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7671821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标准第3-2局部: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wer energy efficiency monitoring systemPart 3-2: Communication protocol of Power energy efficiency monitoring terminal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2、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I1范围12标准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帧结构15传输效劳56传输接口67用户数据78报文应用及数据格式11附录A标准性附录数据格式说明50附录B标准性附录事件代码ERC及其事件记录54附录C标准性附录确认否认信息码63附录D标准性附录终端接入端口类型及其运行参数64附录E标准性附录通信协议号及其协议名称66附录F标准性附录非电气量类型67附录G标准性附录软硬件版本信息68附录H标准性附录IP地址数据格式69附录I标准性附录符号和缩略语70前言建设电能效劳管理平台和电力用户能效监测系统是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标准电能效劳管理平

3、台和电力用户能效监测系统建设,确保电力能效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特制定?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标准?系列标准。本系列标准包括:第1局部:总那么;第2局部:主站功能标准;第3局部:通信协议,包括主站与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和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间的通信协议;第4局部:子站设计标准;第5局部:主站设计标准;第6局部:信息集中与交换终端技术条件;第7局部: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技术条件。本标准为?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标准?的第3-2局部。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标准第3-2局部: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信协议1 范围本局部规定了

4、电力能效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以下简称“集中与交互终端与电力能效监测终端以下简称“监测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那么。本局部适用于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适用于集中与交互终端对监测终端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在信道支持下的监测终端主动上传方式的通信。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5、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根本集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根本集的扩充GB/T 151482008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标准GB/T 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局部 传输规约 第1篇 传输帧格式GB/T 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局部 传输规约 第2篇 链路传输规那么GB/T 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局部 传输规

6、约 第3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5352009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标准 第1局部:总那么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本系列标准的第1局部、第3-1局部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局部。3.2 符号和缩略语见附录I。4 帧结构4.1 字节格式帧的根本单元为8位字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4.2 帧格式4.2.1 帧格式定义基于GB/T18657.3-2002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参照GB/T18657.1的异步式传输帧格

7、式,本局部报文帧格式分为固定帧和可变帧两种。固定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登陆、撤除退出等控制功能,格式定义见图1:起始字符10H控制域C地址域A帧校验序列FCS结束字符16H图1 固定帧格式定义可变帧用于提供传送用户数据效劳,格式定义见图2:起始字符68H固定长度帧头长度L长度L起始字符68H控制域C地址域A用户数据区 L1链路用户数据帧校验序列FCS帧校验结束字符16H图2 可变帧格式定义4.2.2 长度长度L由2字节组成,低8位在前,高8位在后。其中:a) D0D12编码表示用户数据区长度L1,L1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以下简称“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数值范围08191。b) D13D

8、15编码表示协议标识号,取值范围17,用于区分本局部所属系列标准各通信协议,以及区分各通信协议本身的各版本,规定为:1) 协议标识号为13,为本局部协议各版本使用,本次版本为1;2) 协议标识号为47,为本系列其他局部协议使用。4.2.3 控制域控制域C由两字节组成,低8位在前,高8位在后。定义见图3:D15D14D13D12D8D7D4D3D0传输方向位DIR启动帧标志位PRM=1备用启动帧序号PSEQ备用功能码FC启动帧标志位PRM=0备用响应帧序号RSEQ图3 控制域C定义4.2.4 传输方向位DIR DIR=0:表示本帧报文是由集中与交互终端发出的下行报文; DIR=1:表示本帧报文是

9、由监测终端发出的上行报文。4.2.4.1 启动帧标志位PRM PRM =1:表示本帧为启动帧,发送此帧的站点为启动站; PRM =0:表示本帧为从动帧,发送此帧的站点为从动站。4.2.4.2 启动帧序号PSEQ启动帧序号PSEQ用编码表示031,用于区别和对应传输帧,以及防止信息传输的丧失或重复。每一对启动站和从动站之间均有1个独立的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PSEQ,启动站向同一从动站发起新的传输效劳时,PSEQ+1。假设超时未收到从动站的报文,或接收出现过失,那么启动站不改变PSEQ,重复原来的传输效劳。4.2.4.3 响应帧序号RSEQ响应帧序号PSEQ在PRM=0时,即从动帧中有效,用编码表

10、示015,用于多个从动帧对应一个启动帧的传输。每一对启动站和从动站之间均有1个独立的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RSEQ,当只需一帧从动帧回应启动帧的,RSEQ=0;当需用nn16帧回应的,RSEQ从n-1起递减计数,每回送一帧减1,直至最后一帧RSEQ=0。4.2.4.4 功能码FC功能码FC用编码表示,固定帧和可变帧的功能码定义不同。固定帧的功能码定义见表1:表1 固定帧功能码定义PRM功能码帧类型功能10备用1发送确认建立链路、登录系统2发送确认撤除链路、退出系统3发送确认保持链路、在线心跳415备用00确认确认115备用可变帧的功能码定义见表2:表2 可变帧功能码定义PRM功能码帧类型效劳功能

11、10发送无答复发送数据1发送确认发送数据2请求响应请求用户数据315备用00确认链路用户确认1响应以用户数据响应请求215备用4.2.5 地址域4.2.5.1 地址域格式地址域由行政区划码A1、监测终端地址A2、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组成,格式定义见表3:表3 地址域格式地址域数据格式字节数行政区划码A1压缩BCD3监测终端地址A2BIN4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BIN14.2.5.2 行政区划码A1行政区划码按GB2260-91的规定执行。4.2.5.3 监测终端地址A2监测终端地址A2选址范围为14294967295。A2=00000000H为无效地址,A2=FFFF

12、FFFFH且A3的D0位为“1时表示系统播送地址。4.2.5.4 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A3的D0位为监测终端组地址标志,D0=0表示A2为单地址;D0=1表示A2为组地址;A3的D1D7组成0127个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 集中与交互终端启动的发送帧地址域A3的D1D7应为非零值,其监测终端响应帧中对应的应与集中与交互终端发送帧的相同。b) 监测终端启动的发送帧地址域A3的D1D7应为零,其集中与交互终端响应帧中对应的也应为零。4.2.6 帧校验帧校验序列采用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低八位在前,高八位在后。校验区域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共三局部。CRC生成多项式为:

13、GXX16 + X15 + X13 + 1。4.3 帧传输规那么a)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b) 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c) 如按d检出了过失,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d) 接收方校验:1) 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2) 对于固定帧,校验: 固定帧起始字符10H;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14; 帧校验FCS; 结束字符16H;3) 对于可变帧,校验: 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开头和结束所规定的字符68H; 识别2个长度L; 识别协议标识号;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9; 帧校验FSC; 结束字符16H;假设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假设无过失,那么此帧数据有效。5 传输效劳5.1 传输效劳类别传输效劳类别见表4:表4 传输效劳类别类别功能用途S1发送无答复启动站发送传输,从动站无需答复。S2发送确认启动站发送命令或数据,从动站需答复确认。S3请求响应启动站请求数据,从动站答复数据或确认。5.2 非平衡传输过程5.2.1 适用信道半双工通道和专用无线通道应采用非平衡传输规那么。5.2.2 S1效劳在前一次传输效劳的传输过程结束后,并且至少间隔33个空闲位,才开始新一次发送传输。5.2.3 S2效劳在前一次传输效劳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发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