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677735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压电机检修工艺规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低压电动机检修工艺规程1 概述我厂使用的低压电动机主要分为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按安装形式分有卧式电动机和立式电动机。2 设备简介2.1 电机结构特点 卧式电动机:其基本结构大致可分为:电动机转子为装在端盖的滚动轴承支撑和电动机转子为装在端盖上的滑动轴承支撑。 立式电动机:定子、转子、绕组等与一般交流异步电动机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装在电动机轴的上径向轴承均四块弧形瓦组成,并且为支撑电动机转子和水泵转子的重量,在转子上端径向轴承下侧装有一只滑动推力轴承。 直流电动机:定子由主磁极,换向极,机座,端盖和电刷装置等组成,转子由电枢铁芯电枢绕组,换向器,轴和风扇等组成磁极,安装异线的电枢和换向器是

2、直流电动机最基本的三大部件。2.2 电机的冷却方式及特点 风冷式冷却:是靠电机转子风扇的作用,使冷却空气通过电机的内部及外壳等,从而使电动机得到冷却。 空气冷却器冷却:是靠安装在电机端部的风扇,使冷却器内不断进入冷空气,并排出冷却后的热空气。从而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3 低压电动机的检修周期3.1 大修周期 机组主要所属的低压电动机,随该机组的大修同时进行。 一般电机原则规定三至四年大修一次,对于运行情况良好,环境干燥,洁净,利用小时数较低的电机,可酌情延长大修周期,并适当加强小修维护,以免失修。对于启动频繁,易出故障或运行条件恶劣的电机,适当缩短可一至二年大修一次。 小修周期.1 主机辅机随机

3、组小修进行。.2 一般电机每年小修一次,遇有大修则小修不另进行。.3 检查或小修中发现问题,应视具体情况改为大修。4 小修标准项目4.1 电动机表面及通风系统吹灰清扫。4.2 轴承的检修及油脂更换。4.3 接线盒的检查,螺丝紧固清理。4.4 测量定转子气隙,及非负荷侧内风扇与异风环的间隙。4.5 检查滑环,换向器及电刷装置,适量更换电刷。4.6 测量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4.7 紧固接地螺帽及支持瓷瓶。4.8 电动机试运及验收。5 大修标准项目5.1 电动机解体,清除灰尘,污垢。5.2 电机定子的检修。5.3 电动机转子的检修。5.4 电动机轴承的检修。5.5 直流电机:滑环,换向器及电刷装置的

4、检修。5.6 电动机的电气预防性试验。5.7 电动机的机装试运转及验收。6 低压电动机的检修工序和工艺标准6.1 电动机检修的一般注意事项 使用抽转子的工具,如假轴、拐臂横梁等要牢靠,倒链(应有合格证)、钢丝绳、卡环应符合受力标准并完好。 检修现场要有充足的照明。 检修所用的电动工具如手枪电钻,手提砂轮机,电动吹尘器等有接地线的一定要可靠接地。 在解体过程中,端盖、钢丝绳、工具等任何东西都切勿碰触定子线圈端部、风扇等部位。 转子端部线圈,鼠笼条端环,绝缘套及风扇,均不得做为着力点及支撑点。 用钢丝绳起吊转子,大盖等重物,要绑扎或挂牢,防止起吊滑动或滑脱,避免发生设备及人身事故。 阴雨天或周围的

5、环境湿度大时,要防止绝缘受潮,工作间断时,定转子要用帆布盖好,室外长期存放,除用帆布盖好外,轴头及未涂漆部位要涂油防生锈。 电机解体时,所拆下的螺丝垫圈及其它零件要做标记,妥善保存,以备装复使用,装转子前应仔细检查定子膛内,防止金属小工具,垫圈锯条等物品遗留于内。 如遇有高空作业,要扎安全带,并遵守高空作业规程,使用火焊应遵守其注意事项及防尘。 起吊所使用的单轨吊,倒链应由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操作,操作应精力集中,听从指挥。 如遇到其他工种或其他班组在工作现场有交叉作业时,应互相照顾,注意安全。 进入现场应戴安全帽,且安全帽应系牢。6.2 交流电动机检修电动机解体 交流电动机的解体步骤及工艺标准

6、见表-1。 表-1 检修项目工艺要求质量标准起吊工具安装安装起吊倒链,挂钢丝绳卡环1.检查钢丝绳、卡环、倒链和负荷量。2.倒链升降灵活,不准使用滑链的倒链。3.钢丝绳应无生锈断股现象,钢丝绳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不许超过60。拆卸底脚螺丝及电机引出线与电缆的接头1. 联系机械班组解开对轮螺丝。2. 用专用扳手拆除底角螺丝。3.拆开电机引出线及接地线。1. 将拆下的螺丝,螺帽及垫圈保存好。2. 将拆下的引出线做好相序标号。3.将拆下的电缆线头三相短路可靠接地。起吊电机安装支架和横梁将电机起吊后,落于解体检修方便的位置,且垫平放稳。注意按安全作业规程进行,不能碰坏电缆头。拆卸对轮1. 装好扒对轮的工具。

7、2. 将对轮及专用工具用合适的铁丝绑牢,挂在横梁的滑轮上。3. 将对轮加热。4. 掌握适当的加热温度均匀用力,旋转丝杆或压千斤顶,卸下对轮。5.将键取出保存好。1.扒具丝杆或千斤顶的轴线应与电机转子轴心线一致,并注意不能损坏轴端的顶针眼。2.加热时应快速均匀,温度在100150时即可进行。3.加热时不要将火焰喷到电机内损伤线圈。拆卸端盖1.先拆下非负荷端油、端盖。2.拆下负荷端油盖,端盖。1.端盖与机壳,油盖的相对位置应用钢字码做好记号并记录。2.螺丝等另件应保存好。3.卸端盖时不要碰伤线圈电缆。4.轴颈应包扎好以免碰伤。抽出转子钢丝绳不得碰及轴颈绑线及线圈。移动转子过程中,应以透光法,检查定

8、转子间隙均匀使转子不碰撞定子铁芯及线圈。抽出转子,应平放在木垫上,不要垫在线圈上。在有行车的场合,可用行车的大小钩抽转子,抽出轴子后,在工作间断时,应将定转子盖好。1. 拐臂套在电动机转子负载侧的靠背轮轴面上,找好转子平衡。将转子向负载侧平稳抽出。轴头与拐臂套间隙超过5mm时,用木条填充。2. 假轴长度应不小于定子机壳长度,套假轴处的转子,轴上应用橡皮垫包好,以免假轴损伤转子轴,用吊车吊住专用横杆两头,专用横杆长度应等于定子机壳长度和假轴长度之和。3.钢丝绳与转子铁芯处垫橡胶或毛毡。定子线圈的检修1.检查端部线圈是否变形。2.检查线圈的绝缘情况。3.检查线圈的绑线块是否紧固完整。4.用23kg

9、/平方厘米的清洁,无油水的压缩空气清理线圈。5.用四氯化碳、甲苯等擦试线圈油垢。1.线圈应清洁、无油垢、锈。2.端部线圈无弯曲、变形、变色、绝缘层良好、无发胖、鼓泡、脱落、枯裂、碰、伤、磨损等异常现象。3.绑线,垫块应完好无松动。定子铁芯的检修1.检查硅钢片有无松动,过热现象。2.敲打槽楔是否紧固,有无烧焦现象,若有空洞声和烧焦现象,应更换新槽楔或增添槽下绝缘垫片,工作时注意不要损伤线圈绝缘。3.检查铁芯压环有无裂纹。4.检查通风沟应清洁畅通。1. 铁芯紧密整齐,无松动及过热现象,否则进行处理,经处理的铁芯应进行发热试验合格。2. 槽楔应紧固,完整,无空洞声。3.通风沟应清洁畅通无油垢,异物。

10、接线盒的检修1.检查接线螺丝瓷瓶及接线板是否合格。2.检查引出线是否合格。3.检查接线盒螺丝是否紧固。1.瓷瓶及接线螺丝应紧固清洁,瓷瓶及接线板应无破裂,烧伤现象。2.引出线绝缘层良好,无断股,脱焊现象。3.接线板的位置正确紧固接线板与接线螺丝应接触良好。定子机壳的检修1.清理机壳及风罩,清除壳内异物。2.紧固风罩与吊环。3.检查接地线螺丝与机壳的接触情况。1.机壳与风罩应清洁,壳内无异物。2.各部螺丝及吊环紧固。3.接地线螺丝与机壳接触良好。4.油漆完整好。5.端盖与机身的接触面应清洁,无变形,无毛刺。6.铭牌清洁,固定良好。 电气预防性试验 电气预防性试验项目及标准见表-3。表-3项目工艺

11、要求质量标准定子线圈1.表面检查定转子各部位有无异常现象。2.按“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低压电动机动的检修前后均应进行预防性试验包括相间,相对地,总对地的绝缘电阻和每相的直流电阻试验。3.重要的低压电机应进行一千伏交流耐压合格。4.各项试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定子线圈直流电阻与过去无大变化,三相相差不超过最小值的2%,绝缘电阻,1000V摇表0.5M,耐压2500V摇表一分钟通过(应符合电气试验规程)。6.2.4 转子的检修 转子检修项目及标准见表-4。表-4检修项目工艺要求质量标准转子线圈的检修用23kg/平方厘米清洁无油水的压缩空气对转子吹灰。用布擦拭转子线圈。检查

12、线圈的绝缘情况。检查端部线圈绑线及下面的绝缘情况。1. 转子线圈应清洁,无油垢。2. 线圈端部无弯曲变形,绝缘良好,绝缘层应无脱落现象,无过热,碰伤磨损。3.绑线无松动滑动,焊锡无过热熔化现象。绝缘线下的绝缘层应完好。转子铁芯的检修1.检查铁芯有无松动过热变色。2.检查通风道。3.检查槽楔情况。1.铁芯应紧密整齐,无松动,过热变色现象。2.通风道畅通,清洁无异物。3.槽楔应紧固完整无空洞声。轴风扇及平衡块检修1. 检查大轴与铁芯的配合情况。2. 检查风扇。3.检查平衡块有无松动位移。大轴应无弯曲、变形及裂纹与铁芯配合良好。轴颈和轴肩应完好,无磨损,无毛刺。风扇叶片铆接良好,无弯曲变形及裂纹,风

13、扇与轴的配合良好。4.平衡块应无位移且紧固。 轴承的检修.1 轴承内套与轴结合面应无转动磨损。.2 外套与端盖轴承座膛孔的结合面应无转动磨损。.3 用毛刷,煤油或汽油清洗轴承。.4 检查轴承的内外套,滚动体及保持架,记录型号。.5 清洗检查轴承套轴承盖。.6 用压铅丝法测量轴承间隙数值(用细铅丝放于轨道和滚珠之间,使其转动轴承压扁后取出,用千分尺测量铅丝受力点的厚度即为轴承间隙),取圆周均布四点的平均值,做好记录。其标准如表-5。表-5 轴承间隙标准轴承规格间隙标准内径小于100mm的滚珠轴承0.030.08mm内径小于100mm的滚柱轴承0.05-0.12mm内径在100-130mm的滚珠轴

14、承0.050.14mm内径在100-130mm的滚柱轴承0.05-0.20mm.7 按电机的工作性能加添新润滑脂,记录其型号。.8 轴承套和轴承及轴承盖的配合要严密,不应有瓢偏现象。.9 拆轴承时应用专用拉盘或扒子,工具应装正,尽量使其内套两侧均匀受力,防止扒偏。.10 更换安装新轴承,用加热器加热到80100(最高不得超过120),轴承型号向外装到轴肩,不得敲击轴承外套及保持架(卡子)。稍紧些的可用一与内环直径相当的钢管套入轴端顶住内环,从钢管外端用铜锤打入。.11 轴承内外套滑道及滚动体表面必须光滑无伤痕,孔洞及锈斑,脱皮,破碎,麻点。保持架应无松动裂纹,破碎现象,且不磨擦内外套。毛刷毛不能遗留在轴承上,为防止棉纱头遗留在轴承内,禁止使用棉纱清洗。.12 轴承盖,轴承套应清洁无弯曲、裂纹及磨损痕迹。.13 加油时,轴承及轴承盖内须清洁干净,不得留有煤油等其它异物。新润滑脂应清洁无变质,型号必须正确,不得同时使用不同型号的油脂。加油量应为轴承容积的2/33/4(低速电机)及1/22/3(高速电机)为准。.14 滚动轴承与各部配合公差见表-612。表-6 滚珠、滚柱轴承与轴径的配合轴承内径D(mm)负荷性质重型冲击负荷大型电机重负荷中小型电机轻负荷轴径公差以上以下最高最低最高最低最高最低1830+30+15+23+8+17+2305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