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7691074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工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工程论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分析简要:中高职衔接主要是为了有效改变高职教育两个阶段互补沟通、各成一体的情况,也能够使得传统中高职人才分段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科学解决。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来讲,通中高职衔接主要是为了有效改变高职教育两个阶段互补沟通、各成一体的情况,也能够使得传统中高职人才分段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科学解决。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来讲,通过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的科学构建,能够在课程社会、人才培养实施,以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等方面形成完善统一的整体,促进授课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是电子信息学科的学术刊物,双月刊 , 国内外公开发行。

2、我们的办刊方针是:发挥我校的学术优势,反映国内外高质量、高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表达通信与电子信息特色,扩大学报的影响,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热心培养学术人才近几年,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这一教育模式不断推广下,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衔接上也呈现出了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不利于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开展,也会给各项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就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做出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开展。一、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架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所以学校效劳于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都给中高职衔接培养增加了一定难度。所以,

3、为了使得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得到有效衔接,且能够全面适应不同地域经济开展提出的各项需求,可以构建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技术平台课程着重强调的是要加强学生本专业技术领域通用知识、技能的培养,结合技术应用 行业领域来进行专业方向的设置,加强专项技能培养。技术平台的课程比拟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学习奠定良好根底,方向课程设置较为灵活。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也可以结合效劳行业岗位技术方面提出的各项需求来进行。这种课程体系结构可以将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充分表达出来,不仅能够使得专业建设、积累上提出的各项根本要求得到充分满足,也能够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与

4、管理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专业培养奠定良好根底,同时,各学校也可以结合地方经济开展特点来进行方向课程模块的制定,这样不仅可以为不同区域就业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能够全面适应不同办学根底条件、相近专业在衔接上提出的诸多要求,真正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通畅衔接,为学生的学习、就业创造良好条件1。二、课程设置与衔接通过上述的专业岗位分析,可以明确所需职业能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以及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积极引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课程设置。首先,文化根底课程中,数学、物理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的重要根底课程,为了实现中高职课程根底知识体系的流畅衔接,应适当加强这两门课程的对接,

5、同时,在高职阶段还要适当增加英语视听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次,专业课程可以进行电工电子、电子测量与维修,电子工艺和智能电子中等核心课程模块的设置,以此来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课程设置、内容的科学分工与衔接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典型电路的分析,以及仿真测试等途径来促进电子技术相关知识、应用的不断提升,防止专业根底课程出现重复情况,也能够全面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高职阶段,应运用C语言来开展程序设计课程的讲解,强调学生必须要到达可以准确、灵活运用单片机来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强拓展2。再者,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讲,应主要以单项技能训练、校内综合实训,以及校外实习等教学环节来组

6、成,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给予递进式培养。同时,對于专业技术技能方面,中职阶段,应将根本技能、操作技能锻炼视为主要培养内容,且要完成高级职业技能考核,获得高级工整。专业技能课程上,要着重以电子产品工程制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分析电路、电子焊接组装等方面的综合运用锻炼来培养、拓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工学交替,在高中阶段,可以增加两个月专业认知、专业实习,然后安排高职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假期来完成,假设能够累积到达两个月,就可以计两学分3。另外,除了专业能力的培养之外,在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组成局部。三、结语综上所述,针

7、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来讲,为了促进中高职的科学衔接,应积极构建自身完整,能够全面适应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技术 技能提升,全面挖掘、发挥学生潜能的课程体系,以此来确保中职的相关知识、技能可以在高职课程中得到有效延续,防止出现脱节、重复等问题,真正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参考文献:1张叶茂,莫淑贤,陈小长,凌永航,唐敢.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22(35):115-117.2邱富军.基于地方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9):14-15.3徐航.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24):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