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89598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单元测试 中图版选修3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1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BC D2酒泉附近地区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草原退化 D湿地萎缩12.解析 第1题,建设风电基地,风能资源一定要丰富,酒泉距冬季风源地近,风能资源丰富。另外,该地因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能源需求量不大,可排除、。第2题,酒泉位于我国

2、西北地区甘肃省境内,年降水量小于200 mm,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答案 1.A 2.A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表,据此回答35题。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9165872587070446207617548853.根据图表分析,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A上海 B黑龙江C吉林 D浙江4表中六个行政区中,农业科技投入最多的是( )A上海 B黑龙江C江苏 D浙江5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

3、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C增加劳动力,精耕细作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35.解析 第3题,人均谷物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经计算可知,黑龙江最高。第4题,现代农业增产主要依赖于科技的投入,上海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说明其农业的科技投入最大。第5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所以劳动力对增产影响不大;东北气候寒冷地区面积大,不可能采用大棚技术生产;东北地区现在的农业生产问题是由于只用地不养地,造成严重的土壤肥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和可持续发展,所以

4、要增施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以保持土壤肥力。答案 3.B 4.A 5.D读图,据此回答68题。6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毁林开荒 B开矿C土质疏松 D风力大7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的黄土高地称为黄土塬,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C蒸发 D地表径流8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特征的气候类型为( )A BC D68.解析 第6题,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人为原因,又有自然原因,其中自然原因主要有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不包括风力大。第7题,黄土塬地形平坦,水流缓慢,下渗量大,地表径流量小。第8题,黄土高原地

5、区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C项符合题意。其中A项为地中海气候,B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项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答案 6.D 7.D 8.C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园艺业比重增大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10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

6、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工业910.解析 第9题,该图反映的是第二产业中的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关系,从图中可看出第三产业、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在1958年()的比重依次约为18%、20%、62%,在1995年()的比重依次约为32%、29%、39%,第三产业和化学工业的比重上升,而钢铁工业的比重下降。第10题,鲁尔区重点改造传统产业中的钢铁和煤炭工业(二者为主导产业),缩减其厂矿企业的数量,扩大每个厂矿的规模;对传统工业只是改造,而非搬迁;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答案 9.B 10.D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较为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

7、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表(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据此回答1112题。年份198019861992xx总人口(万人)北京904.31032.41124.81250深圳33.2993.56260.9405.13户籍非农人口(万人)北京510.4586.8656.3747.2深圳6.7626.4557.3995.05暂住人口(万人)北京18.661.279.9150.2深圳1.242.11180.68285.2811.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B城市化水平都快速持续增长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D深圳城市

8、人口超过北京12材料所示时段,深圳城市化异于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基础 B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C城市建设规模 D腹地的大小1112.解析 第1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城市人口增长北京以户籍非农人口为主,深圳以暂住人口为主,故A项错;城市人口是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因此深圳城市人口远小于北京,D项错;利用题给出的城市化率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出深圳和北京的1980年和xx年的城市化率,见下表:1980年城市化率xx年城市化率北京58%72%深圳24%94%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北京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慢,故B项错误,C项正确。第12题,深圳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

9、的政策,有大量外资注入,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吸引了内陆地区大批的人口涌入。答案 11.C 12.B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1314题。13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煤、气、盐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科技力量雄厚 国家政策支持A BC D 14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A BC D1314.解析 第13题,榆林位于陕西省,虽有黄河等河流流经,但大多河流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水运

10、并不便利,故错误;陕西省位于我国西部,科技较落后,故错误。第14题,重化工业的发展能促进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重化工业污染较重,会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另外矿产资源的开采也会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当地发展重化工业,加大了能源的利用量,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故错误,正确。答案 13.C 14.D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右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xx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15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19701976年 B197

11、71984年C19801989年 D1989xx年16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1516.解析 第15题,结合图中两条曲线的对应情况,只有19701976年两线变化趋势最接近。第16题,1983年以来该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说明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治理。答案 15.A 16.B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1718题。17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

12、丰富18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宜发展淡水养殖业1718.解析 第17题,丙地是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温暖湿润,而不是寒冷干燥。故选C。第18题,东北的沼泽地对环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能都变为耕地,乙地农业发展的着眼点应是改良土壤,提高产量;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和提高收入;丁地纬度低,光热条件好,接近港澳,可发展蔬菜、花卉种植,并出口,提高收入。答案 17.C 18.C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

13、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xx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920题。191990xx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0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 BC D1920.解析 第1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产业在xx年前快速下降,xx年后比重并未持续下降(xx年略有上升),且下降速度变慢。第二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并非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一

14、产业比重变化最大。故A、B、C三项错误。第20题,由产业结构可知该地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产业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向外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答案 19.D 20.B二、综合题(4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北部湾经济区和辽中南工业区是广西与辽宁两省(区)重要的经济区(下图)。北部湾经济区紧靠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晚;辽中南经济区发展历史早,基础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两省经济区都需从中东地区输入大量的石油资源。(1)从资源和交通的角度,分析广西和辽宁重工业发展条件的异同点。(6分)(2)有色金属工业(如铝土、锡的开采与加工)是广西的支柱产业之一。指出有色金属矿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4分)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辽宁和广西均临海,港口较多,海运发达;两省铁路网较密集,铁路运输便利。渤海北部和北部湾北部均有石油资源分布,因此两省发展重工业均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不同点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