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683565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部分重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剖知识点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出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之。有助于 化学物质的传递和电冲动的迅速传导尼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轴丘:胞体发出轴突的部提成圆锥形,称之。内无尼氏体。神经膜:神经纤维表面的一层薄而扁平的细胞郎飞氏节:神经纤维的髓鞘是间断的,两节段之间细窄的部分称之半月板: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 鼻旁窦:在鼻腔周边的颅骨内有某些与鼻腔相通的气腔,对发音共鸣起作用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梨骨及鼻中隔软骨及被覆粘膜构成。其前下份血管丰富,称易出血区椎间盘:相邻椎骨的椎体借椎间盘连接等张收缩: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

2、张力不变而发生 肌肉长度的缩短,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肢体的自由屈曲重要为等张收缩。等长收缩:是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不变,无关节活动,但肌张力增长。如用力握拳或试图举起力所不及的重物重要为等长收缩。单收缩:给肌肉一种有效刺激,肌肉将发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过程。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若每两个刺激的间隔长于单收缩的收缩期而又短于其所有历时时,则浮现相邻两个波形不同限度的复合,其曲线特点呈锯齿状。完全强直收缩:再继续加大刺激频率,则肌肉处在完全、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单收缩的舒张期的痕迹。正常机体在自然状态下的肌肉收缩,几乎都是完全强直收缩。灰质:中枢神经系统

3、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汇集而成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的团块。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汇集而成。 神经束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汇集成束。神经节:周边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的团块。神经:周边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条索状构造。 网状构造: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刺激:凡能引起机体活的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因子反映:由刺激而引起机体活动状态的变化。如:肌肉收缩,神经冲动冲动:迅速、可传导的生物电的变化。即动作电位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映。兴奋性:细胞在接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

4、度。阈值低表达兴奋性高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刺激阈电位:能诱发细胞产生AP的临界膜电位值阈强度:使细胞膜在RP的基本上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外加刺激强度阈下刺激:较阈强度弱的刺激,只能引起膜局部去极化,而不能发展为AP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本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锋电位:是动作电位的重要构成成分后电位: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位前所经历的缓慢微小的电位波动. 化学门控通道:受细胞外化学信号调控的通道。通道蛋白的分子构造中存在能与化学信号(配体)结合的部位。如:型ch 受体电压门控通道:受细胞膜两侧电位差调控的通道。该类通道的开放取决于膜两侧的电位差,其分子构造中存在着对跨膜

5、电位变化敏感的构造或亚单位。如:Na+ 、K+的电压门控通道。用双极记录电极放置在神经干表面,其中一种电极置于神经损伤处或两电极之间的神经完整性被破坏,在此条件下记录到的神经冲动呈单相的电位波动,称单相动作电位。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双相动作电位 突触小体一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通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种小枝的未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突触:一种神经元与另一种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传递:信息从一种神经元经突触传递到另一种神经元的过程横桥特点:与细肌丝可逆结合,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 具AT

6、P酶活性,分解ATP供能神经递质:由神经末梢释放、作用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发挥迅速而精确调节的物质。脊休克: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临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映状态的现象。体现:1离断面下感觉、运动及内脏活动下降。2骨骼肌紧张性;3血压4外周血管扩张;5发汗反射消失;6粪、尿积聚。7随意运动及知觉永久丧失屈肌反射: 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浮现屈曲反映,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胸 膜:被覆于胸廓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 分:壁胸膜、脏(肺)胸膜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是一种封闭的浆膜囊腔隙。绪论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构造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由人体解剖学和

7、人体生理学构成。九大系统构成: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神经调节方式三种: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边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映,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称为自身调节。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 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第一章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 特点:()细胞密集,细胞间质少。(2)有极性。一极朝向表面和腔,称游离面。另一极为基地面。)缺少血管、神经。 )接近基膜的细胞分裂能力强。肌组织:重要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称

8、肌膜;肌细胞质称肌浆;肌质内的滑面内质网称肌质种类: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 1.特点:(1)随意肌,收缩迅速有力(2)肌纤维长度变化范畴大如:蹬骨肌 纤维 臀大肌纤维(3)肌纤维有横纹,为多核细胞心肌特点:(1)不随意肌。(2)收缩有节律、持久(3)细胞有分支,并互相连接成网 平滑肌特点:(1)不随意肌。(2)收缩有节律。 ()分布在内部器官 如:胃肠道的平滑肌层神经元的特点(1)由胞体和胞突两部分构成(2)形态和大小有着极大的差别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系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1特点:(1)有突起,

9、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2)无尼氏体(3)不产生不传导神经冲动。(4)具营养、支持、参与髓鞘的形成。(5)分布在神经元和血管周边,构成神经组织的网状支架种类:星形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第二章 中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骨骼肌构成 长 骨 短 骨 扁 骨 不规则骨直接连结: 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连结.如椎间盘、颅骨之间的缝.不活动或仅有少量活动。间接连结: 骨与骨之间有空隙及滑液,能作较广泛限度的活动关节面:相邻两骨的互相接触的面,一般多为一凸一凹. 关节囊:它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关节腔:即关节囊内两关节面之间密封的腔隙 颅骨 9 脑颅骨 8面颅骨 1 听小骨 6 26躯干骨 51

10、脊柱 26胸骨 1 肋骨 24四肢骨26上肢骨 64 下肢骨6(顶骨、颞骨2、额骨、筛骨1、 枕骨1、蝶骨1)(锤骨、砧骨和蹬骨)颅前窝(额骨和筛骨) 颅中窝(蝶骨和颞骨) 颅后窝(枕骨和颞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8、掌骨、指骨4)(股骨、髌骨、胫骨、腓骨 跗骨、跖骨、趾骨)骨盆:髋骨、骶骨、尾骨椎骨24 骶骨 尾骨1 胸骨1 肋1对(颈椎 7胸椎 腰椎 骶骨 1尾骨1)椎孔:由椎体与椎弓围成 椎管:由椎孔连成 椎弓根:椎弓与椎体相连处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围成,脊神经由此通过骨骼肌:躯干肌、头肌、上肢肌和下肢肌 长肌 短肌 阔肌 轮匝肌肌腹:通过收缩、舒张产生力 肌腱:无收缩能力。传递力第

11、三章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边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 脊神经 31对 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涉及:躯体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引起兴奋的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的作用时间 强度变化率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所存在的电位差,对于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在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蛋白质等大分子带负电,不能通过细胞膜;静息机制:K+通道通透性高,+易流出;Na+ 通道通透性差,限制a+ 内流;+ K泵K+ 平衡电位:静息时,细胞内外多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细胞膜对+通透,对a+不通透,K+

12、外流的形成K+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极化:静息时,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状态 超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变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由去极化或超极化向P值恢复反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动作电位的特点:a.“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b不衰减传导(幅度波形不变) c不同细胞,AP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细胞膜内外+ 和N+分布不均匀兴奋时 上升支的形成:细胞膜对a+ 的通透性增大,引起Na+的内流 下降支的形成: a+ 通道失活, + 通道开放,+ 迅速外流。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非门控的渗漏通道始终开

13、放,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体现为外正内负; 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膜上门控的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内外的电位浮现反转,体现为外负内正;D段,门控的N+通道关闭,门控的K通道打开,+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门控的K+通道关闭;一次兴奋完毕后,钠钾泵将细胞内的Na泵出,将细胞外的K+泵入,以维持细胞内浓度高和细胞外a+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结论:P的上升支由a内流形成;下降支由+外流形成;后电位由NK泵活动引起。 AP的产生不消耗能量;的恢复消耗能量(N-K泵的活动)。 AP=Na+的平衡电位。不同的离子通道是独立的,通道是孔洞,而不是载体,化学本质

14、是蛋白质 化学门控式和电压门控式(1)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正常兴奋性0 (3)超常期:膜处在负后电位时(去极化)兴奋性正常,用低于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第二次兴奋(4)低常期:膜处在正后电位时(超极化兴奋性正常,用高于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第二次兴奋总和:当给与神经纤维单个阈下刺激时,不能引起神经纤维的兴奋。但如果同步或相继给与神经纤维多种刺激则可引起组织的兴奋局部刺激:阈下刺激使受刺激膜局部浮现较小的去极化 阈下刺激少量a内流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局部反映局部反映Loa ep 阈下刺激因强度较弱而不能使膜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不能触发AP,但可引起局部反映。局部反映的特性:非“全或无”:反映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局部形成电紧张性扩布可以总和: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特性:.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非递减性: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传播所需的能量来自神经自身,保证了神经调节可以有效进行 4绝缘性: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相对不疲劳性:局部电流:已兴奋膜与未兴奋膜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的电荷移动。突触传递过程:1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 2前膜Ca+ 通道打开, Ca+ 进入突触小体内3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递质 4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5引起后膜某些离子通道开放,离子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