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的创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88965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工程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结构工程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结构工程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结构工程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结构工程的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工程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工程的创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工程的创新结构工程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想作出的创新也不容易,有时还要考虑建筑等各方 面的因素,特别是对一些新型的结构形式,不敢使用,致使在结构设计时很保守, 不敢打破常规。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创新,我认为作为一个结构设计人员也应该 考虑一下创新,不能老按常规的设计,如果不创新,土木工程啥时候能赶上过国 外呢?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为了创新,整理了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与大家共 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创新的认知自十六大召开以来,“创新”一词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出现的频率急剧增加。 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大家也都想在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上做出点创 新。但“如何全面

2、的理解创新,怎样才能创新”这已成为我们研究生现在所面临 的问题。一 创新的含义所谓的创新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的概 念,但并不局限于经济学的范畴。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创新活动贯穿于人类 生产实践、政治和社会实践、科技实践之中。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 时俱进。实践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创新包括理论、制度、科技、文 化创新等。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二 创造的含义创造一般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思想(理论)和发明新事物,相对仿造和再造而言, 创造虽然包含着模仿性、继承性,但不是单纯的模仿、仿造,而是在继承中又有 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因而创造不同于原来,它是新

3、思想、新事物。创造是社会 前进的强大动力,是当代的主旋律。广义上的创造是对本人而言,即以新的方式解决自己过去所没有解决的问题。 狭义上的创造是对社会而言,即提供前所未有的发明。对于创造的理解既不能过于宽泛,把个人从无知到有知的每一个发现都看作为创 造,也不能过于狭窄,认为只有左右人类命运的伟大发现才叫创造。三 创造的特性1 新颖性。也即首创性,惟其“新”,才具有优势,才能战胜旧事物。是创造的 最重要的特性。2 价值性。从创造成果的社会效益上看,对具有普遍的社会价值,创造就是使事 物不断地具有新的功能。3 先进性。这是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创造不具有先进性就不能战胜旧事物。4 变革性。从创造的实

4、质来看,都带有变革性,原封不动,没有变革,就没有创 新,破“旧”才能立“新”,推“陈”才能出“新”。5 未来性。创造所要解决的课题都是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因而创 造始终要面向未来。四 创造性思维 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从天而降,它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 思维,以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创造的核心。 是出创造性成果的关键。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具有一 般性思维的特点,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是新颖性和独特性。一 般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一般的分析、比较、综合,然后做出推 理和判断。

5、而创造性思维是指遇到某些问题,不能再依据常规的方法去解决,必 须进行创新的思维过程,要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 题,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成果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 产品。创造性思维还是一种发想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五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思维的定势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造成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1 固定地看待事物。只注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不注意事物其他方面的特性。 如习惯于把砖只看作为建筑材料,而很少想到其他方面的用途。2 习惯走老路。过去条件作用和固定思维方式常常是人们按老一套的方法处理问题,遇到新问题,也不动脑筋,习惯于

6、用以前的老方法去解决。3 过分依赖专家和权威。1 接受某一权威判断“正确”的途径,自己永远不再去找更好的新途径。2 对专家权威的判断过分依赖,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的设想、方法毫不 迟疑的否定。4 过早下结论。往往刚接触问题,还没有掌握可靠的资料就下结论,这样对问题 的认识往往较为片面,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所在。5 专业面太窄。创造性的设想很可能来自于一个表面无关的领域。科学史上一些 重大的发现和突破都是本专业以外的人取得的。6 害怕失败。失败是一种心态,它会使很多人感到心灰意冷,而压抑创造性思维 的发挥。失败通常还表现在对自己创造能力产生怀疑,丧失自信,而自信心恰恰 是创造性最为关键的心理因素。

7、六 增进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人抱着“创新是天才的行为”的观念,于是他们整日默守陈规, 毫不突破。而事实上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有的,对于一切正常人而言,不论性别、 年龄、学历等都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并不是少数天才的 专利;创新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因为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我们的潜能才能够得到 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增强创新意识,要有强烈的创 新欲望和创造动机,这样才能激发创造力,为突破创新的目标而拼搏。一个人如 果没有创造欲望和创造动机,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因而对于 创新而言,有无创造动机是首要问题,只

8、有有了强烈的创造动机,才能推动自我 探索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取得创造性成果。我们不仅仅要具有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和 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打下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重视知识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科学的创新 来不得半点的虚假,除了凭真实的成果取得外,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知识基础 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其次,要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学习一 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创造力,可以使我们在创新 实践中少走弯路,超越创造障碍,顺利达到创造的目的。最后,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个人要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9、,顽强的毅力,强烈 的求知欲,以及较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我们要认识到创新并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通过哪一种创造技法就可 以实现的。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在 一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再通过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的综合才能实现。 没有什么“秘诀”,更没有什么“符咒”,可以唤醒一位“沉睡的天才”,只有靠 自己的努力。思维定势(一)一 思维定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而当我们长期处于某个环境,多次 重复某一活动或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时,头脑中会形成一种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 的思维定势。下一次在碰到同类问题时,思维活动便自然而然地受这种思维定势

10、的支配,甚至在环境、条件等发生明显变化时仍不肯改变。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过去感知影响当前的感知。也可以理解 为过去思维对当前思维的影响。在创新活动中,我们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思维定势。 因此,要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特征 为了打破思维定势这一创造性思维的障碍,进行创新思维,先了解一下思维定势 的特征。1 思维定势具有强大的惯性思维定势和自然界中的每一样东西一样都具有惯性。静止的东西想要推动它,必 须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它的静摩擦力;运动的东西,就算费很大的力气也不能使其 马上停下来,还要有一个减速过程。所以,思维定势的建立不仅需要一个长期的 过程,而一旦建立起

11、来,就是具有极强的顽固性,要想改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2 思维定势具有一种形式化结构思维枷锁是一种纯形式化的东西,就是说它是空洞无物的模型。只有把被思考的 对象填充进去以后;只有当实际的思维过程发生后,才会显示出思维枷锁的存在, 显示出不同定势的差异。也就是说,没有现实的思维过程,也就没有所谓的思维 定势。3 思维定势不易把握 思维定势是不易捉摸的,突破思维定势的时机也是不易把握,有时该突破的时候 没有突破,不该突破的时候却突破了。思维定势一般可分为书本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自我定势等几 种。二 书本定势 所谓的书本定势是指在处理问题或看待事物时,以书本

12、的是非为是非,仅仅局限 于书本,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书本是全人类有史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的源泉。 因为有了书本,前一代得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教训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 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批判吸收他们的学识,不必再从零开始;因为有了书本, 我们得以在方寸之间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陶 冶情操。不过,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的东西,和现实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处 理问题的时候若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以书本为纲,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 经验知识和创新能力其实是一对矛盾,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对立的 一面表现在知识的增加创新能力不一定提高,二者并不

13、是同步发展的,更不具有 正比关系。创新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开拓。如果只局限在已有知 识的范围内推演,是难以创新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说我们在创新时,不能盲目地相信书本,以书本为 权威而局限于书本,一定要敢于对书本产生怀疑,突破思维中的书本定势。 突破书本定势1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知识并非力量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读过很多书的人,知识十分丰富,可如果读死书, 不会活学活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拘泥于书本,只限于从教科书的观点和立场 出发观察问题,陷于片面的书山文海中不能自拔。这样不仅不能给人力量,反而 会束缚我们创新能力的发挥。而读书少,知识

14、不多,学历不高的人,只要善于创 造性思维,同样也能做出创造发明。我们并不是否认知识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在认识到创造发明没有书本知识也是不行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个人自身专业知识面很窄,不可能拥有全部的真理,最有创造性的想法往往来自于一个表面无关的领域,所以专业知识的束缚对科技创 新而言是非常不利的。2 对自己进行逆向教育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正规教育。一个人所受的正规教育越多, 专业知识越丰富,但从创新的角度来讲,他的思维所收的束缚的可能性就愈大。 我们可以对自己进行逆向教育,尽可能地从事物反方面揭示知识的相对性。3 不为读书所累一般来说,一个人读书,大约总要经过几个阶段才能悟出其中的

15、道理。初读时, 常常容易“尽信书”,对书本敬佩的五体投地,后来读多了才开动脑筋,作比较, 发现书与书之间、书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吻合,最后才能达到“读书不为书所累” 的境界,彻底打破书本定势的枷锁。三 权威定势在思维领域,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悖的观点或理论,就想当然地认为其必错无疑,这就是所说的 权威定势。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权威,权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现象,权威定势来源于个人的 有限性,个人知识上的有限,使我们崇奉博学者为权威;个人力量上的有限,使 我们崇奉强力者为权威。我们不应该盲目崇拜权威,应该通过权威的力量把自身 的有限性上升的无限性。突

16、破权威定势1 敢于大胆怀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一部科学技术史的 诞生、成长以及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推翻、否定权威的过程,突破权威定 势就意味着创新。2 审视权威 一个权威是不是真正的权威,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 他所处的地位要有利于获得相关事实和材料;2) 他所受的教育和所积累经验能对特定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3) 所判断的问题不得涉及自己的利益。 当一个权威涉及了个人的利益时,即使是在著名的权威,也要大大地打个折扣。 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突破权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权威定势,想出一些创造性 的想法。思维定势(二)四 从众定势 从众定势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在从众枷锁的指导下,别人怎样 做自己也怎样做,别人怎样想,自己也怎样想,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