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88529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为人们推荐了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请人们仔细阅读,但愿你喜欢。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精悍(hn) 洗涤(d)踌躇(chu c)惊诧(c) 桀骜(ji)黯然() 噩耗()不惮(dn) C.喋血(di) 尸骸(h) 呻吟(shn) 浸渍(z) D.辗转(zh) 攒射(zu)屠戮(l) 惩戒(h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菲薄 绯红 尸骸 骇人听闻 B.惊讶 叱咤 亢奋 引吭高歌 .作揖 舟楫 追悼 尾大不掉 D黯然喑哑 诡秘诡计鬼计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 )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她的作品今存离骚天河九歌九章等,后收入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之中。 B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双桅船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其为哀悼林肯总统而写下的出名诗篇。 C.艾青,原名蒋海澄,其成名作是大堰河 我的保姆。 D.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作者是鲁迅,她还刊登过故事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4.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对的的一组是( )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 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_于我的苦痛。 A.

3、徘徊毅然 快意 .徜徉居然快意 C.徜徉 决然乐意 D徘徊 毅然乐意 5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是( )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较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种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 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叫声的确有点刺耳 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 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 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

4、的安全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措施,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早在3年代,萧老就因故事梦之谷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C.有些消费者盲目崇洋,觉得她山之石,可以攻玉,宁愿出高价也要买进口货。 D.为适应公司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五十多岁的老王也在刻苦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人们都夸她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的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 B.今天,一股由疏而密、由徐而疾的网络世纪风已经登陆中国,并且正以一

5、种令人炫目的速度扫荡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 C.冬天星湖地区的景色有些凄清:湖水结了冰,四周枯草萋萋,树林里落满了橡子与松果,到处是一片沉寂。 D.虽然她们在寻找革命真理和摸索革命道路中经历了许多痛苦、挫折,但始终信心百倍,老而弥坚。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提的文学家,依次是()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衰 A.李清照李白苏 轼 欧阳修 白居易曹 植辛弃疾 司马迁 C.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 .课文中选用的刘和珍的几件事,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刘和珍的思想品质,如下

6、分析对的的一项是() 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刊物。 刘和珍敢于对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赁屋授课结束,刘和珍“虑及母校前程,黯然至于泣下”。 刘和珍“欣然前去”请愿。 A.思想进步,积极向上;她在政治上想有所作为,出人头地;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不怕反动派的凶残。 B热情渴求革命真理;具有革命斗争精神;为学校的前程而黯然神伤;为了国家,宁死而不屈。 C.喜欢读鲁迅主编的刊物;具有大无畏的造反精神;具有革命责任感;关怀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渴求革命真理;具有革命斗争精神;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关怀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1小狗包弟的作者是_,原名_,这篇文章选自她的

7、散文集_。除此之外,她尚有长篇故事代表作_、_、_,它们又被称为“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碰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懂得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由于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历来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可以相

8、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目前,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种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边,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种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开头用“中华民国十五年”作纪年,而不用公元纪年,分析最对的的一项是( ) .揭示了帝制被推翻时间已长。 B由于人们当时不习惯以公元纪年。 C.以示哀悼文章的庄严。 D.

9、可将“推翻帝制”与段祺瑞政府的丑行对比,起揭发和挖苦的作用。 (2)对“我独在礼堂外徘徊”理解对的的一项是( ) .体现了作者难以克制的悲愤。 .体现了作者的孤寂与伤悲。 C.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D.表白作者决心“长歌当哭”。 (3)第三段文字的层次划分对的的是( ) ./ B./ ./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小胡同 季羡林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六十近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种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北大与清华各考三天,考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

10、的围攻,特别可怕的是那些臭虫的空降部队,防不胜防。 但是,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可以苦中作乐。在傍晚时候,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若饴。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具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近年后来,又回到了故都。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胡同里: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我住的地方后

11、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她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我是不相信什么鬼怪的。我感爱好的不是什么鬼怪显灵,而是这一所大房子自身。它地跨两个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种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背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朴,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第二进院子里有诸多树木,我最初没有注意是什么树。有一种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在树下

12、,忽然闻到一股幽香。本来这些是马樱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种十九岁的大孩子,目前成了中年人。相距将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不管是六十近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目前北京的面貌每天在变化,层楼摩天,国道宽阔。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怀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种地位吧,永远,永远。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结合语境,分别说说第三段中“悠扬”“深邃”“凄清”的含义。_ _ (2)第五段中“这样复杂的内容”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话? _ _ (3)你如何理解第五段中的“外面十分简朴,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句话? _ _ (4)下列对文义的理解,不精确的是( ) .文中几次提到花的幽香,流露出对小胡同的爱和眷恋之情。 B.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倒数第二段中的“吞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