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6906941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兴趣作文 在呼唤创新教育的浪潮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育在不断进步,要求作文教学也要不断地改革。但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小学生怕写作文,习作还存在着编、抄、仿、背的写作方法,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内容贫乏、千题一式、千人一面,没有层次,更谈不上联想与想象。面对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就是指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小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学生的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内容千篇一律。原因是学生手头题材缺乏,没有“

2、真事”,也缺乏“发现”,缺乏探究,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害怕作文。因而出现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大多在作文选上抄来的生搬硬背,无中生有这样的作文质量令人担忧,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是至关重要的。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这样学生对写作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几年来,本人就学生兴趣作文进行探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怎样让学生由“无话”到“有话”,由“怕写”到“乐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涌现”的。 一、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写作源动力兴趣 前苏

3、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源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文思汹涌,言而不尽,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游戏导入写作 心理学家布来斯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面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

4、快乐,创设了愉快、轻松的写作情景,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再也不用求抄写范文。比如,在作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对每组游戏都宣布好游戏规则和程序要求,并要他们记住他们各自的表现和当时的心理,最后问他们赢得冠军有什么“诀窍”,他们有的答“是团结一致的原因”,有的说“坚持就是胜利”,也有的说“要有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记下游戏的全过程,甚至自己想法体会,在文章结尾部分谈谈自己发现的诀窍,只要写得完整、有序就行。这样,学生写作时不仅不会感到无素材,而且思路畅达,中心明确。 学生的作文篇篇内容具体、多样、生动,各抒己见,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找到写作的真知。(二)

5、、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澜,丰富多彩,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作文就是要我们将周围的真实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1、激发观察的兴趣亲身经历,身临其境心理学表明:兴趣的产生与保持有赖于成功。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即使他的成功只不过是解决一些不很复杂的题目,也会激发引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力量,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小学生作文多是记叙一些亲身经历(或听到或看到)的事

6、。为此,让学生走入生活,体味生活,亲身尝试,身临其境尤为重要。他们会产生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念头,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闻、尝、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爱问、爱思、爱看、爱做的“有心人”。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学目的。 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习作可爱的校园时,在布置观察作业前,我问学生:你喜欢咱们学校的校园吗?你认为校园的哪一点最吸引你?因为学生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朝夕相处,所以很容易激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校园的情感,于是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们充分观察校园的时间,然后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汇

7、报自己的发现。这次观察的结果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出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学校古老的六年级办公室最吸引人,因为在那里辛勤工作的老师将一批批合格毕业生送入中学,而且有些历史的青瓦红柱建筑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校园里显得特别庄重;有的学生认为操场上的参天青松最感动人,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们总是挺直胸膛,体现出刚强不屈的顽强作风;有的学生发现校园中的紫藤架最美丽,尤其是到了初夏时节,在满眼浓浓的绿色中挂着一串串类似于紫葡萄的花,好似一幅色彩艳丽的水粉画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时几乎说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物。望着满满一黑板的汇报内容,不仅是老师,甚至连学生自己也难以相信他们眼中的

8、校园居然这么美。这无疑是学生们的愉快心情促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行细致观察的结果。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又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2、在生活上锻炼学生写作的内动力观察力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面对着

9、21世纪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写作课堂教学是“奉送真理”还是“发现真理”,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是”解决问题”还是”激发问题”呢?为了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学生作文“补充营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每天把听到的新闻、趣事讲述给大家听,大家听后谈一谈感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吸引

10、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过去观察一下它那对美丽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捕捉最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学生涌现无限的乐趣,就会饶兴趣地写下去。3、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习作兴趣 “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而过去的教学把知识“喂”给学生,不少老师把写作的方法简单的传授给学生,甚至把所谓的写作标准定式的、公式化的强加给学生,因而在布置作文的范围内容

11、都有所固定或限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吃不透”,甚至“吃不饱”。阅读不少学生作文,总觉得不尽人意。其实,如果仔细品尝学生习作,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地方,只不过我们用成人的标准、个人主观意识去衡量罢了。作为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应给予肯定,不要一味地戴上眼镜找学生的不足。多鼓励,少批评,可以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让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竟然有一位同学写不喜欢我,虽然文采并不好,的确列举了我不少缺点。一般教师也许把这位学生大骂一顿,我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他的文章作了认真

12、修改,在班下表扬了他敢于正视老师缺点的胆量,还把这篇文章推荐到“小学生网上作文编辑部”发表了。从此这位学生写作兴趣便激发起来了,还经常把自己的作文交给我给他修改。、 二、开放写作时空 让学生捕捉写作的素材这样的作文教学大纲司空见惯:老师命题我的,学生“遵命服从”,全班学生搜肠刮肚,胡编乱写,凭空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可敬的老师”。学生心里明白老师要求的是文章技巧如何,并不管你是否真有其人,确有其事;老师要求的是你快速作文、当堂完成,以训练写作上的应试能力。这种指导思想,这种写作的时空条件,不管学生有无经历、体验、积累,只要编得圆满即可。如何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据报载:一位教师让学生写我的

13、爸爸,给学生两周的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上班的情形,以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爸爸。这样,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我们不妨开放学生的写作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为形式提供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真正对作文兴趣。三、作文的直观效果描绘美丽的图画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并且也愿意信笔涂鸦。画了之后要学会“看”,学会观察、欣赏大自然,训练学生观察形状、色彩的能力。学生的作文可以用画来再现,看到一幅画,可以用文字来表现。观察的表述过程实际就是再现一幅幅画面,再用文字写出来,作文和画画关系十分密切,和作文一

14、起画画尤为重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描一描、画一画,也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录画画的过程及体会、心得,也不失为一篇好的作文题目。四、作文的可塑性让学生品尝作文的成功快乐 心理学家布来斯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面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来目标。”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且能学以至用。如果学生认为所学没用,不值得学习,不能满足他求知、开智的需要,也就难以产生兴趣,教学效果负增长,因而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诱发写作的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忽然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师应该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的催化剂。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写作文,总有几篇相对

15、而言写得较好,就对他们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因为世界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同学们把作文写出来给同学、老师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这也是一种传播,因此,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对启发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把作文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记录生活、铸造生命的过程,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有一天你就能看到学生爱上作文,使其能够真正地展现和发展自己,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达到了兴趣作文教学的目的。 五、改革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自主作文自主修改 而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开石方启玉,吹沙始现金”,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去尝试修改作文,这是产生写作兴趣的“点金术”。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