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6887563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完成一系列促 进燃烧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要的器具,学生可能会选用的器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那些茹毛饮血的祖先用笨拙的双手,把一块块兽肉烤出第一缕香烟时,火成了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再

2、也无法与之分开。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二、新课学习探究燃烧的条件明确任务1. 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 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做好准备本次实验对学习第六单元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之前请你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回顾有关知识和经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需要有可燃的物质,要有氧气,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土埋、吹灭、浇水、封闭等怎样才能使炉火烧得更旺?通风、粉碎、架空等2. 确定本次实验你想解决的问题你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还可以重复或改进下面3个实验。3. 准备好实验用品木条、A4纸、秒表、

3、酒精灯、火柴、试纸、烧杯、坩埚钳、钢丝棉、酒精、一瓶氧气。友情提示任何点燃操作和燃烧过程都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带来危险,在动手操作前务必思考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防范意外的发生。动手实验:1. 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取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取另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水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也尝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操作现象结论点燃浸过酒精的木条木条燃烧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酒精是可燃物点燃浸过水的木条木条未燃烧结论: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1)你认为上述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什么?该实验能否达到这一探究目

4、的?是否可燃,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时间的掌控要好(2)你有自己的实验方案吗?你的方案与本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可以用同大小的石块与煤块进行点燃对比探究。此方案对时间要求不高,排除了时间长木条燃烧的可能。2.“纸船烧水”取一张A4纸,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记录该纸船从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注意:1.在操作时,纸船可以用手扶着2.水不要加的太多,只要能浸湿船底即可。3.纸船燃烧后,立即将纸船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参考视频:纸盒烧水操作现象结论加热纸船纸船很快燃

5、烧水使纸船的温度降低了加热盛有水的纸船很长时间才能部分燃烧结论:燃烧需要使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上述实验能否证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你有更优化的实验方案吗?可以优化方案:如图,烧杯中放80热水,两个试管中分别入白磷和红磷,按图组装,观察现象红磷不燃烧,白磷可燃烧同学们也可用其它方案。3. 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将钢丝棉迅速插入氧气中(瓶底需盛水或铺沙子),观察现象。注意:实验要成功关键要做到两点:1.集气瓶底要预先盛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止瓶底炸裂。2.火柴即将熄灭时再将其迅速的伸入集气瓶中,且不能触及集气

6、瓶内壁。操作现象结论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钢丝棉,然后迅速插入氧气瓶中钢丝棉在空气中灼烧变红热钢丝棉燃烧需要纯净的氧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是否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发生燃烧。我们试卷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变化。如图:钢丝棉在空气中燃烧时,由于氮分子比氧分子要多,所以氧分子与铁原子的相遇机会就少,就很难发生化学反应,当钢丝棉在氧气中燃烧时,铁原子只与氧分子接触,就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反思交流:1. 通过本次实验,你对燃烧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改变氧气的浓度,也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改变

7、化学反应速率。2. 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保证实验的可靠性、结论的科学性?控制实验变量,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3. 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用嘴吹灭,用水浇来,用烧杯扣灭降低温度,降低温度,隔绝空气或氧气拓展实验:用杯子罩燃烧的蜡烛操作现象结论点燃两支同样的蜡烛,其中一支罩上玻璃杯罩上玻璃杯的蜡烛很快熄灭燃烧需要氧气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拓展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同学们可以亲自探究。参考视频:烧不坏的手帕结论:燃烧时的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小结: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空气(氧气

8、)接触3.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理,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课堂练习: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D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使火焰朝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B )A.氧气不足B.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C.没有和空气充分接触D.火柴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太高3.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B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

9、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板书设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物质具有可燃性 1.隔离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 2.隔绝氧气3.温度

10、达到着火点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作业布置】1. 从生活中寻找能让可燃物更好燃烧的方法2. 从生活中找到其它的灭火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教学反思】在学生独立探究前,考虑到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是很明确,因此,我以选择木条和石块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借此让学生明确探究的过程:设计方案、控制好变量进行实验、依据现象获得结论。在共同完成的这一探究的引领下,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实验,从学生交流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确实有所收获:既体会到了探究过程和乐趣,也能通过探究明确控制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还可感受到小组互助合作、集思广益的好处。本节课是让学生通

11、过探究活动,归纳出燃烧需要的条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体会控制条件对于控制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基于以上考虑,我通过油锅起火这一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猜想,进而自己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体会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并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实验方案。通过分析铁丝在不同浓度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认识到改变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机会,可以促进或抑制燃烧,体会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进而感受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整节课就是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燃烧需要的条件,并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