘明测量员施工员材料员质安员资料员安全员顶管施工队 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型钢筋混凝土排水管DN800mm米2652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De600mm米1353双平壁钢塑复合缠绕管De400mm米1304C30砼m3658.45C25砼m355.96C15砼m38.87砂砾石m3458钢筋t三、材料进场计划 注:材料随施工进度需要及时进场。四、工程施工目标规划1、质量目标 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确保优质工程。2、工期目

8、标我部计划2013年5月10日开工,竣工日期为2013年8月7日;施工有效日期为90天(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开工日期计算)。主要工序施工时间安排如下: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2013年5月10日至2013年6月5日沉井制作: 2013年6月6日至2013年7月9日顶管施工: 2013年7月10日至2013年8月7日3、安全生产目标工程施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施工过程中杜绝重大伤亡事故。五、施工前准备1、施工技术交底开工前做好现场调查,核实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地质情况,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施工现场条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2、工程测量施工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由专业测量人员组成的工地测

9、量组,对基准点进行系统复核,引测控制桩,为建筑物定位放线及施工过程控制、沉降观测打好基础,施工测量的成果应作为竣工资料归档管理。 施工测量仪器按计量法标准进行计量管理,并附有按期检定的合格标识和使用标识,确保仪器的使用有效性和测量精度。3、物资、设备采购 对采购计划进行分级审批。专人采购,重要的物资要进行看货、看样,并进行订货前的抽样检测和试验,确认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标准后方可订货。产品须取得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确保符合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方可进货验收。4、施工临时设施 在工程项目实施现场搭设必要的临时设施,例如沉淀池等。5、施工、生活用水: 施工现场有自来水管,考虑沉井主体采用商品混凝土

10、施工,现场用水量较小,我部计划采用接自来水的方式解决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水泵从周围河涌抽水解决。6、现场用电:经现场多次调查和协调,现场动力电源无法接入施工现场,我项目部在现场配备了一台75KW及一台150KW发电机以满足沉井及顶管施工要求。7、临时道路施工现场无进出场道路,根据现场情况依据就近的原则铺设施工道路便于施工机械、材料进出。主干管往各施工地点根据现场情况另行设置临时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既有道路、既有设施的保护。8、其他:为了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顶管工程沟槽开挖、沉井制作以及顶管时产生的土方和泥浆均需外运,外运至指定弃土场。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案一、沉井施工1、沉井施工概述根据设

11、计要求,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采用沉井工艺施工。工作井2座,接收井2座,具体沉井技术参数见下表(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技术参数表)。由于本工程井体外形尺寸较大、高度较高,故整个沉井制作分N次浇筑,分次下沉,分别为刃脚一次、井壁部分每次高度为24.65米左右(具体如下图)。沉井每次接高时,下节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沉井下沉采用水利机械冲吸泥法下沉。沉井封底采用干封底或水下砼封底。顶管结束后分别按工序施工导流槽、顶板。考虑地下土质情况较好,在沉井下沉过程中,沉井摩阻力较大,沉井难以下沉,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增加配重的方式以便于沉井下沉。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技术参数

12、表序号井位规格尺寸(cm)施工地面标高(m)井口标高(m)井底标高(m)刃脚底标高(m)井高(m)备注1WA7400x4001.54.25-6.5-7.911.15接收井2WA8700x4001.53.98-6.54-8.0411.02工作井3WA21700x4001.53.4-5.59-7.099.49工作井4WA22400x4001.53.8-5.13-6.539.33接收井沉井分节制作及下沉见下图:2、施工主要工序流程测量放样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施工基坑开挖、集水坑设置砂垫层铺设砼垫层浇筑砖胎膜砌筑脚手架搭设钢筋制安模板设立砼浇筑及养护沉井下沉沉井砼封底地板砼浇筑顶管顶进顶板砼浇筑。3、施

13、工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测量放线、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施工本工程工作井、接收井在四周及中间设置搅拌桩,主要通过搅拌桩对周围土体进行加固,防止沉井施工时泥水泄漏,通过水泥的作用,形成一个复合地基,也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使得机头刚出洞和进洞不会“磕头”。搅拌桩桩径设计为55cm,每米搅拌桩要喷入425#水泥60kg,水灰比为0.55。搅拌桩的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在搅拌桩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1.0Mpa要求后,才进行出洞和进洞口机械开孔的工作。a、在施工前完成如下准备工作:(1)搞好场地的三通(路通、水通、电通)一平(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查清地下管线的位置。(2)放线:按设计图纸放样,准确定出各搅拌桩的位置;搅拌桩桩位采用竹片或板条进行现场定位。(3)作好施工准备,包括供水供电线路、机械设备施工线路、机械设备放置位置、运输通道等。(4)所需材料提前进场,水泥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