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82998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题目。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2用

2、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1解释:署(_)适(_)弈(_)对(_)夸(_)

3、2翻译: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_遽诘之曰 ;_庄以实对 ;_何难之有: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越人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注释:1中分:对半分。2倨(j):傲慢。1解释字义:善(_)俱(_)益(_)啖(_)2翻译句子:(1)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_(2)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_3请说说本文的道理:_4. 阅读

4、短文,完成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注释:株:树桩。释:放下耒(l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冀:希望。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a于是;b因为)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而身为宋国笑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_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5. 阅读训练。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

5、,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曹冲:曹操之子。智意:智谋。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致:送给。太祖:指曹操。访:询问。群下:僚属,群臣。咸:全,都。理:办法,道理。校(jio):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时孙权曾致巨象(_)(2)访之群下(_)(3)咸莫能出其理(_)(4)则校可知矣(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_3文中最能体现曹冲机智聪明的是哪一句话?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_4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

6、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国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患:担忧。独:独自。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迫(di):到;等到。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咏:吟咏。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或中夜不寝时或:_(2)众兄弟既成诵既:_(3)迨能信诵乃止乃:_(4)温公尝言尝:_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

7、同的一项是()A.众兄弟既已成诵书不可不成诵B.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C.迨能倍诵乃止乃终身不忘也D.咏其文、思其义思而不学则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_(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_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诲:_ 然:_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4读下列各句,试着揣摩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

8、的一项是_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8. 文言文阅读理解。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B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成语_就是出自这个故事。9. 文言文阅读。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秣m甚于他马。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o暴涨。3 舟子先济j马

9、,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4 其马自岸跃入骇h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免沉溺。字词解释:尝:_甚:_秣:_ 值:_ 潦:_ 济:_ 覆:_ 骇:_2马啮ni盗髻j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自午及薄暮,已酩mng酊dng醉矣。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庸,吾尚可乘马返家。”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5 方俯身执缰,马遽j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字词解释:延:_薄:_酩酊:_毋庸:_尚:_ 骤:_未几:_赞:_方:_俯:_ 遽:_髻:_乃:_纵:

10、_3“的卢”救主1 刘备屯兵樊fn城,时荆j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o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yng如厕,潜遁去。3 其所乘马名“的d卢”。备骑“的卢”走堕du城西檀tn溪水,溺不能出。4 备亟j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ng三丈,遂得以过水。字词解释:屯:_延:_因:_ 佯:_ 如:_ 遁:_ 堕:_ 亟:_ 踊:_4越人道上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s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j,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ch越人曰:“尔饮yn食s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

11、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ni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hun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字词解释:掉:_引:_俱:_粱:_倨:_ 啖:_已:_与:_啮:_领:_豢:_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1)天帝使我长百兽(_)A使:让。 B长:长大。(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A然:对的。 B故:故意。2翻译句子。(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