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691408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学院2007级运训专业运动训练学课程(2)教师:徐菊生 学生:66名 计划课时:1 ;知识点:1、周期理论及质疑 2、超量恢复理论及质疑 3、用进废退理论及质疑 4、不同观点及训练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第三节 运动训练学的经典理论与质疑一、训练周期理论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科技成果渗透到运动训练领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一些原有的训练理论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训练与竞赛的需要。因而,对传统的训练理论进行变革,建立新的更加客观、科学和实用的训练理论体系已成为国际发展潮流。比如,上世纪60年代,由前苏联著名学者马特维耶夫提出来的“训练周期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年度为时间单

2、位,划出了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3个训练周期,并以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在不同训练周期的安排比例为特点,即在准备期以训练量和一般身体训练为主,在比赛期以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为主,从而构成了他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这一理论表现出全年的比赛安排呈现出单高峰的特征。该学说的诞生不仅对苏联,而且对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竞技体育训练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月次123456789101112时期准备时期竞赛时期过渡时期 图1 全年训练中负荷量、负荷强度的变化(马特维也夫,1965)(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

3、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二)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又给予下一次负荷,即开始了一个新的负荷周期(图3)。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运动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

4、入良好的竞技状态。这时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相对稳定,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在强烈的参赛动机驱使下,高度地动员机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出新的成绩。但是人体不可能始终保持各个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生理和心理能力的表现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峰状态。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就这样,与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表1)。当竞技状态消失,运动员通过积极的恢复消除了心理、生理的疲劳之后继续发展一般及专项的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再次形成,产生新的

5、适应性机制,从而进入下一个竞技状态形成和保持阶段。相对于这些特点,运动训练过程也是周期性地予以组织实施的。若干个课的训练周期组成了训练;若干个周的训练周期(或叫小周期),够成了阶段或月的或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若干个阶段或月的或周期的训练,构成了年度的训练;若干个年度的训练周期,构成了区间性的多年训练;若干个区间性的多年训练周期,则构成了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训练全过程。表 竞技状态的发展与大周期相应的阶段划分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生物学基础任务时期形成适应性机制(对训练负荷的应答性提高)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准备时期保持动员性机制(动员心理、生理能力的潜能,各系统高度协调)提高专项竞技

6、能力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创造新成绩比赛时期消失保护性机制(机体拒绝继续高强度工作)积极恢复消除心理、生理疲劳恢复时期(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88)(三)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包括场地、器材、对手、裁判、气候等等条件,才能使运动员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其中,对于竞技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气候条件具有鲜明的周期性特点,它对田径等室外夏季项目的主要项目运动员的成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中国很多夏季项目的主要比赛安排在秋季举行,而在空气湿润,夏季气候比较凉爽的欧洲则以7、8

7、月为主要比赛期。同样,冰雪项目的主要比赛也都安排在冬季举行。可见,适宜的比赛条件和整个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安排训练和比赛也必须按照周期性的特点来组织进行。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问世不久,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不少专家对其提出质疑和挑战。质疑者们认为,马氏理论从一开始就没有突出“比赛”是训练的惟一目标这一宗旨,在训练中过分强调一般性训练,过分强调一般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这样无论在训练的形式上,还是强度上均脱离了专项和比赛的需求,另外机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也达不到专项的要求。因此,他们认为该学说不适宜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量负荷曲线比赛强度月111212345

8、678910周期第一周期第二周期时期准备期比赛期过准比过阶段冬训调整春训春比调整夏比调整夏训秋比调整时间2.5月20天11.5月1月10/25天1.5月15/20天1.5月11.5月20天学校学期期末考寒假学期期中考学期期末考暑假学期期中考图2 中小学生全年训练分期图示(以夏季运动项目为例) (依田麦久,1985)二、超量恢复理论与质疑上个世纪70年代一位叫雅考卢的学者,伴随马特维耶夫的理论提出了超量恢复理论。多年来,这一理论成为体育院校教科书中运动训练学的经典,也是传统周期训练理论的主要理论支柱。该理论认为,机体在负荷的刺激下其能量储备、物质代谢以及神经调节系统的机能水平首先产生疲劳,然后在

9、负荷消除后不仅可以恢复到负荷前的初始水平,而且能够在短期内超过初始水平,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如果在超量恢复阶段再适时地给予新的负荷刺激,会出现“负荷-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而且可以不断地在高水平平台上周而复始地进行,由此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持续提高。糖原代谢示意图负荷疲劳 恢复 超量恢复图 机体负荷的应激性反应(依雅可夫列夫,1957)通过对大量的训练实践观察,不少专家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第一,该理论缺乏足够的科学试验数据,仅仅靠糖元代谢的数据是很不全面的,实际上磷酸原、糖元、蛋白质及脂肪等能源物质,在恢复速度上是不同步的;第二,该理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指出人体能力的极限,而实

10、际上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人体承受负荷是有极限的,并且有显著的个体差异;第三,是运动员机体的适应是人体本来就存在的,而不应将其简单归结为超量恢复。而且,这种适应如果是在不良的负荷刺激下,得到的并不是超量恢复,而是机能衰减。质疑挑战马氏理论和超量恢复理论的一些专家以人的生物适应理论为基点,提出了以比赛为目标的双周期、三周期和多周期的设想。这种训练指导思想是围绕着专项特征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负荷比例,合理设计运动强度与运动量的负荷结构,使有机体接受适当的负荷刺激,获得专项所需要的机能储备。如果在漫长的准备期内,以低强度和一般训练为主,选择脱离专项训练的手段和负荷,就不能

11、有效地防止专项能力的下降。三、用进废退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他在动物的哲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被后人称为“拉马克学说”),提出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用进废退;一个是获得性遗传。并认为这两者既是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是适应形成的过程。他提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物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对生物机体的直接影响。认为生物在新环境的直接影响下,习性改变、某些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增大,不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退化。认为物种经过这样不断地加强和完善适应性状,便能逐渐变成新种,而且这些获得的后天性状可以传给后代,使生物逐渐演变。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他第一次

12、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成为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推论,并错误地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也在进化中发生作用。达尔文对他的观点进行了驳斥。用长颈鹿做比喻,长颈鹿的祖先是矮的,因为要吃高的树叶,就拼命长脖子,结果脖子长了,遗传给下一代;深海的鱼类,因为看不到光,眼睛退化,也遗传给下一代.这个学说有一致命破绽,虽然身体改变了,但基因没有改变,长再高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用达尔文的

13、观点说,就是长颈鹿因为基因的隐性和显性的问题,有的高,有的矮,高活下来,基因得以遗传给下一代,就越来越高,而矮的,因为没有食物而死亡,基因很难遗传,所以最后消失.深海鱼类之所以眼睛瞎,是因为巧合有眼睛的鱼类不适用被淘汰,或者是出生后慢慢退化的. 但是达尔文的观点也由局限性,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都有,比如长颈鹿,有脖子长的也有短的,但是长的适应的环境的生存,而脖子短的被自然淘汰,那么就是说那时的长颈鹿应该是五花八门的了?同样的解释,为什么有些鸟的颜色是白的?因为其他颜色的鸟不适合环境,那意思是说以前的鸟是五光十色的了?其实,达尔文那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观

14、点-基因突变。在自然界里,不光是环境在选择物种,同时,物种本身也在适应环境。当生物体本身不适合环境的要求的时候,基因突变就会适时而生,这才是推动自然界发展的原因。以人类比喻,人类的高智商不是自然界选择的必然结果,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那么以前的人应该是有高智商的也有低智商的,低智商的不适合环境而被淘汰,那这样的话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观点。当环境的变化已经不适合古猿的生存的时候,其机体就会发生基因突变,在许多突变中,适应环境的突变基因被保留,不适应的被淘汰。有时候物种基因突变的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纽约市就曾经在冷藏食品库里发现身上张着长长绒毛的老鼠,但是周围都没有这样的物种。说明老鼠为了吃到食品库的食物,由于长时期的在低温环境下觅食,其机体产生了基因突变。总的区别是,达尔文认为物种的进化不是按照生物的意愿,而是大自然的挑选.人体机能、技能的发展与完善也服从“用进废退”理论四、板块结构训练理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在原有的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大赛的基础上,不少项目又增加了大奖赛、巡回赛、排名赛、积分赛等。此外,各洲、各地区乃至国家内部,还举办了大量的俱乐部职业联赛。随着现代职业比赛数量的急剧增加及比赛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周期训练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竞技比赛的要求。因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周期内同时发展多方面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