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学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687523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心理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个性心理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性心理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心理学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共性心理学试题(名词解释)机能等价作用:特质使多种刺激从生活意义上作为同种的东西被接受,产生一致性的行为,有使适应和表现行为一贯性的力气,使一个人对不同刺激具有一贯性倾向,这就是“机能等价作用”。2. 冲突:个体经常面对几种同样向往的状况,也可能面对同样厌弃的状况,它要求个体必需在其中作出一种选择,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就是冲突。3.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伴随自我生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4。符合的依靠行为:是说社会学习与仿照问题,即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往往是由于无意识地符合别人的行为而得到奖赏,久而久之就习得了这

2、种行为.5。罗森塔尔效应:假如老师把自己的热诚和期望投放在所要塑造的同学身上,也会激活他们,使同学的行为也向期望的方向进展,这种现象就是罗森塔尔效应。6. 动作再现过程: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把以表征形式贮存在头脑中的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外在行为的过程,叫动作再现过程.7. 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测量方法。通过被试个人供应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较全面的争论资料。8。进展:共性心理学中的进展是指人的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乐观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9。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10。共性倾向性:是指准备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

3、系统,它以乐观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爱好、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11。归因:即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缘由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12. 挫折: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心情状态.13。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生疏和伴随道德生疏所消逝的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称。14. 力气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的个别差异方面。包括:第一,一般力气的各方面;其次,刺激-反应行为中的辨别和运动把握;第三,反应的学习程度和记忆的减退程度等。15。首要特质: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质,在个人生活中居统治地位,

4、支配着人性,影响着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因此它也是衡量人的标准。17. 超常儿童:是指那些智力进展很快,显著地超过了同年龄儿童水平,也包括具有某种才能,制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完成活动的儿童,也把超常儿童称为天才。18.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如:对自己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对自身机体状态的意识等。19。力气:顺当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共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20。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确定目的的内部动力。21。智力:是以

5、抽象思维力气为核心的人在生疏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气。22. 一般特质:是指在确定社会文化形态下,全部的人都具有的概括的倾向,它没有具体性,只供测定个人具有的特质多少或强弱的差异用.23. 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侵害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自己,达到尽善尽美,即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完整的共性.24. 理想:是对符合事物进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25自我生疏: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它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调整把握的前提。其中包括自我观看和自我评价。26共性类型:是基于确定规章,把某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像共性的人归为一类,划分成类型,以便于了解共性。27世界观:由人

6、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就是世界观。28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9。心理状态:是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兴奋和抑制活动的独特的临时状态,它影响着人所进行的各种活动.30. 爱好:是指人力求生疏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确定心情相联系的共性倾向.31. 根源特质:是从许多表面特质中求出相关系数,就可以发觉的特质,即潜在因子。32.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33. 自然观看法:是指对被观看者不加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共性特征进行直接观看的方法.34. 共性心理特征:指在心理活动过程

7、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35。意志:是为了达到确定目的,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36。表面特质:是指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直接观看到的行为表现。37.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语文、数学、及其他科学学问内容的力气。38。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共性倾向。39。共性心理学:是以争论人的共性为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讨其进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40. 成就需要:41. 自尊:42. 流体智力:是指人在生疏和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力气,如词汇、关系的认知、演泽推理、概念形成等诸多方面的力气。

8、43。直接爱好和间接爱好:对活动本身发生的爱好为直接爱好.对活动结果发生的爱好为间接爱好。44。制造力气:是指发觉新原理、法则、规律,形成技能、发觉新方法和解决闷头的新途径,开发新产品的力气。共性心理学试题(问答题)为什么我们说共性心理是有规律的?P3答:共性规律性有如下表现:共性的显著标志是独特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就是一种规律.共性形成过程的规律性。共性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首先受生物因素影响,特殊是对神经系统、脑机制的依靠,其在共性形成过程中所起到作用是有规律的。其次外界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共性心理对外界的依靠,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和进展,

9、也是有规律的。共性行动的规律性。共性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不怜悯境的表现有全都性,这也是共性规律性表现。1. 为什么说共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共性心理学家争论的侧重点是什么?答:心理学是争论心理现象的科学,如感觉、知觉、留意、记忆、心情、意志、共性倾向性以及力气、气质和性格在内的共性心理特征。共性心理学是从诸多的心理现象中,相对地把共性心理分割出来,作为其争论对象,用特定的争论方法和手段,去描述它,深化其内部,阐明它的本质,生疏它的规律,使其有效地为实践服务。所以说说共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三个则重点:丄共性心理学和心理学其他分之领域的心理学家都争论心理现象的

10、共同点,但共性心理学家更留意心理的差异性争论.丄心理学家对心理过程的争论,把他们相对划分开进行争论,揭示其特点和规律,共性心理学家更留意综合的整体。丄共性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学家一样,都要研讨准备人外部行为的缘由,但个性心理学家更留意对人的内部世界的稳定性争论。共性有哪些特性?P10答:共性的整体性一-共性的整体性在于内在统一性;个别心理特征只有在共性整体性中,和其他共性特征相联系才有确定的意义;共性有多层次、多维度多侧面性,这些状况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有主次之分,是一个简洁的系统。丄共性的个别性和整体性。丄共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丄共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4理解共性心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

11、18答: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争论共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总原则下,应询问以下原则:首先是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进展中的人;其次是共性整体性的原则;再次是共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最终是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5。广义的共性结构如何?P19广义的共性结构是从人的本质动身,把共性看成是受社会制约的人的共性,即个性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包括共性倾向性、共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整系统。弗洛伊德的共性结构中的无意识假设包括的三个层次。P24答:他以无意识为核心,把意识层次分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无意识一一包含两个内容,第一,主体生来就有的,没有分化的心里

12、能量,即本能的原始冲动。其次,被压抑的记忆、动机、态度等,即被意识厌恶而进入无意识中被封闭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本能冲动有关的习得的欲望是推动人的行为的最大动力。前意识一一储存着临时被遗忘的意识内容,他是可以被意识召回的部分同时具有警戒功能,检查无意识的伪装状况,只有被意识所容纳,才能进入意识之中。意识是直接被感知的部分,是最糊涂的部分,对当前问题的焦点被意识至U,但对行为的支配力气是最无能为力的。7凯利认为建构的原则有哪些?P31答:凯利认为人们是按构想系统活动的,其原则是:解释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两分法原则;组织行为原则;选择原则;范围原则;调整原则;社会性原则

13、。8.简述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P56答:人们的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特殊简洁:首先,某种行为明显地受一种动机支配。如对活动必要性的生疏;对活动感爱好,或出自个人的理想或愿望。其次,表现在某种行为同时受多种动机影响。再次,表现在一种动机也可影响多种行为。最终,动机和行为后果的不全都性.9。如何理解冲突的意义和如何解决冲突?P68答:冲突的意义:1) 冲突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无限的冲突和冲突。从适应的观点看,心理上冲突也具有乐观的意义.2) 全部问题的解决和制造制造其结果都是对冲突的权衡、选择,最终作出符合实际状况的个人动机目标。3) 有冲突就要解决,才能保持身心平衡,

14、才能前进一步,否则就不能达到达到预想的目标。4) 心理冲突解决对缓解心理紧急货物焦虑状况是特殊必要的。严峻的心理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给身心带来危害,甚至引起心理失常和变态。解决冲突:1、对事业和生活抱乐观态度,要向往将来。个人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得不到满意时,就要面对现实,放眼将来,在客观条件允许状况下查找出路。2、期望和目标的自我调整。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障碍,影响目标实现,所以做事情前对自己期望要留有余地,期望不要过高.3、动之以情,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用确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符合道德标准会产生乐观的心情体验,不符合会产生消极的心情体验。1

15、0。爱好是什么?有哪些特点?答:爱好:是指人力求生疏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确定心情相联系的共性倾向。具有以下特点:1、爱好指向性特点任何一种爱好总是针对确定大事,为实现某中目的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一时性地倾向于某事物,而是经常地、主动地去观看和思考某一事物,并渴望去争论它和获得它.爱好的指向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之上,也在需要的基础上进展。2、爱好的心情性特点人在从事有爱好的活动,总会处在快乐、满意和兴致勃勃状态,从事没爱好的工作,总认为是苦差事.3、爱好的动力性特点一个人在做不感爱好的工作,很难调动乐观性,不行能精彩完成任务。爱好动力性表现在对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将来活动作

16、预备。11. 我们应培育儿童爱好的哪些品质?P80答:我们应培育儿童以下爱好品质,才能陶冶道德品质,进展人的才智,达到教育的目的.1、爱好的倾向性-爱好对什么内容而发生,是形成其他爱好品质的前提。高尚爱好的培育可以使人摆脱低级爱好,使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2、爱好的广度-指爱好的宽敞程度,说明个人爱好结构范围的大小。广泛的爱好应在正确指导下,和中心爱好结合,这才是最优秀的品质。3、爱好的稳定性爱好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爱好必需持续稳定,才能推动深化钻研问题,经受艰苦奋斗,进行有制造性的劳动,获得系统的科学学问,取得良好成果。举例说明我们应如何培育儿童的爱好。P821、答:正确对待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