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88869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一、选择题1(2016广州)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C)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统治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解析根据材料“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A、B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

2、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D)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 解析根据“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可知,商朝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主要的标准是“能继位者”,而不是嫡庶之制,故A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材料只是指出宗法制的起源不是周公制礼,而是宗庙制度,但没有说宗法制与周礼无关,周礼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列举商朝的宗法制只是为了说明,“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并不是强调宗法制

3、起源于商朝,故C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可知材料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故D项正确。 3(2017河北正定中学)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C)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朝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

4、,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了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错误。4(2016德州)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C)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解析古代中国也有刑法,只是并未成文,故A项错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并非为了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故B项错误;刑法从“并无公开条文”到“将成文刑法

5、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反映了刑法由不成文到成文的演变,这是适应地主阶级兴起、贵族逐渐衰落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刑法,未体现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5(2016安庆三模)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A)A王室力量雄厚B四方诸侯雄起C实现天下一统D王权依托神权解析根据材料“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可知,周襄王认为周天子拥有天下,各地都来臣服,分封各地诸侯,使他们有自己的地盘,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

6、诸侯雄起的问题,故B项错误;到秦朝始皇时才实现天下一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王权依托神权,该选项是属于对材料的误读,故D项错误。6(2017衡水中学期中)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从材料“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可以看出分封制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故A项正确;从“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可以看出B项不符合题意

7、;“本部落联盟的贵族”与“家族”不同,C项不符合题意;“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与材料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C)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解析材料信息“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体现了秦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历史, C项正确;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加强,更不是强化,排除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8(2016永州)左传庄公二十三年记载了朝会的功能:“夫

8、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贡赋多少;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据此可知,朝会(D)A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集中体现B在于确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C旨在君臣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解析材料中的文言文可译为:“礼,是用来整饬百姓的。所以会见是用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制订节用财赋的标准;朝觐是用以排列爵位的仪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以攻打对上的不尊敬。诸侯朝聘天子,天子视察四方,以熟悉会见和朝觐的制度。”春秋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朝会是遵循而非确

9、认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故B项错误;等级秩序使得朝会中君臣不可能平等议事共同作出决策,故C项错误;“夫礼,所以整民也”,朝会中体现的君臣贵贱的等级和秩序,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君臣关系,故D项正确。9(2016合肥)左传载昭公十一年“叔向曰:陈人听命,而遂县之”;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史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C)A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推广B郡的规模地位高于县C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D分封制遭到彻底破坏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

10、受郡”,可知春秋时期郡的规制是小于县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三则信息间接或直接反映了在战争之后或战争前与郡县制的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被破坏的信息,故D项错误。10(2016全国名校联盟)“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A)A推行了郡县制度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C创立了皇帝制度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地方分权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从而使得官僚体制从贵族政治向职业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正确;强化丞相的权力不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B项错误;皇帝

11、制度的创立不体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1(2016唐山)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晋书职官志记载:“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乡置啬夫一人。乡户不满千以下,置治书史一人;千人以上,置吏一人,书佐二人。”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A)A“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B“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治理模式C乡绅阶层已成为乡村的主导性力量D“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的状况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秦朝在地方设置亭长、乡长等,地方的长官由中央任命,根据晋书职

12、官志的相关记载在地方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可见当时地方受中央管辖,所以“皇权不下县”说法确实是错误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皇帝的“无为而治”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没有涉及乡绅阶层成为乡村的主导力量,故C项错误;“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体现的是地方统治以宗族为主,而材料中是中央对方的管理,不是宗族管理,故D项错误。12先秦时期的官阶,一般以天子授予的爵位来称呼,往往是依据血缘关系亲疏,与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到了秦汉时期则用“若干石”称呼,如郡守是2000石,则习惯上称作“二千石长史”。这一变化说明(B)A宗法观念消亡B官僚体制确立C粮食产量剧增D爵位制度废除解

13、析本题主要考查官僚体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先秦时期主要是依靠血缘关系的贵族政治,秦汉时期官职爵位是职业官僚,政府授予一定的俸禄,这表明官僚体制的确立,符合题意的是B项。宗法观念影响至今,排除A项;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D项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

14、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材料二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材料三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

15、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2)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浓浓的亲情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谐、亲族团结,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