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7681715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学概论 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龙江财经学院教学大纲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21030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总学时56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16总学分3编写日期 2014年1月启用日期 2014年3月责任教研室旅游管理主撰人 审核人初始说明【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性课程,将宏观介绍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并重点反映本学科前沿性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旅游与旅游学的诸多问题,包括旅游与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如何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旅游产业的性质问题、旅游对旅游者、环境、经济、文化

2、产生的诸多影响及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旅游学概论是研究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开始思考旅游与旅游学的诸多问题,包括旅游与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如何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旅游产业的性质问题、旅游对旅游者、环境、经济、文化产生的诸多影响及如何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是其他专业课的先修课,本课程的讲授意在普及旅游管理行业知识,引领学生进入多姿多彩的旅游世界,课程知识广而不博,无需先修课。【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是讲授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

3、其教学方法应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启发式引导。同时,配合理论教学的需要,适当加强实践性环节,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通过各种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活学活用。【考核方式】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规定的选题范围,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专题论文。重点考核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 材:洪帅旅游学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参考书:1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72 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3 赵长华旅游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7大纲正文第一章 旅游活动【教学目的与要求

4、】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掌握旅游活动的界定和旅游活动的性质,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并了解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和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统计方法,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能够对旅游的概念、属性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有个基本的认知,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基本的专业素养,进入色彩斑斓的旅游领域。【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2学时)1几种典型的旅游概念介绍2艾斯特定义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2学时)1按照地理范围标准分类2按照旅行距离标准分类3按照旅游目的标准分类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 (2

5、学时)1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2旅游活动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2现代旅游的特点及类型3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学难点:1旅游的定义理解2旅游学基本属性辨析【复习思考题】列举你个人的一次旅游经历,总结如下问题:1描述你在旅游中体验到的愉悦。2旅游之后你得到了什么?物质的、精神的,还有没有别的?3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旅游与别人的是否相同或相似,哪些方面相同和不同?4你去的地方比你事先想象的好还是差?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古代旅行的历史,掌握古代旅行的特点;掌握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熟悉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近代旅游活

6、动;理解并掌握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熟悉中国古代旅行的主要形式;了解新中国后中国旅游的发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能够对旅游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个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旅游的各个历史分期,能够了解旅游现象起源与演变,从商人的出现、中西古代旅行的比较、托马斯库克的活动和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等各方面探讨旅游现象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渊源、背景和条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和演进的规律以及这种规律性的探讨将对旅游现象的研究和探索产生重大影响。【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节 古代旅游 (2学时)1古代世界上重要的旅行2我国古代旅行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人物第二节 近代旅游 (2学时)1近代

7、旅游产生的历史背景2旅游业的产生第三节 现代旅游 (2学时)1现代旅游的特点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3我国的现代旅游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近代旅游活动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特征及发展趋势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的特征及发展趋势2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复习思考题】1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2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张骞出使西域的商务旅行、法显、唐玄奘的宗教之旅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探险之旅分别连接了世界哪些文化圈?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哪些重要的作用?3在探讨旅游发展史的过程中是将托马斯库克作为一个在一定

8、社会背景中浮现的标志性人物来看待,还是将其个人业绩作为旅游发展的原动力看待,谈谈你的看法。4你认为政府或旅游组织在旅游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第三章 旅游者【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我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要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能够对旅游者的概念、分类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原因有个基本的认知,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设

9、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1学时)1我国对旅游者概念的界定2国外对旅游者概念的界定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主要条件 (2学时)1旅游需要的产生2旅游动机及类型3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第三节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2学时)1收入水平2余暇时间3其他客观条件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1学时)1分类标准2按照出游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条件2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教学难点:1旅游者的概念及其界定2旅游体验的类型和质量【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旅游者?2罗马会议对旅游者的定义是怎样的?3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第四章 旅游资源【教学目

10、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方法、旅游资源的特点,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了解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能够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和分类,掌握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意义,并且能结合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锻炼自己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2学时)1旅游资源的概念2旅游资源的特征3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节 中国主要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 (4学时)1中国主要自然旅游资源2中国主要

11、人文旅游资源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2学时)1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2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3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4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2学时)1旅游资源开发概述2旅游资源开发的形式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2学时)1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开发应遵循的原则2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3旅游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概念和特点、分类2旅游资源评价内容和原则3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内容4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和保护措施教学难点:1旅游资源概念2旅游资源评价内容3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复习思考题】1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出其分类标准和依据。2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

12、的特点。3搜集材料,撰写导游词冰城夏都哈尔滨。4列举中国各地特色民居,分析其特点,阐述其形成的地理背景。5你认为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该有哪些内容?6你认为杭州西湖雷峰塔重建的是否成功?为什么?第五章 旅游业【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了解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悉旅游业的特点和构成,了解旅游业各个部门的基本含义和发展状况,熟悉它们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完本章后,能够把握旅游业六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其具体职能,以便达到毕业后能够缩短就业瓶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及早上手,尽快进入角色,尽早适应工作,增强职业竞争力。【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节 旅游业概述(2学时)1旅游业的概念2旅游业的构成3旅游业的特征第二节 旅行社(2学时)1旅行社的概念2旅行社的分类(熟练掌握)3旅行社的职能第三节 旅游饭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