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87877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吉林市龙潭区金珠学校 王宁宁一、教材版本和教学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729页 教学班级:四年三班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能力目标: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 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

2、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五、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在上课之前我观摩了优秀教师的上课录像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六、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质疑启发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

3、相互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分析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等学习方法去观察、猜想、探索、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七、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多功能电教室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件设计:课件体现了我校新的教学模式“自学、导学、拓学”。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新课。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口算:54+17= 28+78= 213+39= 上面的三道题都属于哪种运算?其中在54+17=71中,54、17、71分别叫什么?过去我们已经学会过了有关加法计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加法的规律

4、性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板书:加法运算定律通过预习,谁知道我们将要学习哪些(加法定律呢?)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二、自主学习我们看大屏幕,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行,你们看。(出示大屏幕)这个问题简单吗?我们就要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来探究加法交换律,请同学们拿出自学提纲独立学习( 汇报:哪一组愿意先给大家分享你们的收获?1、列示:40+5696 56+409640+56(=)56+40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8+1717+18 124+235 235+124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

5、什么共同点?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教师巡视师:好了,你们掌握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了吗?谁能来说一说?师:我们怎样记住它呢?(学生回答)师:你认为用汉字、图形、字母表示哪种更直观、简便?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b+a这里的a和b表示哪些数?注意:a和b可以表示0,1,2,3,任意的整数。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巩固小练习师:老师要

6、考考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65+145+109+31+44+98+346+273+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过计算问题,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用了加法交换律?(笔算加法的验算方法)(凑十法)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练习: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不符合画“”。四、探究加法结合律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881049619296288为什么要先算

7、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ab)c_(_)(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任何数)师:前面我们提到李叔叔要骑车旅行一周呢,我们看看他前三天的路程。出示第一天88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

8、,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同学们列示解决:88+104+96=288(千米)说一说你的计算顺序,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课件演示、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69+172)+28 69+(172+28)155+(145+207) (155+145)+207 上面的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从上面的算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每组算式中有三个加数,而且三个加数相同,只是计算时计算顺序不同。 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5+4)+64+(5+6)(36+84)+13284+(36+132)158+(68+245)(68+158)

9、+245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总结这就是我们几天所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概念。你能用符号表示一下吗?课件: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则可以写成:(a+b)+ca+(b+c)五、巩固练习:1、用加法结合律填上适当的数(65+145)+43205+ (85+30)(38+112)+134278+(255+27)2、书上31页第4题:下面算式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3、海豚馆第一天卖出340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180张,下午卖出120张。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4、请同学们拿出检测题卡独立完成,集体汇报5、拓展训练:巧算数学题总

10、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规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

11、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加法结合律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

12、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13、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自学提纲 姓名: 自学教科书P28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 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2、培养说理、推理能力。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你能画出解题思路吗? 2、你能用两个算式求“李叔叔一共骑的路程”吗?(1) (2) 3、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吗?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上面的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 + 4、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 = + + = + 总结: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 )位置,( )不变。6、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7、小组中交流什么是加法交换律?提出不懂的问题合作解决?检测反馈 姓名: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54 + 17 = 17 + ( ) a + b =( )+( )2、在符合加法交换律的等式后面画“ ”,不符合画“”。 276+124=180+220 ( ) a+20=400+a ( ) 550+240=240+550 ( ) a+c=b+c ( )3、运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146+(54+17)=(146+ )+( ) (32+47)+53=32+( + )4、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 ”,不符合画“”。a+(30+5)=(a+30)+5 ( )(10+20)+30+4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