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671110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应用与效果分析【关键词】 危重 新生儿 急救 转运网络 应用 效果分析为有效降低沈阳市新生儿病死率,配合市卫生局、妇幼保健所“将危重新生儿转运至有抢救条件的NICU及时救治”指示精神的落实行动,本院于200007成立了NICU急救转运小组,以儿童医院NICU为中心,借助市妇幼保健所的所辖全市妇幼保健网络组织,建成了沈阳市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将全市的九区四县共85家助产单位内所接生的危重新生儿通过免费转运的“绿色通道”,及时、安全的转运到上级医院的NICU之中,解决了基层、综合医院中没有新生儿急救技术与设备的难题,使危重新生儿于出现症状后不久即可得到上级医院的新生儿监

2、护中心的有效救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一定的转运经验。 1 方法 1.1 建立可移动的新生儿急救转运单位 本院参照国内外的急救转运经验,专门配置急救转运车,车内装备有车载电源、早产婴儿保温箱、新生儿输液泵、微量血糖仪、血气分析仪、供氧设备与装置、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心肺复苏急救用的气管插管和简易呼吸器装置、各种急救药品、通讯联络装备等设施。一旦接到转运命令,随时可把一个NICU的抢救单位移动到有急救需要的患儿身旁1。 1.2 组织一支经验丰富的急救队伍 新生儿急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它不同于成人内科,也不同于普通的小儿内科。新生儿(尤其是一周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他们自身疾病的

3、发生发展规律:刚处于子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脏器发育不完善,患病率和病死率高,需加强监护2。生命力弱、抵抗力低、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是各种新生儿疾病的共同点。因此要求新生儿急救医生的素质要高,反应要快、技术要精、知识要全面。医院将优秀的新生儿急救人员调到一起,专门组建了一支转运队伍,全部都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富有经验的新生儿医护专业工作者,24小时编班值岗,随时准备出发转运,保证了转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3 发挥妇幼保健工作网络的作用 全市妇幼保健工作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体系,市-区、县-街道、乡镇,层层都有保健网。为了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市保健所又加强了对全市所有助产单位的监控作用,要求分布

4、于沈阳各个地区与单位的妇产科和小儿科发现危重的新生儿必须通过网络逐级上报并及时转运到有治疗条件的市内大医院救治,尽全力抢救新生儿的生命。这个网络就是危重新生儿的急救网,它可以24小时同时监测有无危重新生儿的出现,一旦发现,立即通知本院的转运科,转运小组立即派人并出车,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转运单位,立即实施院前急救。 1.4 间断培训一批兼职新生儿急救医生,提高危重新生儿的诊断率和急救水平 急救网络的最底层是乡镇医院和妇产专科医院,没有专职的儿科和新生儿科医生,诊断水平低,技术力量差。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危重新生儿,必须让这些单位的医生护士首先得到培训,以能够在围产期间就高度重视危重新生儿的发

5、生的可能性,及早的采取措施并与本院取得联络。为此本院与市妇保所合作,专题进行危重新生儿疾病的讲座,并接收基层单位的医生护士来本院的NICU科进修、实习,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为这个网络作用的发挥增添了活力和保障。 2 结果 从200007200607开展网络转运的6年时间里,本院共免费出动转运车1 477次,24次出车中有3次属于重复接运同一个患儿(家属认为病情好转不再转运间隔数小时再次被转运的3例);20次属于车到后家属坚决不转运。只有1次1例于转运中病情危重死亡。成功转运各种疾病的危重新生儿1 454次,其中来自郊区县医院529例,来自农村乡镇医院203例,来自市内各区医院275例,来自市卫

6、生局直属医院235例;厂矿医院194例,部队医院18例。入住NICU后的抢救成功率为98 %,有效、及时的降低了沈阳市的新生儿死亡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给医院创造了经济效益。 从转运来的新生儿病种来看,早产儿369例(25.3 %),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4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9例,多胎早产儿35对,其中三胞胎6组,龙凤胎11对;缺血缺氧性脑病243例(16.7 %);胎粪吸入综合征136例(9.4 %);出生窒息131例(9 %),其中重度窒息45例(3.1 %);新生儿肺炎113例(7.8 %);颅内出血96例(6.6 %);重度黄疸43例(3 %);重症湿肺72例(5 %);早产儿呼吸

7、窘迫综合征54例(3.7 %);低体温35例(2.4 %);青紫待查32例(2.2 %);抽搐待查22例(1.5 %);先天畸形20例(1.4 %);低血糖18例(1.2 %);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9例(0.6 %);新生儿重度自然出血症18例(1.2 %);有病态的巨大儿24例(1.7 %),足月小样儿19例(1.3 %)。 从转运的时间上看,12 h内的新生儿966例占66.4 %;1324 h内的88例占6 %;2572 h的276例占19 %,在新生儿出生后3 d内占91.4 %;72 h以上的37例,10 d的59例,30 d的28例。大于3 d转运的占8.6 %。 从新生儿性别上

8、看,男孩812例(占55.8 %),女孩642例(占44.2 %),性别比超高于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比例。 3 讨论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转运对于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实质是“将移动的NICU送到危重的新生儿身旁”。在国外,借助于雄厚的社会医疗保障基础,危重新生儿转运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NETS),有着一套完整、严密、科学的管理模式。NETS指以具有NICU的医院为中心,以其方圆100公里内的基层医疗单位为基点,以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

9、为目标,以利用大城市、大医院里的雄厚的医疗资源、先进的仪器设备、熟练的急救技术来补充基层医疗单位的不足而实施的一种新生儿院前急救系统。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医疗资源与设施远不及发达国家,许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和农村偏远地区,缺医少药,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而重症抢救机构又都设在中心城市,因此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NETS,必定会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严格按着NETS管理模式运行,就会收到良好效果。1995年起,我国从广东地区学习国外经验,开始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到现在不足10年,已逐渐推广到全国许多省市的大中城市的中心医疗机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NETS。

10、但是国内大都是采用围绕都市中心医院辐射方圆百十公里范围内等待求救电话的方式实施转运。沈阳市采取的是行政干预、依托妇幼管理机构网络全面主动转运的方式,覆盖面更广,受益群体更大、收到的效果更好。因此网络转运危重新生儿是沈阳市的转运工作的一个特色。 从沈阳市儿童医院6年转运情况来看,转运的基层单位涵盖了全市所有的助产单位,每个医院的妇产科都有义务检查和发现危重新生儿,发现后又有责任通知负责转运的急救中心将危重新生儿及时转运到NICU救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管理严密的转运网络,有利促进了新生儿急救事业的发展,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儿的病死率。从转运的单位分布情况方面可以看出,从市级综合医院到乡镇专科医院,凡是

11、有危重新生儿的都有转运的记录。从本院实施转运的新生儿病种方面分析,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新生儿危重症的病种。从转运的时间方面分析,66.4 %于出生12 h内就被转运,91.4 %于出生3 d内被转运,对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是非常及时的。这既说明转运单位对转运工作的重视,也说明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的成功,还表明转运队伍的成熟,更体现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的力度。从转运的患儿性别方面分析,男女比例高于出生新生儿的比例,但在医学上存在着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的自然规律,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偏见问题。从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院前急救处理方面分析,成功转运的1454例危重病人中,只有1例发生转运途中死亡,反映了在院前急救中的综合能力,从回院后的院内急救水平上分析,抢救成功率达到98 %,起到了NETS的作用,发挥了中心城市急救中心的作用。【参考文献】 1 赵祥文. 儿科急诊医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0.2 慕逖. 儿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