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686829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现状21 黄河以北防潮堤工程为扩大沿海滩涂地区的开发领域,自二十世纪70 年代以来,胜利油田在沿海滩涂及潮 间带修筑海堤,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期大规模兴建。随着勘探领域从内陆向海上的不断扩大, 海堤建设也一层一层向外延伸,形成一种多层格局。当时海堤建设主要由胜利油田 组织民 工,以大兵团作战方式来完成的。土堤是以人工填筑和水力冲填为主,先用塑料编织袋人工 突击筑围堰。由于海潮冲击,初期围堰经常被冲毁,然后靠人工填土或水力冲填泥浆修复。 由于当时受海潮影响,施工相当困难,石头都是人工背上去的。施工速度慢,其大坝质量无 法控制,大坝干密度都比较低。该地区地质条件差,承载

2、力低,有的海堤段在施工过程中, 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出现下滑,最多每昼夜下降2m,被迫在临海堤前采用块石反压措施, 才能保证海堤勉强继续施工。部分海堤工程是适应油田滚动开发的需要逐步形成的,开始只是为短期勘探找油服务, 没有按正规海堤设计、施工,通过勘探确定该区域有油需要开发时,才逐步转为正规海堤。 在“转正”过程中,是在原勘探堤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造成海堤自身存在很多无法弥补的 缺陷和隐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原来油田单一的围海造路,变海上开采为陆上开采的单 一模式正在得到改变和补充,自1992 年以来,在不同的地区,采用开敞式开采模式,修筑 井场平台,打丛式井,平台之间采用满水路连接

3、,这种方式投资少见效快,但是标准低,受 风浪潮汐影响较大。(一)桩西海堤这是介于刁口河与五号桩码头之间的海堤;1976 年,胜利油田建筑工程指挥部设计、 施工,修建桩11、桩12井区的海堤,长6.34km。海堤断面结构为单坡堤,护坡为浆砌混凝 土板,堤脚为浆砌块石基础。这种海堤只能抵御10 年一遇的风暴潮,维修工作量大,消浪 能力差。此后至1981 年,海堤工程停建。1982 年,油田恢复海堤修建工程。建筑工程指挥部用 3 年时间修建五号桩圈闭堤、桩 西203堤,长15.33km。1984年,修建桩3-桩303堤,长6km;到1989年建成桩303到五 号桩防护堤约17km,连接海港往北:桩古

4、46堤、18堤、104堤、101堤和桩106堤约20km, 计37km。同年,修筑桩西油田海堤4km,与桩101和桩106海堤连通。桩西海堤结构;先期海堤防护结构采用复式坡,即海堤迎海面3m以下为抛石防护结构,3m 以上为混凝土蘑菇石。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海堤土层流失,投资少,易施工,便于维修。现在临海堤段多采用锦纶膜袋混凝土护坡加扭工字块或栅栏板砼这种结构整体性和稳 定性好,抗冲击、耐老化,易保证混凝土质量。可抵御50 年一遇的风暴潮。(二)孤东海堤北面与桩西海堤相接,南到3排涝站南部,与六号路相连接。 1985年,胜利油田建筑 工程指挥部和东营市组织施工队伍,修建孤东油田圈闭堤21.15km,

5、为孤东油田的开发建设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986年,在孤东油田开发会战中,建筑工程指挥部担负修建孤东防潮 堤的艰巨任务,当年3月开工,11月完工。建成孤东油田防潮堤10.2km,完成土方92万 m3,并全部砌石护坡。1987年,修建孤东北防潮堤9.53km。1988年将滨海地区海堤全部连 接圈闭。至此,从孤东油田至五号桩油田形成一条封闭式海堤,为这一地区海滩油田的开发 建设奠定基础。在海堤结构上,为防止海浪越堤,在桩 302至304海堤顶面临海一侧,增加浆砌片石挡浪墙。海堤下坡采用预制混凝土栅栏板防护结构,抛石护堤脚。这种新的结构是 按海堤抵御 50 年一遇风暴潮的标准设计的,而且实现施工预

6、制化、机械化。1989年后,在孤东海堤顶面修建沥青路面19.57km,在部分海堤内坡增修石灰土、沥青 石屑、挡浪墙等防护工程。图 2-1 黄河三角洲防潮堤平面图(四)河口海堤河口海堤由大37围堤、大35围堤、大古60围堤以及飞雁滩路堤组成,约64km,建于 19911995 年。由于生产的关系,近几年投入资金较少,部分堤段毁坏,以不作为防护重 点。1、大 37 围堤大37围堤位于潮河至沾利河之间,大王庄以北5km处,堤长10km,梯形断面土堤,临 海外坡为土工布反滤层,干砌块石护坡,堤顶高程4m,顶宽8m,设计标准较低,仅能防御 5 年一遇的风暴潮。主要防护对象为大王北油田。2、大 35 围堤

7、大35围堤位于潮河和马新河之间,西遇大37围堤相接,长约12km,梯形断面土堤, 内外边坡均为1: 3,临海外坡为土工布反滤层,干砌石块护坡,堤顶高程4m,顶宽7m,堤 线高程为1.5m左右。防潮能力与大37围堤相当,仅能防御一般年份平均最高潮位,主要防 护对象为大王庄油田。3、大古 60 围堤位于马新河与沾利河之间,并在郭局子北还有一段海堤,总长23km,梯形断面土堤, 内外边坡均为1: 3,临海外坡为土工布反滤层,干砌块石护坡,坝顶高程为4m,顶宽7m, 堤线高程1.5-2.0m,主要防护义北油田和义和庄油田。4、飞雁滩路堤这是海堤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胜利油田针对含油面积难以确定的油田修建的

8、一种以路代 堤的开敞式海堤。位于新刁口与黄河故道刁口河入海口之间,长约19km,在设计和修建时, 以平均高潮位为标准,允许大于多年平均高潮位的潮水及波浪越过堤防,只阻挡小于多年平 均高潮位的潮水及波浪进入油田,因此,顺潮修堤(路),在路边打井,堤线高程比较低 一般在0.71.0m之间,堤顶高程为1.8m,顶宽5m,边坡为1: 1.5,浆砌块石护坡,土工 布反滤层,路基上部有三层灰土,厚度为40cm,上铺两层沥青混凝土厚12cm。到2001年底,共建成各类海堤总长160多km; 2002年底海堤临海长度118km (99km 有护坡)其中孤东海堤17km,桩西海堤37km,河口海堤64km;除河

9、口飞雁滩海堤(19km) 为土堤未护坡外,其他堤段均有护坡,并设有防浪墙。一般护坡结构为:海堤中间设2m 宽左右平台,平台为30cm厚浆砌石或片石混凝土;平台以上护坡用20cm厚天龙板,或栅栏 板,或砼蘑菇石;平台以下表层为30cm厚毛石护坡,底层为抛石护脚压扭工字砼块或栅栏 砼板。防潮堤标准多数堤段按50年一遇防潮。堤顶高程3.75.0m,防浪墙顶高程4.35.6m; 堤顶宽 6.08.0m。海堤工程的建成,为海堤内年产500万吨石油的孤东、桩西、和河口采油厂等单位生产 提供了保护屏障。不仅加快了海滩油田的开发建设,保证了沿海油田的正常生产,而且堤路 结合,方便交通,使油田开发区与海洋隔离,

10、防止了石油对海洋的污染,改善了油区环境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黄河口以北防潮堤只能抵挡一般海潮,不能抵御风暴潮灾害;只 能减缓海岸蚀退,不能控制海岸侵蚀。例如, 1992年遭遇9216号台风袭击时,大面积防潮 堤被毁坏,部分堤段冲决成口; 1986年修建桩西防潮堤时,堤外高程1.53m, 2000年堤外 高程已降至T.48m, 14年间滩面下降3.01m,平均下蚀速率为0.215m/a。进入 21 世纪,胜利油田开始试验用水利插板桩工艺修建海岸防护工程。此法插入深度 大、整体性强、工速度快、投资少、维护工程量小等优点。表 2-1 沿海油田部分海堤情况表序 号工程名称建设时间临海 长度 (km)堤顶

11、 高程(m)防浪 墙顶 高程(m)堤顶宽度(m)坡比戗台 高程(m)戗台 宽度(m)海堤长 度(km)沥青路面淤 背临 坡背 坡1孤东1985 87174.55.68-8.520301:2.531:42.72.93.54.0402桩303 桩319892.53.75.581:31:3.42.32.563桩3桩20319873.34.381;21:32.342.53.34桩203 桩121983、 855.14.381:21:32.342.58.95桩12 五号桩1982、 875.24.481:2.11:32.41310.56海港防潮坝1984997海港引堤19852.58桩古46堤1983

12、877.55.015.77151:1.51:3.73.043109桩古1819851.84.054.37.51:1.54.710桩1042.93.454.6561:1.511桩10119842.53.8881:1.52.4738.212桩1064.64.51581:33.01313大37区块1991-951:3481014大35区块1991-951:3471215大古60区块1991-951:34723备注:1.高程为黄海高程系;2油田于1972年投资339万元建成沾利防潮堤、于1975年投资530万元建成五 号桩海堤;22 黄河口以南防潮工程东营市黄河以南防潮堤工程,呈南北走向,北起黄河,南

13、至小清河,长约68.1km。截 止到2001年底,这段海堤除东营区段有4.9km是砼板护坡外,其余堤段均为土堤,堤形参 差不齐,堤身残缺不全,是东营市防潮体系中最薄弱的一段。(一)历次修建情况黄河南堤至支脉河口段:长54km,该段北部在垦利县境内,南部在东营区境内。1952 年劳改农场利用溢凌道南堤,北接黄河分洪道南顺堤,南至马家楼子村东支脉河大堤,长 22km,堤顶高程4.6m,堤项宽4.0m,临海坡1 : 7,背海坡1 : 2.51 : 3.0,沿线地面高程 2.6m左右。1958年打渔张引黄灌区管理局修了新海堤,北接下镇以东黄河大堤,南接支脉 河大堤,长34km,沿线地面高程1.62.1

14、m,堤顶高程5.1m,堤顶宽6.0m,临海坡1 : 7, 背海坡1: 4。 1964年黄委会为实现黄河大堤与海堤衔接,修建了自黄河防洪堤连接打渔张 灌区海堤的海堤,长18km,堤顶高程4.0m左右,堤顶宽3.0m,边坡1 : 3,沿线地在高大 高程 2.1m 左右。支脉河至小清河段:该段地处广饶县境内,长14.1km。清光绪19年(1893年),修筑了 南起马楼,北止沙营东北,长10km的防潮坝,坝高3m左右。1953年,广饶县人民政府组 织民工8000人,在老防潮坝的基础上加高加宽,坝顶高程达5.3m。(二)工程现状1、黄河至小岛河段1969年遭风暴潮破坏严重,堤身残缺不全。 1992年市水利局投资34万元,按原标准重 新修筑了黄河防潮堤至小岛河长12km的海堤,由黄河农场和畜禽良种场组织施工,市水利 局负责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这段海堤在抗御9216和9711 特大风暴潮中起了很大作用,保 护了 2个农场及垦利县新安、下镇等乡镇1.33余万公顷耕地。该段海堤目前比较完整,但 堤身在 9711 特大风暴潮中遭受不同程度损坏。2、小岛河至广利河段该段长32km,是全市质量最差的一段海堤,堤身损坏严重,并有多处决口,已起不到 防潮作用。当地群众和油田水产养殖单位仅仅依靠虾池的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