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687191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一课 长河漫步一、教 材 分 析_长河漫步 课题长河漫步明示了编者的意图。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通过对彩陶、青铜器、兵马俑以及古代绘画的欣赏,长河漫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漫步”中学习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长河漫步培养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列举了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同时考虑到不同门类和不同形式。彩陶部分提出早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彩陶纹样的分析,帮助学生揭示艺术起源与原始社

2、会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种种联系;青铜器和兵马俑的介绍,将象征和写实的不同艺术表现风格的社会性呈现出来,调动学生综合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审美体验;古代绘画部分尽可能地选用了不同形式、题材的绘画作品,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风俗画和文人画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在视觉美感上各自的鲜明特点,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不同切入点。教学活动的设置各有所侧重:活动一从图形和构成方法的分辨入手,旨在通过细节的研究,加强学生对纹样的体验和感受。活动二则是形式语言、思想情感、政治态度以及写作能力的综合运用。在具体造型细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升华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评论和

3、文化认知的多方面素养。 评价建议栏目设置了有关短文撰写的评价内容,对写作重点做出了提示。 教材在资料库栏目中介绍了“谢赫六法”和画家朱耷,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线索和查询资料的方法。 学习大空间栏目更大范围地拓展了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范围,启发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欣赏方法的一般掌握,力求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此激发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 材 目 标 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历史源流、不同时期的美术现象以及审美特点,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通过欣赏活动,感悟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激

4、发学生对中国艺术审美特点的探究兴趣,使之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不同时期的美术现象以及审美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活动感悟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型美感。四、教 学 思 路 根据教材包含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教材意图,把握和控制难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 教材的内容材料多,跨度大,一味照本宣科必然拖沓。所以,对材料进行选择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准备从细致地研究教学内容开始,大量地查阅资料,除熟悉与作品有关的内容外,还须精选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史料和有关知识。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5、的保障。 确定教学重点,理顺线索,依照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方式,从历史发展线索和造型表现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划分为彩陶、青铜器、兵马俑和古代绘画两个部分。彩陶、青铜器、兵马俑部分围绕美术与社会这一主题,将图形的欣赏、研究与历史的发展、变革紧密联系,展开生动活泼的讨论。为此,课前要周密地设计若干选题,选题的内容应该步步贴近教学目标,把学习引向深入。古代绘画部分围绕传统美术的造型特点,一方面对课本材料进行对照比较,归纳和概括其共同特点;另一方面提取重点欣赏的作品进行研究,以点带面,探讨传统绘画的精神特质。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入课题。 人类社会

6、发展进程中 ?陶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1、器物的用途:关联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 ?2、设想陶器产生的过程。 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用植物为材料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等。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上可以得到证明。 媒体应用: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二、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 1、分析彩陶

7、纹样,了解、推想史前人类社会生活;把握纹样细节,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揣测纹样中蕴含的意义。媒体应用:人面鱼纹盆以及人面鱼纹的分解动画。欣赏分析人面鱼纹盆的纹样 ?推想史前人类生活情景以及纹样所反映的社会内容;(1)鱼在人面周围有规律的排列,形成规则的图形,纹样组合采用了哪些手法? (2)渔猎是原始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图案并没有直接表现捕鱼的情景,你认为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它是单纯的装饰吗? 教学提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殖崇拜的象征,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是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人面鱼纹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有人把它看做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媒体应用

8、:术语解释:巫术图腾。 2、探究具象和抽象彩陶纹之间的联系以及变化规律。 媒体应用:鱼纹、鸟纹、蛙纹以及相关几何纹的关系和变化。分析彩陶纹样具象与抽象的变化,通过讨论得出方法和结论。 (1)摄取、归纳并最大限度简化图形中的关键特征; (2)按照一定规则重新组合排列。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纹样的不同表现方法与象征意义。 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比较:媒体应用:彩陶鸟纹与青铜器凤纹图片。 视觉感受:朴实与华丽,简略与丰富; 造型手法:写实与夸张; 象征意义:氏族图腾;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教学提示:商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祭祀的“礼器”而制作,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伐的胜利。 4、商周青铜器

9、欣赏。 商周青铜器纹饰:饕餮、夔龙、夔凤。 小结: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 极度夸张变形和图案化的动物主体纹样则配以典雅华丽的饰带和底纹,与厚重规整的器物造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威严典重、狞厉神秘、雄伟华丽的总体艺术风格。 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纹饰。 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写实与装饰。 具有高度写实风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向东行进的布阵设计,清楚地代表了秦军由西而东消灭六国的锋芒所指。 等身高大写实的兵马形象;面部造型的真实性。 教学提示:

10、秦陵兵马俑和彩陶、青铜器不同的是,它没有诉诸巫术鬼神的作用,而是通过强大的军事组织,显示出一代君王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俑坑、兵俑造型以及细节。 三、学习活动:媒体应用:动植物形象参考图片1、尝试将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变化为抽象图形,并将其组合为适合纹样。 2、课后通过互联网、书刊杂志收集有关彩陶、青铜器和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分主题进行编辑成册。如:彩陶纹样中的鱼;饕餮纹样的组合变化;兵马俑造型集锦等。 四、课堂评价 1、参与的程度与认识问题的深度; 2、明确辨识所学纹饰,对彩陶、青铜器有较清晰的了解; 3、图形的理解、变化能力以及美感在作业中的表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教材分析

11、: 本节课本人根据近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所进行的尝试,希望能找到一种比较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欣赏课,内容上不必去求全因为45分钟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更应注重的是教学的方法和态度。 首先本课课题长河漫步,选题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导向性。所以本课决定采取以“马”为话题漫步历史长河通过古代的雕塑绘画作品的欣赏,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特点形与神的关系。通过对几个主要历史时期“马”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以线为主、以形写神、注重象征意义的表达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关键是教师的介绍不能太专业、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的接受 ,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教学目标: 1、

12、通过“马”的线索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产生兴趣。通过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 中国美术作品中的以形写神,及象征意义的表达。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与神的关系 长河漫步第二课时 一、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 欣赏视屏资料,引出话题 1、马与人类的关系,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武力的象征秦始皇兵马俑(特点,价值) 2、马在战争中的作用名将与名马(项羽、关羽、秦琼等人的坐骑,学生回答) 霍去病(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叙述故事)-引出作品马踏匈奴(地位、艺术特点、风格、)第一次提到形与神 3、由马踏匈奴引出马踏飞燕重点讲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想象力中国旅游标志。

13、与外国作品的比较想象力 4、(设置问题) 中国古代专门考察画家想象力的题目1踏花归来马蹄香,马蹄的“香”如何体现?2野渡无人舟自横,舟的“ 横”如何体现?3深山无人藏古寺,古寺的“藏”如何体现?含蓄的美。想象力 5、小结 汉代以前的艺术特点,存在形式。 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绘画进入了新阶段。(纸的发明,理论的完善等) 6、唐朝绘画的“马”体现了中国绘画的以线造型,同时传达了时代的风貌盛世的肥美、宽大 (设置问题) 唐朝的盛世景象如何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 7、宋代绘画的“马”对比例,神态线描、墨染这说明在技法上除继承传统之外,又精研马的比例,神态,而使画马艺术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以线造型与外国绘画的

14、光影块面的对比) 8、(设置问题重点讨论)文人画家介入画马使画的内容寄托了人文情怀,人文情思。结合课本提示独立欣赏元代任仁发的二马图 9、明代画马有成就的不多。大多是摹拟宋,元笔法,缺少新意,缺乏独创性。画马有意大利人郎士宁他的特点是形象准确,色彩鲜明,描绘细腻,一笔不苟。但其画马过分写实,艺术的概括和中国画的主要特点还运用的不够。 10、近代的徐悲鸿先生,为画马的技法开了新生面。借马寄托民族精神 三、教师总结 拉近学生和马的距离 讲成语典故、十二生肖、马的姓氏在民族乐器声中点题马是人类的好朋友 (二胡曲赛马 同时回放本课图片) 四、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课:我的居室

15、一、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我的居室选择与学生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居室的设计展开教学,把透视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我的居室提供了学生在设计绘制居室图过程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强化其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材通过制作模型、观察研究和创意绘图三个学习活动的设置,把透视知识的学习贯穿其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合作互助、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对透视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篇首选用了初中学生的居室图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活动一从欣赏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居室布置的特点以及对居室布置的喜好,经过规划设计和讨论,利用纸盒或其他纸材制作家居模型。一方面通过模型制作的过程获得对居室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初步获得了把握尺寸、比例、色彩的经验;另一方面,让学生以自制的模型为观察对象,通过一定的角度,借助简单的工具研究透视现象,探讨透视规律。这一活动为绘制居室图做好必要的准备。 评价建议一栏中强调对透视规律的认识,同时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评价。 资料库提供了室内效果图绘制的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